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南部分热带植物园为例
一、内容介绍
1、课题由来:源于对植物的热爱 研究目的:保护海南植物资源
2、指导老师:王跃
日期:2009-8
二、 植物园概况
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省著名风景旅游区兴隆温泉旅游区内(北纬18°1′,东经110°13′,由于历史原因,这里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就聚居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归国华侨,尤其以东南亚一带热带地区的归国华侨为主),距海口市163公里,距三亚市97公里;这里东临南海(距海边约10公里)、三面环山,日照充足、长夏无冬,湿度大、雨量充沛而均匀,属典型热带季风气候,适宜于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发育;由于兴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1957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选定这里作为收集保存国内外热带亚热带作物(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基地,为此建立了兴隆热带植物园。在香料饮料研究所四十多年、两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以及研究所“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改革模式的发展下,兴隆热带植物园已收集保存有1200多种独具特色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植物)种质,并已成为一座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观光和种质资源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植物观赏区、试验示范区、科技研发区、立体种养区和生态休闲区;收集有12类植物:热带香辛料植物、热带饮料植物、热带果树、热带经济林木、热带观赏植物、热带药用植物、棕榈植物、热带水生植物、热带濒危植物、热带珍奇植物、热带沙生植物和蔬菜作物等
三.植物资源介绍
(1)热带香辛料植物
热带香辛料植物包括香草兰,胡 椒。
香草兰 属攀缘藤本,原产墨西哥。蒴果呈三角形,种子极细小,黑色,香草兰是高级食用香料,有“天然食品香料之王”之称,豆荚含有2~3%的香兰素,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烟、酒和高级化妆品。
胡椒 属多年生攀缘藤本,原产印度。种子黄白色,为主要食用部分,有强烈的芳香辣味。胡椒含有5~9%的胡椒碱,1~2.5%挥发油,用作调味料、防腐剂,医药上用作健胃剂、利尿剂。可治疗消化不良、寒痰、积食、风湿病。
(2)热带饮料植物
热带饮料植物包括咖 啡,可 可,可拉,大叶冬青,糯米香茶。
咖啡 原产非洲。花期2~4月,花白色,芳香。果实为浆果,成熟期1~4月(中粒种)、9~11月(小粒种)。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种子(咖啡豆)经烘炒磨碎后即成咖啡饮料,还可提取咖啡碱作麻醉剂、利尿剂、兴奋剂、强心剂。果皮和果肉可制酒精、醋,花可提炼香精,用作高级化妆品。
大叶冬青 产地浙江以东及日本,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亦有野生的。用大叶冬青制成的茶,为名贵的苦丁茶,价值很高,被誉为“绿色黄金”。苦丁茶具有降压、清热降火、解毒消炎、利尿强心、抗辐射、抗癌防癌等功能。
可可 原产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下。花细小单生或聚生于主干和粗枝上,每年5~11月为主花期,果实长圆形或纺锤形,外皮具纵沟,较厚,未熟时绿色、红色、浅红色,熟果期4~5月、9~11月,熟时橙黄色或红色,内有种子(即可可豆)30~50粒。可可豆含40~50%的可可脂。可可豆加工成可可粉和可可脂主要用作饮料和制高级巧克力糖果、糕点和冰淇淋等食品,是凳山运动员良好的营养品。可可与咖啡、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可拉 梧桐科常绿乔木,原产热带西非。果为骨突果呈五星状,内含7~10粒种子。种子含2%的咖啡因和脂肪、蛋白质等,具有与茶、咖啡同样的刺激兴奋作用,可配制汽水、可拉酒和可拉巧克力,又是西非大众化的咀嚼物。
(3)热带果树
热带果树包括神秘果,面包树, 鸡蛋果,杧 果,番荔枝,毛叶枣,山竹子,菠萝蜜,榴莲.
神秘果 属常绿灌木,原产热带西非。神秘果食时无味,但它含有改变味觉成份的神秘果素,能把任何酸味变成甜味,每公斤神秘果可提取出50~200毫克神秘果素。
菠萝蜜 属常绿乔木,原产太平洋群岛。熟果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营养价值高,收获后切片,可烘烤、蒸煮或油煎,味如面包或烤熟的马铃薯,同时还可加工成多类布丁.
鸡蛋果 原产巴西。果卵形或圆球形,营养丰富,内含氨基酸17种以上,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果糖、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钾、磷、钙等。具有解渴、开胃提神之功效,对防治高血压、胆固醇和胃病等有良好效果。
杧果 属常绿乔木,原产印度,是著名的热带水果,有“果王”之称。果肉甜酸可口,富含糖、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果干、果汁、蜜饯、果酱等,果核可入药,有行气滞消的功效。
番荔枝 是世界五大名果之一,又名林檎。果肉乳白色,浆质,味极甜,有芳香,含20%的果糖和丰富的维生素C,主要鲜食,也是酿酒和制清凉饮料的好原料。
枣毛叶 又名滇刺枣、印度枣等,鼠李科枣属多年生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小亚细亚南部、北非、印度南部一带。果实可生食,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有牛奶香味,清脆、爽口,有“热带小苹果”之称。
山竹子 原产马来西亚群岛。果实成熟时紫红色,果肉白色透明,味清甜软滑,有“热带果后”之称 榴莲 属大型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 亚群岛。榴莲果肉具奶酪香味,初食者感 恶臭难闻,多食后则觉香甜可口,甚至成 瘾,有“热带果王”之称。
(4)热带经济林木
热带经济树木包括马拉巴栗,椰 子,白 兰,母 生,短穗鱼尾葵,糖椰子 。
马拉巴栗 又称瓜栗,树花生,发财树。木棉科瓜栗属乔木,原产墨西哥。种子含油量达45%,为优良的木本油料作物,种子炒熟后有如板栗的味道,故又有“树花生”之称,还有盆栽观赏用。
椰子 属单子叶多年生常绿乔木,为重要的热带木本油料作物。经济价值高,全身无废物,被称为“宝树”。主要用椰肉榨油,嫩果可生吃,椰水为最好的天然饮料。据不完全统计,椰子综合利用达360多种。
白 兰 原产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和我国南部。花朵可作胸花、头饰。花朵可窨制茶叶和提炼香料浸膏,树叶可提炼白兰叶油供食品工业作配香剂或制作香水等。
母 生 我国海南山地常见树种。母生是海南特产名贵木材,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材质硬重,有韧性,适于造船、桥梁、枕材等用材。
短穗鱼尾葵 别名桄榔、酒椰子。棕榈科鱼尾葵属丛生小乔木,原产印度、马来半岛。为美丽的庭园观赏植物。茎的髓心含有淀粉,可食;幼花轴含多量糖汁,可煮为糖蜜或发酵蒸馏制酒。
糖椰子 又称扇叶棕。棕榈科常绿热带植物,原产斯里兰卡、印度、缅甸、非洲等地的干旱地区。开花其肉穗花序的大量汁液可作椰花饮料或浓缩制糖。果实椭圆形或卵形,是公园、植物园优良的热带景观树。
(5)热带珍稀濒危植物
热带珍稀濒危植物有 黑桫椤 绞杀植物 见血封喉(箭毒树) 舞 草 苏 铁 绿玉树
黑桫椤 分布于浙江、、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南部,越南、泰国也有。黑桫椤是现今仅存木本蕨类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树姿优美,耐荫蔽,可栽种于荫棚或庭园中阴湿处作大型观赏植物。
绞杀植物 种子通过鸟类的粪便或风雨的力量而遗落或漂移到其它热带植物的枝干上,渐渐长出气生根来,气生根缠绕在它们的“主人”的茎干上,或一直垂吊而下,沿着树干直扎进“主人”的根基,争夺其养料和水份,成长为既附生又自主的热带植物。
见血封喉 原产我国海南。见血封喉是一种剧毒植物,属濒临灭绝的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树液有剧毒,可制毒箭猎兽用。药用可作肌肉松弛剂。
舞 草 又名风流草。豆科多年生灌木,原产中国热带亚热带及印度等。舞草的两片小叶能围绕中间一片大叶自行旋转舞动,纵观整株,几十双叶片像蝶群在树丛中翩翩起舞,非常奇特,是植物大家族中一奇,供观赏用。
苏 铁 俗名“铁树”,苏铁科苏铁属多年生植物,原产中国。苏铁是现代世界上生存的最古老植物之一,被地质学家称为“生命活化石”,是现存地球上最原始的裸子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绿玉树 别名光棍树。大戟科大戟属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原产非洲。绿玉树茎干秃净、光滑,圆柱状,无叶片,故又名“神仙棒”,是较为奇异的观茎植物。亦有作为植物形态变异的教学实验材料。白色乳汁有毒。
(5)榈植物
包括大王棕 狐尾椰 酒瓶椰子 三角椰
大王棕 又称大王椰子,棕榈科常绿乔木,原产古巴、牙买加、巴拿马。高10~20米,干直立,干常于中部膨大,叶聚生于干顶,树型美观,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果实含油可作饲料,种子可作鸽子的饲料,叶鞘可作扫把,叶柄可制牙签
狐尾椰 棕榈科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狐尾椰主要观赏用,果实成熟时红色达厘米,相当醒目诱人
酒瓶椰子 又名酒瓶棕,棕榈科酒瓶椰子属常绿乔木,原产马斯克林群岛。酒瓶椰子是棕榈科非常珍贵的观赏植物,它形如酒瓶,树型美观,适于庭园或温室栽培。
(6)带药用植物
包括龙血树 肉 桂 小叶地不容 芦 荟 益 智 槟 榔
龙血树 龙舌兰科龙血树属灌木,原产马来西亚、印度、中国、大洋洲,我国海南各地常见。龙血树寿命长达六千年,有“不老松”之称,为美丽的室内外的观赏植物。小花龙血树可提取我国中医传统用的内外伤科要药“血竭”。
肉 桂 樟科樟属乔木,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亚洲热带其他地区也有。肉桂为药用植物,叶、小枝、碎皮或果是提取芳香油(桂油)的原料;桂皮(茎皮)是香味料,药用;桂枝亦作药用。
小叶地不容 别名“金不换”,防己科千金藤属藤本植物,原产我国海南。小叶地不容及海南地不容“两兄弟”是同属植物,块根药用,可用于止痛及治疗肿瘤等症。
芦 荟 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原产我国海南及热带非洲。芦荟是一种用途很广的药用植物,它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用作健胃剂、腹泻剂,还可治胃病、醒酒、烧伤、刀伤和高血压、风湿病、皮肤粗糙等。芦荟还是美容材料。
益 智 姜科山姜属草本药用植物,主产海南,原为野生资源。益智是四大南药之一,有健脾胃、补心肾、安神等功用,主治肾虚、小便频繁、腹痛泄等症。嫩果还可制成益智茶和凉果。
槟 榔 原产东南亚热带地区,常用药用植物。为我国四大南药之一,槟榔全身是“宝”,种子、果皮、花、花苞均可入药药用主要用种子,药名为“榔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槟榔碱,是很好的收敛剂,有固齿杀菌、消化积食、去水肿,消脚气等功效。
米碎木 为冬青科植物米碎木的树皮。可用于治疗蛔厥腹痛呕吐,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别名:救必应(《广西博白》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拉丁名;Hexgodajam (colebr) Wall
毒鼠子
属拉丁名:Dichapetalum
国内分布:产广东、海南和云南。
国外分布: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药名:毒鼠子为双子叶植物药瑞香科植物毒鼠子的果实。用于灭鼠、除四害。分布云南东南部和广东海南岛。拉丁名:Dichapetalum gelonioides (Roxb. ) Engl.
海南冷水花 为荨麻科植物海南冷水花的全草。治痈疽溃疡、疔疮痈肿。分布于广东、广西。拉丁名:海南冷水花pilea tsiangiana mete
海南重楼 为双子叶植物药百合科植物海南重楼的根茎。 治疔疮痈疖、小儿惊风、无名肿毒、毒蛇咬伤。别名:七叶一枝花(海南)分布于贵州、广东、海南。拉丁名:海南重楼 Parisdumniana Levl
蕉芋 属美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根茎发达,多分枝,粗壮,茎丛生,粗壮直立,高达2-3米。叶互生,叶片长圆形,长30-60厘米,宽10-20厘米,叶绿色,边缘紫色,叶鞘近紫色。总状花序单生茎顶,萼披针形,淡绿染紫,花冠管杏黄色,裂片杏黄染紫,退化雄蕊2-3枚,红色。栽培。取根茎供食用;提取淀粉酿酒,制粉条;茎叶纤维可造纸。
光叶密花豆
种拉丁名:Spatholobus harmandii Gagnep.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属中文名:密花豆属
属拉丁名:Spatholobus
国内分布:产于海南(白沙、儋县等地)
国外分布:老挝、越南也有分布。药名光叶密花豆。为双子叶植物药豆科植物光叶密花豆的茎藤。用于血虚经闭、月经不调、痛经诸多。别名:大样荔枝藤(海南)
分布于广东。拉丁名:Spatholobus harmanadiv Gagnep
紫金牛
种中文名:多脉紫金牛
种拉丁名:Ardisia nervosa Walker
科中文名:紫金牛科
科拉丁名:Myrsinaceae
属中文名:紫金牛属
属拉丁名:Ardisia
国内分布:产广东(仅海南岛)。药名:多脉紫金牛。为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多脉紫金牛的茎皮。用于气滞胃痛、腹痛、两乳胀痛等;用治便血、呕血、尿血等出血症。分布于我国广东的海南岛地区。
金草 拉丁名:Ardisia aquifolioides W. Z. Fang et K· Yao-Ardisia he-ryosa walker
别名猪粉草、甜仔茶、三捻草、方骨草,属于茜草科草本。灌木状草本;茎锐四棱形或具翅。叶对生,披针形,长5-12厘米,渐尖,叶脉不明显,两面光滑;托叶三角形,基部合生,长3-5毫米,上部全缘或具小齿。花白色,伞状聚生顶;分枝具棱或有翅,有广展而小的苞片;花4数,无梗;萼筒陀螺状,长约1毫米,裂片卵形,比萼筒短;花冠长约5毫米,筒状,喉部稍扩大,裂片披针形,稍长于花冠筒或与它等长;雄蕊内藏,生于花冠筒喉部。蒴果倒卵形,长2-2.5毫米,直径1-2毫米,顶平或微凸,具宿存裂片,两瓣开裂。花期为4-9月。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生于山坡、灌丛中。全株可入药,它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尿,主治肝炎;咽喉肿痛;目赤肿痛;尿路感染等。
海南粗榧 濒危种,海南粗榧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材质优良,累遭砍伐。自60年代从其树皮、枝叶中分离出多种三尖杉酯碱,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有一定疗效后,破坏更为严重,资源 日趋枯竭。必须加强保护,大量种植,才能永续利用。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树干通直,高20-25米,胸径可达60-110厘米;树皮通常浅褐色或褐色,稀红紫色,裂成片状脱落。枝基部有宿存芽鳞,髓心中部具1树脂道。叶交互对生,两列,线形,质地较薄,中上部向上侧微弯或直,长2-4厘米,宽2.5-3.3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截形或圆形,几无柄,两面中脉隆起,上面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偶有同株;雄球花6-8聚生,圆球状,腋生,直径6-9毫米,总梗长约4-5毫米,雌球花具长梗,生于小枝基部苞腋,稀顶生,有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每苞腋着生2胚珠,胚珠生于球托之上,通常2-8个发育。种子簇生于梗端,翌年成熟,下垂,全部包于肉质假种皮中,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圆卵形,微扁,长2.2-3.2厘米,顶端有突尖,成熟时假 种皮常呈红色。
地理分布 海南粗榧除主产海南省外,广西东南部容县,云南东南部国富宁、广南、麻栗坡和南部景洪、勐海与西部龙陵,东南部墨脱等地有间断分布。在海南,目前仅在尖峰岭、南茂岭、毛阳岭、毛瑞岭、扎南岭等林区保存少量植株;定安县境内间有分布记载,但现已绝迹。印度东部、缅甸北部、泰国北部与西部、老挝北部、越南北部也 有分布。
生态学和生物学特征 分布区主要位于热带与南亚热带,散生于海拔700-1 200米山地雨林或季雨林区的沟谷、溪涧旁或山坡。气候湿润,年平均温18-20℃,极端最低温可达0℃,年降 水量2200-2600毫米,相对湿度高达90%左右。土壤为山地黄壤。在海南常与江花天料木Ho malium heinanense Gagnep.鸡毛松Podocarpus imbricatus Blume、八角枫Alangium chine nse (Lour.)Harms、粗枝木楝Amoora dasyclada(Howet et Y. Chen)C.Y.Wu、长叶竹柏Podo carpus fleuryi Hickel和桄榔Arenga pinnata (Wurmb.) Merr.等混生。幼苗幼树期间需要一定遮荫,成长后需光量不怕增加;大树荫芽力强;幼树树皮生物碱含量最高。海南粗榧雄
球花适逢旱季(2-3月)盛开,种子9-10月成熟。因天然授粉率低,结果也少,加上易遭鸟兽 为害,故难获得种子。
保护价值 海南粗榧是三尖杉属植物分布最南的种类,能长成高大的乔木,木材优良,三尖 杉酯碱的含量及药用成分较高,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保护措施 海南粗榧在海南岛虽已列为禁伐树种,但产地群众剥皮出售或砍伐林木的情况仍有发生,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更有效的保护措施,停止收购,加强母树的保护,积极繁殖、栽 培、扩大种植。其它产地亦应采取保护措施。
栽培要点 用种子繁殖。9-10月果实成熟后即可播种育苗。经204天发芽,苗圃地宜选在海拔800米的阴坡沟旁;用剥去内种皮的方法育苗,小苗宜移入容器中,置于荫棚下,待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在海拔800米左右的沟谷两旁疏林下定植。亦可用当年生小枝作插穗,经100-150ppm吲哚乙酸处理12小时后,插于以椰糠为基质的苗床上,经3-5个月即可长根成苗, 成活后宜剪干种植。
山绿茶 为冬青科植物山绿茶的叶。用于肝风头痛,疖肿、口舌生疮、咽炎等。 别名:海南冬青《海南植物志》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
【拉丁名】:山绿茶llexhainanensis Merr 。
四、园内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兴隆热带植物园的建设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是我国惟一的一座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综合性科研机构、海南省热带香料饮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主要从事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引种试种、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系列配套技术研究。在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海南省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弥补了我国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等热带作物科研的空白。目前,已取得科研成果50多项,其中通过成果鉴(审、认)定的33项,获国家、部、省级奖23项。大部分科技成果已在我国热带地区广为推广,为中国的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等产业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香草兰
香草兰:是一种名贵的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香饮所(植物园)于1983年开始进行引种试种研究并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产品初加工工艺研究,年亩产干豆荚20㎏以上
主要成果有:
香草兰引种试种研究(获海南科技进步三等奖)
香草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获海南科技进步三等奖)
香草兰初产品加工工艺研究(获海南科技进步四等奖)等4项
(2)咖啡研究
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香饮所(植物园)的主要研究对象,50年代开展了中粒种咖啡生物学特性、选育种及病虫害等系列研究。选育的8个中粒种咖啡无性系,平均年
主要成果有:
中粒种咖啡8个无性系的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咖啡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咖啡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与评价(获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小粒种咖啡炭疽病防治研究等7项。
(3)胡椒研究
胡椒:是世界重要香辛料作物之一,海南首次引种于1947年。香饮所(植物园)建所之初就把它列为重要的研究任务,对胡椒选育种、生物学特性、整形修剪、抗病和丰产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一系列研究,并取得较大成功。平均年亩产干白胡椒250㎏以上,高产的甚至达500㎏以上。
主要科技成果有:
胡椒瘟病综合防治(获农垦科技成果二等奖)
胡椒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胡椒细菌性叶斑病防治技术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胶林间作胡椒研究(获海南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4项
(4)可可研究
可可: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之一,香饮所从1960年起进行可可的引种试种研究,并对可可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观察。70年代进行选育种、丰产栽培、病虫害及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经选育的高产种质,年亩产干豆达120㎏。
主要成果有:
海南岛可可种质资源考察与评价(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可可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鉴定和评价(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可可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4项。
四.总结与分析
以上介绍的是海南部分植物圆内植物资源的大体情况,希望大家看了都能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让我们学会更好的利用它们,保护它们。为海南植物资源利用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海南植物资源报告》
学校:海口市第一中学 届次:2007届 班级:高三24班 日期:2009.07.09
组长:郑亮 | 指导老师:王跃 | ||
小组成员:陈坛虹。董光积 | |||
课题由来:源于对植物的热爱 | |||
研究目的:保护海南植物资源 | |||
研究阶段与分工 | |||
研究阶段 | 活动时间 | 活动内容 | 任务与分工 |
收集资料 | 2009.07 | 走访海南各个植物园,海南林业局了解情况 | 陈坛虹,郑亮,董光积 |
查找资料 | 2009.07 | 图书馆查找 上网搜索 | 董光积,郑亮 |
整理资料 | 2009.07 | 将收集、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 陈坛虹 |
完成报告 | 2009.07 | 完成研究报告论文 | 陈坛虹,郑亮 |
成果预计: |
因为我本身就喜欢植物,所以这次的研究调查不仅丰富了我的视野,也吩咐了我课外的生物知识,让我重新了解了植物,关爱植物。保护我门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位地球人该履行的义务。我爱大自然,喜欢动植物,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和我一样的爱好者和我一起去保护我们的家园利用我们的家园!
陈坛虹
在这次考察当中我体验了很多。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但我只想说这次的活动使我懂了很多!
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