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心雕龙》读后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9:19
文档

《文心雕龙》读后感

情经辞纬著文章——读《文心雕龙·情采》有感《情采》在《文心雕龙》中列为第31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刘勰以前,古人论文往往以“文”、“质”对举。例如《论语》中:“质胜文则野,义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曹丕在《与吴质书》巾说:“伟长独怀文抱质,……可谓君子者矣”;陆机在《文赋》中说“碑披文以相质”,指出了文质相称的普通规则。而刘勰也在《文心雕龙》中沿用这一概念,并在《情采》篇开头即论述了“质待文”和“文附质”的关系。相较于前人的学说,刘勰的进步之处在于指出了“
推荐度:
导读情经辞纬著文章——读《文心雕龙·情采》有感《情采》在《文心雕龙》中列为第31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刘勰以前,古人论文往往以“文”、“质”对举。例如《论语》中:“质胜文则野,义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曹丕在《与吴质书》巾说:“伟长独怀文抱质,……可谓君子者矣”;陆机在《文赋》中说“碑披文以相质”,指出了文质相称的普通规则。而刘勰也在《文心雕龙》中沿用这一概念,并在《情采》篇开头即论述了“质待文”和“文附质”的关系。相较于前人的学说,刘勰的进步之处在于指出了“
情经辞纬著文章

——读《文心雕龙·情采》有感

《情采》在《文心雕龙》中列为第31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刘勰以前,古人论文往往以“文”、“质”对举。例如《论语》中:“质胜文则野,义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曹丕在《与吴质书》巾说:“伟长独怀文抱质,……可谓君子者矣”;陆机在《文赋》中说“碑披文以相质”,指出了文质相称的普通规则。而刘勰也在《文心雕龙》中沿用这一概念,并在《情采》篇开头即论述了“质待文”和“文附质”的关系。相较于前人的学说,刘勰的进步之处在于指出了“质”与“文”的主从关系,在此基础上,刘勰进一步提出了“情采”说。他认为:“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就是说他认定情理和辞采的关系,犹如织布用经线、纬线一样,经线摆正,纬线才能织在经线上;写文章,思想感情摆正了,文辞才能随着内容的需要而畅顺地表达出来。情理是“经”,在创作中起决定作用;文辞是“纬”,它决定于情理。刘氏认为,懂得这种火系,就明确了“立文之本源”。本源何在?在一个“情”字。

要升入了解“情采“说,必须要明确的是“情”“采”概念所指。“情”指情理,即文章的思想内容;“采”指文采,即文章的表现形式。这一点上研究界多已达成共识。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概括地用内容——形式来理解“情采”过于简单化、表面化了。例如童庆炳先生就提出,应把“情”到“采”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即“情”的产生有一个过程,从“情”呼唤“采”,并赋予以“采”也是一个过程。提出情感的两度转换说。另外,有人认为,“情”当释为诚信的“诚”,指人内心真实的心意状态,即作家临文时的真情实感;“采”不是指整个艺术表现形式,而单指文辞的使用。其实这些观点与传统的意见并未相悖,只是在细枝末梢上有所改进和创新。刘勰将孔子“文”“质”的观念援引至文学,表达为“情”“采”。无论“情”是情理还是诚信,“采”是文采还是文辞,都不出内容和形式这个大的范围,作家要表达的——情采并茂、质文并重的整体思想是没有异议的。笔者立足原文,出于自己的理解,对“情采”概念持传统说法:“情”为情理,或曰情性、情志,都是由创作者思想感情所决定的文章的思想内容;“采”为文采,包括对偶、声律、辞藻,还包括不讲对偶、声律、辞藻的经书的散行文。

接着,刘勰从“文”出发提出了“为情而造文”和的区别,“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引出“述志为本”的观点。印证这一观点的正是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最后,刘勰从“辞”出发,指出“采滥辞诡”的恶果是“言隐荣华”,还举形象的比喻来论证:“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吴锦好渝,舜英徒艳”,翡翠装饰的丝线做钓索,桂花作钓饵,反而钓不着鱼;吴锦虽美,但容易变色;木槿花虽艳丽,但朝开暮落。因此刘勰虽主张文采,说“言以文远,诚哉斯验”,却又“恶文太章”,主张“贵乎反本”,回到真性情上来。这样以情理为主,然后结音、摛藻,讲究声律、对偶、辞藻,讲究文采,才能辨清情的真伪与采的正杂,才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这样的“联辞结采”才能情采并茂,文质并重。

至此,刘勰将自己关于“情”与“采”的卓越而深刻的见解清晰地展示给我们,虽然囿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刘勰的有些观点尚欠完备,但其中的很多论述不乏深刻精准,文章脉络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议论步步深入,不管是文章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对今人的写作为文颇具启示。

参考文献:

①《文心雕龙解说》,(梁)刘勰著,祖保泉解说,出版日期:1993

②王志尧:《<文心雕龙·情采篇>释文》,南都学坛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第13卷

③刘丹:《<文心雕龙>“情采” 论之阐释》,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④王梦佳:浅析《<文心雕龙·情采篇>》,《文学教育》,2010.03

文档

《文心雕龙》读后感

情经辞纬著文章——读《文心雕龙·情采》有感《情采》在《文心雕龙》中列为第31篇,主要是论述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刘勰以前,古人论文往往以“文”、“质”对举。例如《论语》中:“质胜文则野,义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如曹丕在《与吴质书》巾说:“伟长独怀文抱质,……可谓君子者矣”;陆机在《文赋》中说“碑披文以相质”,指出了文质相称的普通规则。而刘勰也在《文心雕龙》中沿用这一概念,并在《情采》篇开头即论述了“质待文”和“文附质”的关系。相较于前人的学说,刘勰的进步之处在于指出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