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专业名称:服装设计与工艺
码:610204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高中(中专)学历教育修业年限以全日制三年为主,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要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一)能适应的工作岗位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立足于培养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服装应用型人才,因此有较宽的就业环境,主要面向各类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设计、跟单、新产品开发、服装手工制板、CAD工业制版、服装缝制、服装打样、服装生产的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①通过相关工种理论和技能课的考试(考核)。
②拿到劳动部门颁发的裁剪工、缝纫工、设计定制工等其中一个工种的职业等级证书或上岗操作证书。
毕业生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方可毕业,否则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三)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表1 分解图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实事求是,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健康体魄,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丰富创造力、较好的服装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使用CAD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样板结构设计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生产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1、创新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迫切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资源。我们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技能课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以实训实习为主,实行“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改革方向。
2、开展工学结合
开展互动性的工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这种互动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创新工学合作思路。校、企双方认真梳理产学合作要素,创造性地提出工学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通过校企合
作,建设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学校通过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提供宣传窗口、提供订单教育等服务项目中,使企业通过主体专业的合作项目来实施其“品牌战略”。另外,企业反哺学校专业建设,提供校外实习基地、为设置在校内的实训基地提供仪器设备并提供教师挂职锻炼岗位、受聘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及其它合作项目;在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的过程中,企业还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许多方便条件。工学合作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充分扩大毕业生就业率。
3、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
双证培养在我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并按计划分层次开展培养活动,取得了很大成效,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10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经考试、考查合格,按要求完成毕业实习和设计,颁发毕业证书。同时应
取得教学计划要求的计算机等级和相应的职业等级证。
表2 职业资格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时间分配
(一)人文与文化基础课1、政治与经济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政治、经济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2、法律基础知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同时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主要内容为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了解现行的就业制度,掌握择业的基本知识;掌握就业技巧,增强就业竞争的能力;掌握劳动合同、就业协议的签订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毕业生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护;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4、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教育和较系统的运动训练,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人体的正常发育规律,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能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全面增进身心健康,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语文: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
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6、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逻辑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7、英语:在初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8、计算机应用: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结构、硬件配置、基本操作、软件维护,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至少一种汉字输入法,能进行编辑,排版、制作报表、图形等。学会相关应用软件的使用.
9、普通话:普通话是人与人之间在工作中交流的工作语言,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这间的通用语言,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二)专业基础课
10、服装材料:主要讲授构成服装所需的纤维材料和非纤维材料种类及特点,包括纤维和纱线、服装常用面料、服装常用辅料、服装材料的染整、服装材料的质量与鉴别、服装材料与服装工艺的关系、服装材料与服装设计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服装材料的识别、选择方法,并能将服装材料灵活运用于服装工艺、服装设计中。
11、服装英语:主要讲授常见服装款式、服装细节、服装部件、贸易术语、缩略语等相关英语词汇,并结合目前服装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活动,选择性的进行英语教学——如服装面料的选择、设计与纸样、服装工艺等,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服装专业英语词汇与相关的英语知识。
12、服装结构制图: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理论知识;常用绘图工具的运用;专业符号与代号的掌握;公制单位与英制单位的转换;各类服装款式的初步绘制:西服裙,A字裙,节裙,喇叭裙等时装裙变化款的结构制图方法;男、女西服,低腰紧身裤,宽松裤,短裤等各类时装裤变化款的结构制图方法;男女式衬衫,西装、童装、大衣的结构制图方法;重点是女式上衣省道变化的灵活转移;并要求掌握带夹里服装的面里裁配,为工业制板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服装缝制工艺基础:掌握传统的手缝工艺,各种基础缝型,能识别常用面料的正反,丝绺,色差,等级等。掌握各类裙,裤的零部件及成品制作工艺,特别是时装裙、时装裤制作中各种拉链的安装、变化插袋,挖袋、贴袋的工艺方法。
14、服装人体素描:通过对人体造型的基本结构、比例、透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服装人体的结构与透视;掌握人体结构体、关系体的绘制步骤与方法;掌握人体动态变化归律;认识人体与服装的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人体着装图的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绘画能力。
15、服装设计基础:通过对服装设计理论知识、服装色彩、服饰图案、服装款式设计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并掌握各类服装的款式图绘制与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对服装的审美能力。
(三)专业技能课
16、服装工业制板: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服装工业制板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掌握服装成衣规格设计、服装工业制板中的推档放缩原理;通过经典服装款型工业制板实例的讲述,让学生灵活掌握不同类型服装的工业制板、服装生产工艺文件、服装排版排料、服装工业样板管理,真正的实现教学与市场接轨。
17、服装CAD:了解目前服装CAD软件的现状、名称、特点;了解富怡服装CAD的硬件配置、软件构成,掌握各类工具的操作应用方法;全面掌握富怡服装CAD设计与放码系统、排料系统的操作,并能运用富怡服装CAD系统进行各类服装的制板、放码、排料操作。
18、服装车缝精作工艺:掌握男、女西裤的缝制,掌握其工艺流程及其做袋、装腰的质量要求,掌握熨烫工艺要求和成品质量标准;掌握普通女衬衫,男衬衣,时尚女衬衫的缝制工艺,掌握衬衫缝制工艺流程及做领、做袖的质量要求;掌握直裙、斜裙、及时尚裙的缝制工艺及熨烫工艺要求和成品质量标准;掌握单茄克衫、带里茄克衫的缝制工艺及熨烫工艺要求和成品质量标准;掌握简做女式上衣、精做女式西装、时尚女式上衣的新工艺及熨烫工艺要求和成品质量标准;掌握粗呢男西服、精纺毛料男西服的缝制工艺及熨烫工艺要求和成品质量标准。
19、时装画:使学生在掌握人体着装图表现的基础上,掌握黑白灰着色技法的绘画方法;进一步掌握彩色铅笔的表现方法;掌握水粉平涂、淡彩、渲染等技法的绘制要点;通过各种服装面料的绘画练习来提高学生面料着色能力;最后进行各种不同风格的时装画绘制来提高学生时装效果图的表现能力。
20、Coreldraw款式设计:以服装CAD设计师的知识结构要求,对CoreDRAW 11软件进行了简单的系统介绍,让学生能灵活运用Coreldraw软件进行服装局部款式设计、服装整体款式设计、色彩原理及服装配色技巧、图案设计原理及图案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服装画基础、服装设计表现技法。
21、女装设计:注重推行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学习与实施途径,介绍了女装设计的概论、特征和美学原理,使学生了解女装设计的简史、文化、风格、方式、产业、市场、趋势;并能将美学原理灵活运用在女装设计中。通过对女装的细节设计、色彩设计、材质设计、分类设计、成衣整体设计、品牌女装模拟设计的讲述与实践训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女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进入专业状态,能用较为专业的眼光来审视女装设计,并具备服装高级技术人才所必需的品牌女装成衣设计能力、灵活处理问题、控制问题的能力,面对各类风格迥异的服装企业,能快速适应其设计风格,从而设计出相对应的优秀作品,获得市场认可。
22、立体裁剪:讲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基础知识,介绍了服装由平面到立体的演变过程,探讨立体裁剪的基础构成原理、材料、工具和使用方法;讲授了紧身衣、原型省道转移及原型省的变化设计的立体裁剪操作方法和步骤,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构成形态造型规律的认识;掌握裙装、外衣、风衣和大衣等实用性服装的立体裁剪操作方法;深入探讨服装立体造型的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方法,以礼服设计为主进行开创性的设计操作训练。
23.毕业综合实践:通过毕业综合实践,使学生正确认识服装设计、服装制板、服装制作技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还应结合本专业和生产实际需要,完成毕业综合实践作品。
24、服装工业化生产:掌握服装号型、服装工业制板技术、服装工业样板缩放技术、生产准备、裁剪工序、缝制工序、熨烫与后整理工序、工艺文件,为毕业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课程形态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为了适应“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必须对所设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形成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模块化课程。在教学中,要广泛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要大量应用现代化手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技能模块(表4)
主干课程设置(一)服装工艺
学时:总学时172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缝纫基础对服装工艺构成、服装结构设计及服装款式设计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学生熟练掌握机缝的技巧,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各种服装部件的缝制工艺,为后续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
1、机缝针法的缝制工艺
2、服装零部件的缝制工艺
3、成衣缝制工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演示法、工作法、点评法、讨论法等。
评价方法:
为形成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情景一(20%)+情景二(40%)+情景三(40%)(二)服装结构与纸样
学时:总学时196
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服装结构设计和纸样绘制工作必备的知识、工作规范、工作流程、操作技能和技巧。同时在平时的练习中训练学生精细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并在课堂知识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
主要内容:
1、女装结构与纸样绘制基础(项目1、服装原型结构制图;项目
2、半身裙结构设计;项目
3、衣身结构设计;项目
4、衣袖结构设计)
2、女装结构与纸样绘制(项目1、连衣裙结构设计与纸样;项目2、女衬衣结构设计与纸样;项目
3、女上衣结构设计与纸样)
3、男装结构与纸样绘制(项目1、男上装结构设计与纸样;项目2、男下装结构设计与纸样)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演示法、工作法、点评法、讨论法等。
评价方法:
为形成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情景一(30%)+情景二(40%)+情景三(30%)(三)服装工业制版
学时:总学时60
课程目标:掌握服装CAD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服装CAD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以及服装制版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为从事有关服装CAD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
1、下装工业制版
2、上装工业制版
3、服装放码系统操作
4、服装排料系统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演示法、工作法、点评法、讨论法等。
评价方法:
为形成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情景一(30%)+情景二(30%)+情景三(20%)+情景四(20%)
(四)服装设计综合制作
学时:总学时128
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动手能力。能深入理解服装结构与人体的关系;不同服装面料特性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能力和职业能力。
主要内容:
1、市场调查
2、服装设计项目实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演示法、工作法、点评法、讨论法等。
评价方法:
为形成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评价1学习态度成绩(10%)+评价2项目成绩(90%)
(五)服装效果图绘制
学时:总学时48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时装画技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与服装设计的关系,掌握服装效果图的手绘表现技法,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设计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初步具备服装设计与工艺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
主要内容:
1、表现性效果绘制
2、应用性款式图绘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演示法、工作法、点评法、讨论法等。
评价方法:
为形成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评价1学习态度成绩(60%)+评价2项目成绩(40%)
(六)立体裁剪学时:总学时84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立体造型的构成时、从局部到整体造型的综合性应用,着重培养立体造型技能及其规律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为诶具备服装设计与工艺相关岗位的职业素质打好基础。
主要内容:
1、标示带的标示
2、立裁衣身原型制作
3、直裙原型制作
4、各种衣领制作
5、分割线衣身制作
6、不规则款式制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示范教学法、练习法、交互检查法等。
评价方法:
为形成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学习态度成绩(10%)+项目成绩(90%)(七)服装跟单与理单
学时:总学时48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服装跟单从订单开发、洽谈到生产、处理全过程,了解相关内容及其订单管理方法等企业实际需求内容;理解跟单的内涵、对象和任务,掌握跟单管理的必备技能;掌握跟单方法,提升订单接收、评审、发放、跟踪和完成的能力;具有服装质量控制、服装货期控制及人际沟通、协调处理等能力。
主要内容:1、订单前期开发与计划管理(项目1、认识跟单项目;项目
2、服装企业认知项目;项目
3、服装订单开发项目;项目
4、服装订单资料管理)
2、订单生产前跟单管理(项目5、服装质量跟单;项目6、服装样品跟单;项目7、面辅料跟单)
3、订单生产跟单(项目8、生产过程跟单)
4、物流与贸易跟单(项目9、出口包装运输跟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示范教法。
评价方法:
为形成性考核,课程总评成绩=评价1(10%)+评价2(10%)+评价3(10%)+评价4(10%)+评价5(10%)+评价6(10%)+
评价7(10%)+评价8(10%)+评价9(10%)+考勤和表现(10%)
(九)技能测试
根据专业技能要求,围绕职业技术基础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设计本专业的测试项目如下:
表5 技能测试项目表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严格执教”的教风,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具有健康体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合作精神;
2、转变“以教为主”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教育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3、具备本专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开展教科研的能力,掌握现代化科学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
4、专职教师必须具备服装设计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不得低于60%,双师素质达到100%,每年要有两名教师参与企业实践锻炼且实践不得少于两个月。
5、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2:1.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表6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要求
在区域产业中选择服装企业作为主要校外实训基地,可接受学生进行服装开发技术员、制版师、服装缝纫工等岗位的实习锻炼,要求如下:
基本要求:学校附近及周边服装企业,岗位对口,可接受20—50工位以上的各类实习,企业产品工作过程融入学校课程,相关岗位人员熟悉学校课程,参与学校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实现校企合作的就业方向课程实施和定岗实习的任务;
高层次要求:学校附近及周边服装企业,除基本要求外,能够配合学校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开发与课程资源建设
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前瞻性和良好的扩展性,充分关注行业最新动态,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可选取中职中专规划教材或按照学习领域教学许编写特色教材。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积极开发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资源共享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程资源,倡导微课制作,丰富网络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2、课程开发规范
引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描述→学习情景与课业设计→课程实施与考核”的思路,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学习领域课程的特点,采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多媒体引入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应从“主演”转变成“导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
采取过程考核、终期考核与成果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报告编写以及工作态度、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综合评估,力求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同学监督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以团队方式完成工作时,对队员的评价由队长负责,对团队总的评价由教师负责,两者相结合形成队员的评价结果。
(六)质量管理
1、思想素质的要求
(1)具有敬业、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素质。
(4)具有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团结协作的精神。
2、知识结构的要求(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美术造型、人物形体及发展等方面的绘画知识。
(3)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原理和法则。
(4)掌握服装工艺技术基础知识。
(5)掌握计算机基础及专业应用方面的知识。
3、专业能力的要求
(1)具有较熟练的绘制各种服装设计图的能力。
(2)具有设计、变化各种服装款式结构的能力,具有打板和选择、运用面料的能力。
(3)掌握精良的服装制作工艺技术。
(4)具有流行时尚意识和信息分析的能力。
(5)具有创业、立业和社会交往能力。
(6)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7)了解辅助工业生产管理及工艺流程。
九、毕业要求
(一)必须修完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的所有内容,考核成绩合格;(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达到合格;
(三)必须取得本专业规定的职业规格/技能等级证书。
(四)学生还需参加素质教育活动(如:通过参加军训、社会实践、红细胞志愿者活动、各类讲座、社团活动等)
十、附录
(一)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表7 3年制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二)课程教学时间分配
表8 3年制课程教学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