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9:12
文档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开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熟悉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二,教学重难点: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忆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开展的根本状况.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三,教学课时:2课时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
推荐度:
导读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开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熟悉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二,教学重难点: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忆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开展的根本状况.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三,教学课时:2课时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
第一单元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 的开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

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熟悉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忆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开展的根本 状况.

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 和美术作

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四,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展示所选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图片和其他历史资料图片图表, 以便

于学生进行对照和比拟.

2.可引导学生共同回忆讨论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 并回忆中国原始社会和奴 隶社会的社会形态与思想信仰的一些具体表现, 以便为欣赏美术作品提供一定 的分析和熟悉根底.

3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欣赏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 深入欣赏和评述的作品.

2、欣赏

1组织学生对一些重点作品进行欣赏并对作品中的视觉形象, 艺术形式和艺

术语言进行初步的描述.

(1)欣赏分析?洛神赋图?,介绍顾恺之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和“传神 写照〞理论;介绍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法那么,是学生了解传统美术最重要 的审美评价标准.

(2)以?步辇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和灵岩寺?罗汉像? 为重点进一步进行深入欣赏,以加深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和熟悉.

(3)结合?富春山居图?的欣赏介绍文人画产生的历史及其特点对中国美 术的影响.

(4)以欣赏徐渭、陈洪绶和石涛的作品为重点,进一步了解这些注重主观 表现的有创造性的文人画在丰富和开展传统美术上的奉献.

(5)结合宋瓷、明清建筑和民间年画的欣赏,进一步扩展欣赏领域并为树 立更全面美术文化观点奠定根底.

(6)美术欣赏评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采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课堂 讨论等想结合.力求提升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史前或上古时代作品中的艺术 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的含义或思想内容沱些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深层意蕴和人类 的社会生活方式.思想感情与审美理想有什么时候样的关系 ?

3.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本课的叫心议题 -不同时期美术作品的 时代审美特征及其社会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分析讨论.

4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

5美术欣赏评述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 等可以互相结合.

3、小结

可根据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总结活动方式和程序.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注意查找中国古代时期各朝代优秀美术作品的有关社会历史 资料和美术史料,为下节课欣赏与评述学习活动准备好必要的条件

5,作业安排

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五,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 读书与藏书的情结

一教学设计说明

藏书票是一门综合艺术,展现内容涵盖各个学科,也最能提升美术文化的层 面.因其历史原因,大局部都在文化颇高的群体中流传, 是读书、爱书的标志, 制作时又需一定的版面技巧.所以,对于一所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讲都很陌生.

故在教学设计时,我打算从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入手, 设计了一场大家都积极 参与的“藏书票拍卖会.〞为了参加拍卖,学生以了解拍卖品的方式,都积极 主动的将藏书票的开展一一艺特点一一欣赏优秀的藏书票等较枯燥内容收入 脑海里,然后以创意有个性的藏书票一一自我评价一自我创意展示一一学生思 主互领一一座谈会各抒己见,引出交叉学科的承载与藏书、爱书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设计藏书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通过讲解藏书票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古人对书的热爱.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纸,笔

五教学进程

1,活动一

教师创设情境:今天,我请同学们参加一个拍卖会.拍卖什么呢 ?

找 大屏幕显示:藏书票拍卖会字样,一枚较早的藏书票图片及资料.

教师:对于藏书票,我们了解不多,但我相信,我们的同学会在短短的时间里 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谁了解最多,谁就有资格参加今天的拍卖会, 谁就有 时机收藏这枚藏书票.

(1)学生可查教材、翻字典、找资料,可左右展开议论.

⑵教师板书课题.

掌声中小拍卖师走上讲台.对藏书票的知识进行提问.

大屏幕显示:倒计时开始.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小拍卖师落槌,藏书票同学购得.此时,有关藏书票的历 史、开展、特征、艺术特色等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拍卖前的主动了解,已遨游 于学生的脑海之间.,

2,活动二

作品欣赏与创作

大屏幕:切换不同风格的藏书票作品供同学们欣赏.

伴着音乐学生进入创作阶段.学生边观察、边构思、边讨论.方寸之间容大干 世界,学生们的思绪插上想像的翅膀,去勾画自然之美,蓝天、白云、碧水、 绿树.去勾画祖国风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每一件作品都充满激情和 创新,灵感的火花进射出奇思妙想而标新立异.

其实,我们的思路很宽,不必去勾画四川九寨沟使人流连忘返的神奇境界,不 必去描绘湖南张家界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仙境, 单是秋来叶落,光秃秃的树枝 在蓝天的映衬下也会编织出线组织的美妙,我们不必去描绘惊天纬地的巨人,

也不必去描绘时代造就的英雄,在我们的中间,同样存在着令你感动的人和事

〔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拔,把学生的思绪拉回主题 〕

大屏幕:切换往届有个性有争议的构思图片 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可以议论.

学生一:窗外的空白其实是一个迷人的世界,那里有宽敞的操场,有人声鼎沸 的热浪一场高过一场,窗里是一位残疾的孩子下不了床,无法去领略 外面的世界,窗外的空白,就是他心中的梦想.

学生二:这是一个失学儿童的世界,窗外是蔚蓝的天,清新的空气,

是美丽的校园此刻又传出书声朗朗, 一批批的学子攀书山,游学海,用知识武

装自己,参加到建设祖国的大潮中去.窗外的世界是对求学的渴望.

学生三:这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世界,有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的国徽,雄伟 的天安门,有三峡工程的壮观景象,有,澳门的回归,有申奥成 功的喜悦,这窗外的空白,正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开展,向世界宣言.

学生四:窗外的空白是白衣大衣护服的颜色,在抗击非典期问,白衣天使是最 可爱的人,是他们撑起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中华儿女血脉相连 的赞歌.

学生五:窗外是山村小学的炉膛,一位女教师正趴在地上,用嘴吹着湿柴点炉 子,火点燃了,灰暗的教室里顿时明亮一片.教室渐渐暖起来,学生 陆续进来了,室内顿时充满真实的阳光.

教师提问:1.藏书票的设计要有一定寓意,我不知道窗外的一片空白,想表 达什么.

2.藏书票的最后制作是版画的方法,如此简单的线条,毫无生气的构图,算 不上是一件作品创意,只是一、二年级的线描而已.

3.你画的窗户,怎么连最起码的透视都忘了 ?

4.窗外一片空白,我不明白,哪怕是黑夜,还得处理成黑调子呢 ’

5.试想,这样的藏书要被贴在书的扉页上,谁还会欣赏这本书 纸们会怎样看

书的主人? 教师:刚刚一局部同学从单一角度解读了这幅作品.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但一幅画有一幅画不同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妨换个 角度,仔细看看,去探究一下他的良苦用心..

3.教师总结:

有创意,有创新,有个别的作品我们会赞赏和鼓励,也许有的作品外表很粗糙, 此刻已不重要.同学们及他本人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这是真实的内心情感 在撞击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是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手描绘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 正是创新,这正是生命力所在.我要说,同学们放开束缚,用心去描绘自己个 性的真实流露吧,此时此刻的才情喷涌是我们智慧的源泉.

教师将拍得的藏书票赠给同学.〔要学生围上来欣赏这枚藏书票〕

大屏幕显示:读书,藏书,爱书

教师宣布下课.

六回忆与反思

第三单元 风格高雅的生活品位〔设计应用〕

ht 一培养目标:

1.从微观、个别的作品看:反映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

2.从室内设计的总体宏观看:能反映当时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也和当时哲学思想、美学观点、社会经济、民俗民风等密切相关.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室内设计的一般常识,进一步熟悉美术知 识在生活中国应用,提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水平和审美水平.

课程目的:通过对室内设计原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室内设计,从而为今后的 室内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为室内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底.

二 课程重点:1、室内设计的依据、要求.

2、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课程难点:室内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

教学时间:3课时

教 具:幻灯片、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室内设计的论述

你心中的室内设计是做什么的呢?主要设计的是什么?〔提问〕

〔1 〕.室内设计是一门集空间、色彩、形态、照明、材料、工艺、风格、与

风水文化、环境艺术研究为一体的学问〔指设计内容〕

(2).是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表达,也是提升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实质内

容.〔设计与生活的联系〕

(3).室内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思维创造活动,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

分,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学术上〕

空间—室内的划分 色彩—色调确实定〔老人房与儿童房的不同〕

形态—不同的方式〔直、圆、弧等〕 材料—木、石、织物等

工艺—制作手法不同 风格—室内装修的特点

风水—室内布置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环境艺术—绿化装饰等

.根据以上内容进行总结〔提问〕

2.讨论式讲述新教材:〔20分钟〕

党的改革开放使国家经济飞跃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单从建

筑上来看就能充分地反映人们在设计和创造着理想的生活用品空间. 谁能举例

说明社会或自家生活家居的变化?〔学生举例〕

3.室内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1.目的:改善和提升室内设计的实质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提升室内环境的

神品格,增加人们的生活价值并开发引导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2.任务:满足功能—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宜人体工学的需要.

组织空间—正确合理分配空间,将室内空间的比例、导向与形态作周

密方案,同时还要考虑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4.室内设计程序

(1 ) 接受委托(了解对方想法要求)

(2).设计准备(实地勘测)

(3).功能分析(根据要求而定)

(4).绘图过程(绘图还可分不同的程序)

(5).工程预算

(6)).装修施工

(7).陈设

(8)内图纸欣赏

平面图、立面图、顶平面图、节点详图、电器图、施工图、效果图等

四小结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重申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可以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课的学 习你自己现有的条件下准备怎样设计和品位人们的生存空间.

五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

一教学内容分析:

陶瓷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品,但制作方法并不普及,包括他的种类与历史,学 生对其也是一知半解,本课通过对陶瓷艺术的欣赏和相关交流活动, 让同学们

了解相关的造型艺术知识,熟悉造型艺术的不同表现语言及表现形式.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 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 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开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 豪感.

3.引导学生熟悉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 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

三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四教学课时: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 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 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开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 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熟悉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

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

一、组织环视教室,组织上课.

激发1分

教学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最独具魅力

学习
二、导入的,不仅是由于水、土、火等因素与人类有着

兴趣8分

新课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

培养
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自主
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

的艺术空间.

习、
1.陶艺之美

探究
教师出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学习15
教师提问:〔1〕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

的能分钟
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你能试着分Q下

力.

它们各有何特点吗?调动
教师提问:〔2〕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

学生
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谛言吗?

的积
2.中国陶艺

极性
讨论研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增强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开展史中,

学生
写卜.了许多光芒灿烂的篇章.英文“中国〞

China,指的就是瓷器.它以我国古代先进的

的参

与意

12
课堂小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影响着识.

分钟
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开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
卜而我们就来「解一卜找国的陶艺开展概况.

(1)原始陶器

1、1/, 赏,

4分

(2)原始瓷器

启发
(3)秦兵马陶俑

学生
(4)瓷器创造

考.

从作
(5)唐三彩

品的
(6)宋代陶瓷

内容
(7)元代陶瓷

和表
(8)明代陶瓷

现形
(9)清代陶瓷

式入
想一想手,

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学会
2.宋代有哪五大名窑?

全面
中国的陶瓷开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

观察
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

和了
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

解作
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你会区分吗?

品中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fB亲手尝

的形
试一卜.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卜.节课我们

象.

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

并理
解作
者所
式 表达 讨 的思 论.想.

对学 生进 行传 统文 化教 育, 培养 民族 自豪 感.

培养 学生 自学 能

力.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六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

一 学生特点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处于初中阶段的“成熟期〞,具有较强的和个体意识, 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对事物的形象思维水平及分析判断水平也进一步增强. 在本课中,学生的这些特点都得到了发挥,借助教材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可以 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我,这也是他们今后走进高一级中学所必须具备 的.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从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公共 设施展开欣赏评述.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公共设施的根底知识, 激发学生设计 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 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根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 感受材料的特

性,开展创新意识.

3进上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气氛中,相互交流、相互 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开展.

四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通过作品欣赏熟悉现代工业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根本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熟悉现代工业设计的根本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1感受现代工业设计的美.

2家具作品的新奇、美观,造型多样.

五 教学课时

3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各类供欣赏用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

美术作品图片、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现代工业设计作品图片;勾画草图和写体会的纸、 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展示一段公共设施的录像.

2提问:你感觉录像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月入本课:现代工业设计欣赏一一公共设施

小结:从学生熟悉的青岛的公共设施入手,以情境导入法引入本课,使学

生初步感知公共设施这一现代工业设计当中的重要内容, 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 师,当学生熟悉到公共设施在生活中的作用, 继尔也就萌发了要深入了解它的 学习愿望.

二、探究

1.回忆录像中的几个画面,例如: 亭、休息椅、路灯、多功能信息亭、 路标、健身路径、消防栓等等,设置问题进行欣赏、评述.

(1)图中是什么?

(2)它一般设置在哪儿?

(3)它有什么具体作用?

其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评述一下其中的多功能信息亭和消防栓两件公共 设施,并通过学生的多角度评述熟悉到:多功能信息亭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 而消防栓那么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平安.

2总结出公共设施的定义:设置在公共场所,为群众效劳的各种公用设施.

小结:在学生初步感知公共设施的根底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公共设施进

行分析、评述,继而对公共设施这一要领有一个明确的熟悉,这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

三、交流互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堂前搜集和整理的有关公共设施的资料, 以演

示文稿的形式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欣赏教材第 34页上的符合人体尺度的垃圾箱,学生 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对这件公共设施展开评述, 归纳出了公共设施的设计特 点:实用、美观、科学、经济、以人为本.

小结:初三学生已经能够以合作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同时也掌握了用 文字、图像等形式来记录、展示的方式.这一环节当中,重点是合作展示小组 与全班同学之间的大合作,大交流.这时,生生互动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四、评价

教师出示四幅公共设施的设计图片,分别是休息椅、公厕、邮筒、自行车

棚,引导学生以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为衡量标准,来对这四件设计进行评议.

小结:这是对学生前一段知识学习的一个稳固,同时也借这一形式让学生 对公共设施的设计特点有进一步的熟悉, 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拓展了教材,并 为下一步学习进行简单的设想设计作好了铺垫.

五、创新体验、合作学习

1设计与构思

课件展示,三个不同的几何形体变化成休息椅的动画过程,并先取其中一 个由教师以实物模型形式演示,并启发学生进行再设计.

2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 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 改良建设.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或画出草图,或由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形式不限.

小结:真正的课堂教学不苛求学生在一节课内成长,而看重他的参与意识, 合作、创新意识以及能否把这些意识加以拓展、延伸的综合水平.在这一点上, 教师必须先转变自己的观念.

六、展示

在几分钟的小组交流之后,可由小组成员代表展示本组的成果及建议,教

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七.课堂练习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所在的学校、社区或城市添置一件公共设施或提出 改良建设.

课后反思

文档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的开展及其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2能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熟悉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二,教学重难点:1结合历史课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回忆先秦至两汉时期中国历史开展的根本状况.2引导学生能够利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和美术作品相互印证与对照,进行探究学习.三,教学课时:2课时教师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资料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已收集的中国美术作品图片和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