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确立:
1、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
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
将摆分东西的过程结合到笔算的计算过程中。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口算除法和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的十位
上有余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学生学习口算和估算有了一定基础,但学生平时缺少动手操作的能力,那么将摆的过程与计算的过程融为一体是学生要重点突破的难点,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流程:
一、情境活动——定标
1、昨天是3月12日,什么节日?我们同学现在还小没有能力植树,但我们一定要爱护花草树木,(出示课件)这是某学校三、四年级同学植树的情况。图中告诉了有关三年级的那些数学信息?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这个问题能解决的举手,这么多同学。看来大家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
2、谁能列算式:12÷6= (板书)你们能用糖果的方法,分一分把12平均分成6份的过程吗?⑴自己边分边说的过程。
⑵谁愿意道前面分一分(实物投影)他是先分成堆的,再分单颗的,都谁是这样分的?这种方法又快又简单。
⑶谁能再来分一分。
⑷请大家按提示内容,自己再分一分。(课件)
⑸同桌之间互相分一分。
⑹老师说算式,请你分一分。 9÷2= (板书)
3、其实,我们可以用竖式的方法,把刚才大家分小棒的过程表示清楚,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共同研究学习的笔算除法。(板书)
二、师生互动——探究
1、回忆预习的内容,结合摆的过程,谁能来说说笔算12÷6的过程。
结合摆指导生说计算的过程。
2、师指导:在进行笔算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我们分
铅笔时也是先分成捆的——4捆。将分的过程与笔算过程结合起来,指导笔算。
3、试着跟老师简单说说笔算的过程。
4、在小组内说说笔算的过程。
5、谁来说给大家听。
6、那好,用笔算除法在本上做48÷2 = (请一名同学板演)看来这个办法大家都掌握了。这有个填空,谁来填一填。
7、笔算除法,要求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位,
(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课件)
三、自主建构——运用
1、下面我们4个小组进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老师这有四套题,为了公平请4个组长到前面抽签,组长抽到几号签,你们小组就做几号题签的内容。如果你们小组全体成员都做对了,就得满分10分。有一人次做错,就扣1分,听懂了吗?2、学生按小组汇报,根据情况教师给加分。
3、通过一场激烈的角逐,XX小组获胜,掌声送给他们,其他小组不要泄气,为师再给大家一个公平竞争机会。
4、有十一个果冻平均分给1、2、3、4、
5、6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到几个?(课件)11÷1(2、3、4、5、6)=
会做吗!在本上试试。做对的举手,我们一起把掌声送个做对的同学,你们能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还会迁移;把更热烈的掌声送给没做对的同学,因为你们有大胆尝试的勇气,老师为你们高兴,遇到问题不要紧,我们将带着遇问题进行下节课的学习。(下课)
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
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究。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
教学。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的
程序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
操作的习惯。
4、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5、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简单推理能力。
6、注意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乐趣。
课程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打开课本,不难发现教材在处理计算教学时,都以口算为基础,重视展示学生探索算法的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同时还注重从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在经历直观的操作过程中,理解算理,抽象算法。
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的思路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因而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然后结合过程讲解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着重突出“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并再继续除”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强化重点,使学生掌握书写格式和步骤。练习的设计侧重于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