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00:08
文档

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海南省旅游学校语文学科吴菲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被世界各国职教界普遍认同并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用心+用手+用脑”的职业活动,其核心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向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锤炼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关键词卡片展示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的采用,有效提升了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
推荐度:
导读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海南省旅游学校语文学科吴菲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被世界各国职教界普遍认同并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用心+用手+用脑”的职业活动,其核心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向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锤炼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关键词卡片展示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的采用,有效提升了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
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海南省旅游学校 语文学科  吴菲

摘要: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被世界各国职教界普遍认同并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用心+用手+用脑”的职业活动,其核心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向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锤炼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关键词卡片展示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的采用,有效提升了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关键词卡片展示法  头脑风暴法  任务驱动法  

中职语文  教学应用

前言

在中职教学中,语文课对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命题,也是中职语文教师的职责所系。在教学工作中,笔者实践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学会了主动学习并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本文中,笔者就行动导向法教学在中职语文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梳理,并就教学体会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说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向导,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主要包括:关键词卡片展示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近年来在我国中职教育领域兴起。就语文教学来说,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其实质是教师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换:教师,由传统教学的掌控者变成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由传统教学方式的被传授知识的对象变成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伴随这一转换,新的教学理念落地生根。

二、中职语文教学特点分析

(一)教育目标决定了语文教学是能力教育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使现在的学生、未来的从业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能力不仅包括完成本岗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还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语文教学承载着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任,语文课中坚持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能力的锤炼。

(二)学生心理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开放教育

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6—18岁的年龄段,正值青春期,有逆反倾向,同时,意识逐渐形成,有强烈的被尊重、被理解的心理诉求。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主动学习,就成为语文教学的必须。

(三)学情状况决定了语文教学是引导教育

教育的基础在于了解,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状况而进行想当然的教学,就如同蒙起眼睛走路。笔者曾对本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1)。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0份,回收率为95%,有效问卷190份。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四个突出特点:

1、语文成绩普遍处于中游水准。只有12.1%的同学认为自己入学时语文成绩优秀,62.6%的同学认为自己语文成绩一般,有6.3%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比较差或非常差。

2、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度普遍不高。只有7.8%的同学表示非常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共有62%的同学选择了一般、不喜欢或非常不喜欢的选项。

3、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偏低。74.3%的同学对自己的朗读能力比较自信,77.8%的同学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自信,但是,当问及能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有42.1%的同学选择基本能,有32.1%的同学选择不确定或不能。

4、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普遍反感,希望尝试更主动的学习方法。有45.8%的同学表示非常反感或反感老师整堂讲读课文,只有10%的学生认为课堂的主体不是学生;有61%的学生非常愿意或愿意参与完成各项学习任务,59.5%的同学因完成任务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具备一定的基础、兴趣相对不高、能力有待提升,这样的学情状况,决定了行动导向教学法较为适合。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探讨

(一)语文教学常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笔者前文提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多种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统称。笔者在课堂上经常使用也是体会较深的方法有:关键词卡片展示法、头脑风暴法和任务驱动法。

1、精准提炼的关键词卡片展示法

关键词卡片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关键词卡片展示法,就是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用荧光笔标记关键词,并制成卡片,然后把卡片粘贴在黑板上,由大家对卡片上展示的关键词进行解说、讨论的教学方法。关键词卡片法适用于小说、散文、说明文、记叙文等内容的学习。

关键词卡片展示法是笔者最为“钟情”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发现事物关键点,分析、提炼、归纳以及概括的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实践关键词卡片展示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更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语文课上提炼关键词的过程正是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很多课文的教学中都引入了“关键词卡片展示法”。比较典型的有:

在学习《汉字的起源》时,我们首先做了一个空白的表格:

字体出现朝代字体特征载体
然后,同学们在课文中分别找出相应的关键词,一起把表格补充完整。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仿佛重走了一遍历史,对汉字的起源有了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

在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时,笔者请同学们围绕小说的三要素,提炼出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的关键词。在课堂上,学生们找出了很多,我们统统粘贴到黑板上,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把错误的、含糊的、重复的关键词都去掉。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对于这篇小说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了。 

2、放飞思想的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源自“头脑风暴”一词。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即无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方法,学生就某一话题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宽松自由的讨论氛围,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思想、见解和观点。头脑风暴法适用于诗歌意象分析、文章主题升华、迁移练习、课前导入、素材积累等。

头脑风暴法是笔者在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法。即便是一个短短三分钟的课前导入,都可以采用头脑风暴,让同学们的思绪天马行空一番,从而顺畅地进入下一教学环节。

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为了引导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作者落寞、悲凉的情绪,在课前导入环节,笔者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什么天气或者看到什么景物会觉得心情压抑?同学们有的说下雨的时候,有的说刮台风的时候,有的说看到花谢的时候,有的说看到小狗找不到主人孤孤单单的时候……在同学们讨论之后,笔者在PPT上打出“枯藤”、“老树”、“昏鸦”等图片,问大家,看到这些感觉如何?是赏心悦目还是有一丝悲凉?同学们的答案是后者。笔者顺势引导,《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和同学们所说的阴雨、落花、孤零零的小动物等都是一样的,它们不是表面意义的景和物,而是诗人心境的映射。通过这样的导入方法,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理解了作者“断肠人在天涯”之叹。

当然,除了课前导入,对于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的内容,我一般也会采用头脑风暴法,随着讨论的展开与深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在学习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的名篇《麦琪的礼物》时,笔者就设计了一个关于“爱的表达”的头脑风暴。

《麦琪的礼物》讲述的是一对十分相爱又十分贫穷的小夫妻,为了能在圣诞夜送给对方一件最珍贵的礼物,丈夫卖掉了祖传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精美的发梳;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给丈夫买了一条昂贵的白金表链。这毫无用处却情义无价的礼物,诠释的是一份最深沉、最动人的爱。为了升华主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达成“学会正确表达爱意”的教学目的,笔者设计了“爱的表达”这一讨论题,请学生们说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如何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的。同学们争相发言,课堂气氛极其活跃,大家例举出:好好说话、认真倾听、拥抱、亲吻、帮助等等都是爱的语言,是爱的表达。在激烈的头脑风暴后,笔者引导同学们对爱的表达进行归类,同学们很自然地归纳出:感人的话语、暖人的表情、鼓励的动作和体贴的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爱的表达。

由此,笔者惊喜地发现,同学们具有超乎想象的学习潜能,而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主体,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激发了他们的潜能,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破冰之旅。

3、体验成功的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互动为理念,将传统的再现式教学转变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任务中来,并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对任务驱动法教学进行了两方面的尝试:

(1)将任务驱动法作为整堂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设置

比如,在给烹饪专业的学生讲授《麦琪的礼物》一课时,笔者结合学生的职业实际,设置了仿写的任务。笔者从《麦琪的礼物》中挑出了一些饱含爱意的经典对话,请同学们做句子仿写,大家假设自己已经是一名厨师了,仿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工作或者对顾客的“爱”。笔者摘录其中的两组仿写:

【课文原句】我的头发也许数得清,但我对你的情爱谁也数不清。

【学生仿写】我做的菜也许数得清,但我对顾客的爱谁也数不清。

【课文原句】不送你一件礼物,我过不了圣诞节。

【学生仿写】不尽心尽力地做菜,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笔者认为,这样的小任务,就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认知与修养的最佳结合点,通过这样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知识在增加、素质在提高、职业人的职业操守在养成。

(2)将完成某项任务贯穿一堂课的全过程

笔者在前文提到,中职语文教学承载着锻炼学生能力的责任,而口语交际能力就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语文课口语交际训练是一项实操训练,最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比如,在讲授口语交际的《自我介绍》时,笔者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首先,通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的视频导入,使同学们对自我介绍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有一个形象直观的了解,笔者告诉同学们: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我们刚刚看到的,是他们初次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他们都说了什么呢?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姓名、住在哪里、性格、志向,比如,张飞就说了他一生就爱结交英雄豪杰,这就是自我介绍。

接下来,笔者介绍了自我介绍的常用方法——姓名释义法。笔者说:我们的名字,它或者是一份深沉的情感,或者是一个美丽的故事,或者是父母对殷切的希望,绝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别有一番深意在其中的。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了解自己姓名的含义,同学们可以问父母、也可以查字典,在了解自己姓名含义的基础上,根据姓名释义法的六要素,每位同学都上台做一个完整的自我介绍。以下就是酒店专业1班王禄祥同学的自我介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称谓)

大家上午好!(问候)我叫王禄祥,(姓名)焦裕禄的“禄”,吉祥的“祥”。说实话,我这个名字有点土,但却充满温暖。按照字典的解释,“禄”代表福气,“祥”代表吉祥。(姓名解释)希望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幸福相伴、吉祥相伴、快乐一生。同时,更希望王禄祥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情感表达)

谢谢大家!(致谢)

(二)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在应用中需要我们大胆尝试,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笔者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三点比较深切的体会:

1、内容重于形式 

笔者认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应只做表面文章,只追求流程的完美(当然这也非常重要),更要结合学生特点,围绕教学目的,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第一要务,不能为了卡片而卡片,为了头脑风暴而头脑风暴,在教学实践中,内容永远重于形式。

2、综合优于单一

语文课堂上的行动导向法教学,往往不是某一种教学方法的单独使用,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综合为优”,这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最为深刻的一点。附录中的表2是笔者讲授《麦琪的礼物》时的课程设计,在这堂课中,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需要综合运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关键词卡片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效果胜于一切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落脚点是课程效果。为保证课程效果,笔者在以下三方面给予了格外的关注:

(1)选取最恰当的方法 笔者注重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选择使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课程效果。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笔者从之初,就以5—6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语文学习小组,明确责任、明确任务,让每个同学都有事做,并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逐渐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3)注重授课效果评估  在每节课的最后,笔者都会精心设计课程效果问答或问卷调查表(附录中的表3是《麦琪的礼物》课程效果评估表),组织学生认真填写,从中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还可以为笔者教学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中职教师可花大力气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教学理念和范式,尤其是一线教师,必须从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手、心、脑协同发展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同步提高的从业者角度,在探索中认真思考,在实践中精益求精,在应用中彰显特色,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助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徐  涵 《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3]黄春鹤 《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3

[4]史  平 《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创新》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附录】

[1]学生语文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同学们好,为了与同学们一道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需要了解大家的语文基础、能力和认知,在调查问卷中的答案中没有对错之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做出选择。谢谢。

1、你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如何?(    )  

A、优秀   B、较好   C、一般   D、较差   E、非常差

2、你认为语文课对中职学生重要吗?(     ) 

A、非常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E、非常不重要

3、你平时喜欢读文学作品吗?(     ) 

A、非常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非常不喜欢

4、你能流利地朗读文章吗?(    )

A、能   B、基本能   C、不确定   D、基本不能   E、不能

5、你能准确地理解文章含义吗?(    ) 

A、能   B、基本能   C、不确定   D、基本不能   E、不能

6、你能准确地表达你的想法吗?(     )

A、能   B、基本能   C、不确定   D、基本不能   E、不能

7、如果老师整堂讲读课文你反感吗?(    )

A、非常反感  B、反感  C、无所谓   D、不反感   E、非常不反感

8、你认为学生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吗?(    )

A、非常应该   B、应该   C、不确定  D、不应该  E、非常不应该

9、你愿意参与完成语文课上的各项学习任务吗?(    )

A、非常愿意   B、愿意   C、不确定   D、不愿意  E、非常不愿意

10、参与完成任务能够让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吗?(     )

A、一定能   B、能   C、不确定   D、不能   E、一定不能

感谢同学们的配合,祝大家学业进步!

[2]《麦琪的礼物》教学设计

课程

名称语文章节

名称

第三单元  美丽人生

第三课  麦琪的礼物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用时

2014年12月25日  

40分钟

授 课

班 级

14级

烹饪4班

课型阅读

活动

教学

目标

1、学生在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掌握小说相关知识; 

2、头脑风暴,学生集体梳理日常生活中“爱”的表达和“爱”的传递;

3、微课总结,学生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爱”的表达和“爱”的传递;

4、品读课文,对小说中“爱”的表达进行挖掘,进一步加深对小说的感悟和对“爱”的理解; 

5、完成任务,学生养成表达“爱”的意识,具备表达“爱”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

及其

处理

方法

教学重点:1、小说情节的复述练习;      2、感知人与人之间“爱”的表达。

教学难点:1、品味小说人物“爱”的表达;2、学生实践“爱”的表达。

时间

分配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用教具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2分钟

课堂导入

秀秀自己礼物讲述法

PPT、

黑板、粉

师:讲述

导入
8分钟

重温

经典

复述小说故事梗概归纳提炼PPT 

师:提问引导

生:观看视频

思考回答

师:板书

兴趣着手

引起共鸣

归纳提炼

5分钟

激荡思维——“爱的表达”的分组讨论、卡片展示分组讨论

头脑风暴

卡片展示

卡纸师:提问

    巡堂指导

生:分组讨论

卡片展示

结合归纳

行动导向

联系生活

突破重点

5分钟启迪心灵——“爱的表达”的微课总结总结归纳微课视频展示师:总结板书形象、直观、

强化、

突破难点

10分钟品读课文——文中人物的“爱的表达”

任务驱动

整体阅读

黑板、粉笔师:提问

生:整体阅读

朗读赏析

师:点评指导

品读、理解

突破难点

5分钟职业承诺——我的职业爱之语任务驱动课本、彩笔

笔、本子

师:展示原句

生:仿写展示

师:点评指导

能力迁移训练、职业素养启发

突破难点

2分钟作业

实践

在元旦,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父母表达爱意,能在微博、QQ、微信上分享。任务驱动PPT师:安排任务

生:接受完成

学以致用
3分钟巩固总结总结升华——诠释爱的真谛总结实践

PPT师:总结

生:倾听

总结升华

鼓励实践

[3]《麦琪的礼物》课堂效果评估表

1、对于小说的掌握

A、复述不完整  B、能够复述  C、能够清晰准确复述

2、对于日常交往中人们“爱”的表达的理解

A、模糊理解  B、基本理解  C、完全理解

3、对于小说中人物“爱”的表达的理解

A、模糊理解  B、基本理解  C、完全理解

4、对于自身专业“爱”的表达的理解

 A、模糊理解  B、基本理解  C、完全理解

5、未来在工作中表达“爱”、传递“爱” 

A、不太确定能够做到   B、可以做到   C、定能够做到

文档

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海南省旅游学校语文学科吴菲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被世界各国职教界普遍认同并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范式。行动导向教学法基于“用心+用手+用脑”的职业活动,其核心是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向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锤炼能力。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践了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关键词卡片展示法、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的采用,有效提升了中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