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据抽样调查,在10-18岁的在校大、中、小学生中,有18.2%的学生很少和家长、老师进行沟通,7.7%的学生和家长、老师基本不沟通,只有25.1%的学生有了委屈、困惑、烦恼时愿意和父母、老师诉说,这是我们长期以来重智轻德造成的后果。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调查 成长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和老师这样埋怨 :孩子经常上网、说谎、逃学、成绩差等,这些现象很多都是由于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笔者认为:纠正孩子心理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孩子肯定
有人曾经在3671名学生中作问卷调查:“如果妈妈给你新世纪的承诺,你希望得到什么?”结果有2086名学生希望父母肯定的需求超过了娱乐和金钱的需求。如果孩子上次考了60分,这次考了70多分,就应该给予肯定:“好,孩子有进步,希望继续努力。”千万不能说:“我知道你就考不好,不如某个孩子。”大家都知道皮克马利翁效应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满足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请收住你的食指,停止对孩子的指责,伸出你的大拇指,夸夸孩子。老师和家长温暖的几句话会给孩子指明前进的方向,给孩子带来美好幸福的童年。
赏识教育是给予孩子肯定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使所有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
二、给孩子自由
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其性。(1)安排时间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安排时间,根据时间制定学习计划;(2)选择兴趣的自由。有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五六种兴趣,有的不是孩子的兴趣,孩子是受强迫的。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最好让孩子自己选择,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朝着自己制定的方向发展。(3)阅读课外书籍的自由。实践证明,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好找工作,工资比阅读能力差的人高,两个学历相同的人,阅读能力强的人成为白领的机会多。给孩子自由权和选择权,关键是要真正尊重孩子、关心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正确引导孩子,给孩子一些建议性的意见,来规范孩子言行。
总之,多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考虑更全面一些。父母不可以武断专横,否定孩子的一切想法,来服从父母的所有意愿。
三、心灵的成长需要情感
对他人的关怀是孩子心灵成长的一个方面。奥运会上中国取得金牌时,我们就会和运动员一样热泪盈眶,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样,生活中遇到悲伤的事或悲伤的情景时,就会泪流满面。但是,为什么现在情感冷漠的孩子越来越多?追根到底,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误。有的家长,孩子回到家就问三句话:考试怎么样?作业完成了吗?还不赶快做作业?当孩子做家务时,家长总是说:“去、去、去,赶快去学习,别耽搁了”。更有甚者,周末和假期也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因此,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迫在眉睫。教师和家长应多带孩子经常大自然中去,观看日出日落、小草、露珠、河流、山川等,这些景色都会让孩子感动,从而从中学到自然知识。此外,我们还可带孩子参加一些募捐活动等,从而达到培养情感能力的目的。
四、心灵的成长需要宽容
宽容是孩子成长的氧气,缺少它就会使人窒息。南非有一个部落,若有一人犯错误时,全部落的人都要从远处赶来,用赞美的声音,找出这个人的优点,要求所讲的内容不得重复,直到最后一人讲完为止。包容、接纳使这个部落的许多人迷途知返。而生活中孩子犯错误时,被老师辱骂、家长毒打的比比皆是,对孩子不宽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很难学会宽容。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就应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孩子学会宽容别人,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教育孩子分清是非,正确处理身边所发生的问题,哪些可以原谅,哪些不可以原谅,需要进一步学习。
五、心灵的成长需要梦想
有时,孩子的梦想,大人看起来非常可笑,可是不要忘记,一切成功从梦想开始。一位老头,他的两个儿子看到一群大雁在天上飞,就问:“大雁要去什么地方?”老头回答:“他们要去很远的南方过冬。”他的两个儿子说:“要是我们会飞就好了。”老头答道:“只要你们从现在起努力学习,长大后就会飞起来。”两兄弟试了试飞不起来,但他们有想在蓝天上飞这个梦想,两兄弟长大后发明了飞机,尽管他们发明确规定的飞机在空中只飞了49秒。瓦特、牛顿从小就有梦想,长大后他们有了发明创造。因此,我们不要嘲笑孩子的梦想,而是应该给予鼓励。
童年是多梦的季节,那一个个天真烂漫的梦想,支撑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追求、去奋斗、去付出。一个真爱孩子的老师应该精心保护学生的梦想,让那颗梦想的童心得到爱的滋养,这样,梦想的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为任何成功都是从梦想开始的。
六、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每一个人都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勇敢的人感恩挫折,弱者抱怨命运。青少年心理比较稚嫩,需要我们用心培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家长们在物质方面尽其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优越条件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必要的意志、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人生难免有挫折。我国明清时期爱国史学家谈迁,花了27年时间完成了500万字的手稿,一夜之间被盗走,这时,他已经50多岁了,体弱多病,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但他没有气馁,磨难反而成为他再接再厉的动力。他又从头搜集资料,经过九年时间,终于第二次完成了《国榷》的手稿。谈迁正是经历了挫折,承受住了挫折,并勇于开拓进取,才获得成功的。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家长、教师、社会三者有机的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培养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把孩子不良心理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使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