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南京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选修)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9:01
文档

南京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选修)

南京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选修)出卷人:审核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共66分。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推荐度:
导读南京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选修)出卷人:审核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共66分。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南京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选修)

出卷人:            审核人: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共66分。

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  (   A)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还带来哲学史上的。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这说明 (  A )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神创论的荒谬性逐渐地暴露出来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科学前提  ④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对社会生活中所说的“真正的哲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真正的哲学将会取代具体科学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①具有形而上学性     ②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不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④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对世界观、方、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要有世界观和方,就必须学习哲学

B.学了哲学,就会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

C.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的学说

D.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构成了哲学

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基层干部不研究市场,不懂行情,胸无良策,拍脑袋决策,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

6、上述材料中“拍脑袋决策”属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否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人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错误观点

7、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9、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则自发地调节、演化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受意识的影响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④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我们应这样认识物质概念(  )

 ①它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   ③它是世界的本质        ④它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        D.①②③④

1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

12、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3、下列现象属于意识的有(  )

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   ②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东西    ③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④路线、方针、    ⑤神话传说   ⑥按照设计图施工的过程   ⑦教条主义  ⑧几何定理

A. ①②④⑤⑦⑧    B.①④⑤⑦⑧    C. ①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⑦⑧

14、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太空共飞行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行程约325万公里。返回舱实际着陆点距理论着陆点相差仅一公里。这体现了()

A.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B.认识要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15、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农作物方面利用人工 诱变创造了许多新品种。我国已培育出水稻、小麦、棉花、大豆、油菜等作物的新品种共1000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将来还会有意识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种。这说明·()

A.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                

B.自然界的物种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出来的

C.自然界的属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利用和改变的  

D.人类根据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物种

1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17、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 质的提高

18、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

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19、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人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   C)

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下边漫画“申报‘吉尼斯’:世界最大的牙签”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是发展的      

B.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量变引起质变

21、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1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上述材料的哲学寓意是( c )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部分离不开整体         ③实现事物的质变必须经过艰苦的量的积累     ④坚持适度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23、古有“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说法,如今,有座庙,离河边也比较远,但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程,三个人接力挑水,水缸就满了。他们观念变,做法变,庙里水多得吃不完。他们的做法所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B.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4、下列对“量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量变是辩证的否定,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B.量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C.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阶段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25、“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因为(   )

A.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 事物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   D.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的特点

26、高油价和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促进人们寻找替代能源。一些国家开发了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这些生物燃料的原料多来自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存在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发展非食品生物燃料应运而生。这说明 

A.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认识规律比利用规律更重要 

C.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27、 2008年我国开始在广州试点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预计2009年起将逐步覆盖全省非从业居民。“试点”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28、新的《节约能源法》将于2008年4月1日起施行。根据我国国情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第四条明确规定:“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反映了(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29、与右面漫画体现的哲理完全一致的是   

A.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

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据此回答30—31题。

30、上述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1、之所以要强调创新,从辩证法角度看是因为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32、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

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

33、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  D

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

第Ⅱ卷  主观题(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34、“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

34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5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 (6分)

35、有人说,被社会公认的思想是真理。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35答案: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思想是否是真理,取决于它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而不取决于是否被社会公认。(4分)

(2)真理迟早会被社会公认,但被社会公认的思想不一定就是真理。因此,上述观点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4分)

(3)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被社会公认。可见,上述观点把检验真理的标准主观化了。(4分)

36、材料一  总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材料二  中国正在与全世界分享自己的经济增长成果。联合国发布的《2007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经济和社会概览》指出,2006年中国经济以10.7%的速度迅猛增长,自2000年以来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就是中国的活力。

材料三  中华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和”的典故,中华文化可以说是以“和”为核心的文化。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曾说:“21世纪世界需要中国的文化。”

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观点的合理性。

36答: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分)中国与世界不可能分离。(1分)

②整体的性能状态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2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其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2分)国际环境制约着中国发展,而中国也会影响世界繁荣稳定。(2分)

③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中国与世界通过经贸关系等纽带联结在一起,获得共同发展与稳定。(1分)

三.综合探究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37、作为一种祝福方式,贺卡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某校学生会通过学校广播站围绕“我们身边的贺卡”这一主题,邀请部分老师、学生、家长走进直播间,做了一期专题节目。当谈到什么样的贺卡最受欢迎时,一位老师说:“我每年都能收到许多贺卡,但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富有个性化的贺卡。学生的这种做法更值得鼓励。”

(1)请你从哲学的角度,剖析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富有个性化的贺卡受到欢迎、得到鼓励的原因。

(2)我们的学习、生活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类似新奇贺卡的事情还会遇到许许多多。参与这次活动,对你今后看问题有哪些思想方法上的启示?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动手制作贺卡,能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5分)矛盾具有特殊性,个性化的贺卡满足了不同人的需要;(5分)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自己动手制作富有个性化的贺卡有利于培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5分)

(2)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3分)

文档

南京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选修)

南京五中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月考试卷高二政治(选修)出卷人:审核人: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6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共66分。1、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