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策略 | |||
一、 中学生心理特点: 1、初中生心理特点: ⑴认知发展 初中生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眼前的状况,还能把握他们能够设想的可能情况。这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及其个性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促进其学业进步。②开始与父母发生冲突。③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尽管有些是偏激和不成熟的。 ⑵性意识的觉醒 随着生理发展的急剧变化,初中生心理开始萌动,在与异性同伴相处中,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开始产生神秘的骚动,使他们感到好奇、渴望,有时又是迷惑和害怕。 ⑶不成熟的“成人感” 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尊心与人格性也随之明显增强。他们不希望别人时时管教约束,否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情和对抗情绪。尽管初中生的“成人感”日益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问题及个人问题认识较肤浅,这使得他们对自我评价、对他人评价常常又是不成熟的,顺利时沾沾自喜、狂妄自大;挫折时,妄自菲薄、自卑自弃。自我体验也是动荡而不稳定的。 ⑷学习成绩分化激烈,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 初中生学习成绩波动很大,分化明显。初二年级是明显的分化期,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应付自如,学有余力;而学习较差的学生,穷于应付,越学越吃力。学业不良将会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自卑自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 ⑸同一性问题 同一性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一致和比较完满的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在寻求“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青少年在同一性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表现在有的人对自我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困惑,常伴有激动的情绪和解脱困境的的尝试;有的人可能出现暂时的或长久的同一性混乱,即未能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他们无法发现自己。经受过同一性混乱的青年,自我评价较低,道德推理不够成熟,难以承担责任,冲动而思维缺乏条理。可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人交往,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都与同一性问题有关。 2、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⑴不平衡性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两者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 ⑵动荡性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⑶自主性 高中生在观念上和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 ⑷进取性 高中生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乐于开拓。 ⑸闭锁性 高中生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他们非希望有单独的空间,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自己的秘密。 ⑹社会性` 高中生对现实生活的很多规范都很感兴趣,对新事物既敏捷又易接受。热心参与社会活动,乐于对社会事物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校生活中,自治、自理、自立的要求强烈。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日趋增强。他们开始以从未有过的认真与严肃思考自己未来的生活与职业前途。 二、 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对策 (一)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目标(包含三个层次目标) 1.增进心理健康。班级心理教育的基础目标,就是通过班级心理教育,使学生学会自我进行心理保健,掌握有关避免和消除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则与方法;对自我心理健康状况有正确的认识,能够自我排忧解难,能应付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保持乐观、稳定的积极心态。 2.优化心理素质。这要求班主任通过对学生的智能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以及其他各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志)、行(行为)与社会现实的要求之间有着和谐的适应关系,从而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3.开发心理潜能。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造就他们与未来文化相适应的现代心理素质,更要造就他们与科技进步相适应的创造心理素质,这就需要开发人的心理潜能。班主任要从已有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的成功经验那里,吸收和借鉴一些开发心理潜能的经验,如思维训练教学、开发右脑教育、创造能力培养,以及旨在提高情商水平的情感教育等,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尽可能多地发挥他们远未发挥出来的心理潜能,使弱智者增智,低能者增能;使智者更智,能者更能。 (二)实施班级心理教育的原则 1. 以科学为指针 2. 以全体为对象 3. 以活动为前提 4. 以发展为重点 5. 以尊重为基础 6. 以自助为目的 (三)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 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 2. 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3. 能承受挫折 4. 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 5. 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6. 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7. 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8. 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四)分年段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的建议 初一年级 学生特点:怀念往日的学校与班集体,面对新环境有一种陌生感和孤独感,很想尽快熟悉新环境和认识新朋友。大部分学生无法较快较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部分同学感到在班中的地位(包括成绩和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以前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感。生理发育进入突飞猛进期,而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控能力较差,有时做事不太考虑后果。 心理教育要求:使学生能尽快适应中学学习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初一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
适应环境 辅导 | 认识学校环境,了解本校学习资源 | 第一周 | |
认识新同学 | 第一周 | ||
心理落差的适应 | 期中考后 | ||
学习心理 辅导 | 了解初中与小学的学习差异(课程设置、学科特色、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 第二周至第九周 | |
学习动机辅导(为什么学?为谁学?如何确立适当学习志向水平?) | |||
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学习、遇困难能主动求助、懂得主动利用教学资源) | |||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可配合进行一次知识竞赛) | |||
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①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 ② 怎样预习、复习、听课与记笔记? ③ 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 ④ 学习中如何自我? ⑤ 如何面对考试? | |||
人际交往 辅导 | 最佳人缘儿(增进人际吸引力) | 期中考后 | |
今天我值日(互助合作训练) | |||
就让我来帮助你(人际互助) | |||
如何与教师沟通? |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人际交往辅导 | 做个合格的听众 | 前五周内 |
我也是个演说家 | ||
学会说“不” | ||
生活辅导 | 有意义的双休日 | |
生日活动喜与忧 | 学期中 | |
怎样使用零花钱 | ||
关于“追星族”的讨论 | ||
人格辅导 | 如何增强自控能力 | 期中考后 |
初二年级
学生特点:学生心理处于敏感、动态时期。丰富多采的中学生活,人际交往面的扩大,学习内容的增多加深,又使得许多学生面临着许多困惑和迷惘。一方面身体、心理逐步走向成熟,学生也常以大人自居;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知识、阅历、独生环境的影响,他们看问题尚有很多局限,片面、偏激,容易冲动。男女生交往也会出现一些偏差。学生的“成人感”开始出现,渴望得到别人尊重。不大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父母的教育他们往往比较反感,认为多余。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会更进一步拉大,初一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到了初二可能继续落后,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情况。学习上的落后又可能影响行为习惯,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教育要求:引导学生认识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发育问题,学会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和亲子交往问题。通过自我意识辅导使学生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的品质。进行情绪教育,增强学生自我情绪能力,培养积极情感。进行智力训练,发展学生智力。
初二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自我意识 辅导 | 我已经长大(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 上半学期 |
我的优点和缺点 | ||
了解“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 | ||
悦纳自己(对可以改变的不足之处尽量改善,对无法改变的不足之处悦纳) | ||
做个自信的人 | ||
青春期辅导 | 成长的烦恼 | 下半学期 |
我所喜欢的少男少女形象(认识、接纳和塑造自己的青春期形象) | ||
异性交往准则 | ||
女性的自我保护 | ||
辩论会:中学生早恋利大还是弊大? | ||
性问题辅导 |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学习心理 辅导 | 如何面对成绩的两极分化? | 上半学期 |
怎样提高记忆效果? | ||
想象力训练 | ||
观察力训练 | ||
注意力训练 | ||
思维能力训练 | ||
人际交往 辅导 | 如何看待“哥们义气”和“下暴”? | 下半学期 |
如何与父母沟通? | ||
人格辅导 (情绪) | 了解自己的情绪 | 下半学期 |
做个快乐的少年 | ||
心情不妙觅良方 |
学生特点:年龄告别童年,身心不断走向成熟,对初中生活已经适应,学生间的差距已基本定局,部分学生因此丧失信心,缺乏学习动力,个别的还会成为问题生。中考的来临使绝大部分学生面临其人生的巨大挑战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多数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起来,部分学生在付出了努力却收不到学习成效后变得急躁、失望和傍惶。越临近中考学生的紧张焦虑心理就越加重,成绩较差的学生会考虑择业问题。
心理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耐受挫折能力,树立强烈的进取心,使学生能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考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掌握科学合理的应试技巧。
初三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承受挫折 辅导 | 培养良好意志品质 | 上半学期 |
认识挫折两面性,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 ||
职业辅导 | 我的人生价值 | 下半学期 |
择业辅导 |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升学指导 | 如何进行初三总复习? | 第二周 |
“考试焦虑自我辨” | 第七周 | |
假如中考失败怎么办? | 第八周 | |
应试技巧指导 | 第十二周 |
高一年级
学生特点: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期,“成人感”突出。面对新的环境有陌生感和孤独感,强烈希望尽快结交多些新朋友。与初三比较,学科科目大大增加,学科知识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加大,很多学生的学习出现不适应现象,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方法不对头,学习压力过大,甚至出现学习焦虑。有些同学成绩不如以前“辉煌”,或从“班干部”变成了“平民百姓”,自身无法接受这种心理落差。部分择校生会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部分学生经历了紧张的升中考试后会产生歇一歇的思想,会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过多地分配在娱乐上如打球、听歌、玩计算机游戏、上网聊天等。
心理教育要求:使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加强人际交往教育,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加强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性格教育,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高一年级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
适应环境 辅导 | 认识学校环境,了解本校学习资源 | 第一周 | |
认识新同学 | 第一周 | ||
如何赢得更多新朋友 | 第二周 | ||
学习心理 辅导 | 了解高中与初的学习差异(课程设置、学科特色、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 | 第二周至第九周 | |
学习动机辅导(为什么学?为谁学?如何确立适当学习志向水平?) | |||
培养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会主动学习、遇困难能主动求助、懂得主动利用教学资源) | |||
“人生价值”初探 | |||
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⑥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 ⑦ 怎样预习、复习、听课与记笔记? ⑧ 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 ⑨ 学习中如何自我? ⑩ 如何面对考试? | |||
自我意识辅导 | 了解自己,悦纳自己(结合心理档案) | 期中考后 | |
如何面对心理落差 | |||
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心训练) |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人际交往辅导 | 了解你我他 | 开学初 |
成功的交流 | ||
亲子沟通PAC | ||
情绪辅导 | 情绪ABC理论 | 随机安排 |
承受挫折 辅导 | 做个意志坚强的人 | 期中考后 |
面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 ||
人格辅导 | 了解完善自己的性格 | 随机安排 |
生涯心理 辅导 | 文理分科选择指导 | 学期末 |
高二年级
学生特点:属于青年初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形成的时期,他们开始关心政治问题,探索人生真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特别强烈。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时常体现出一定的性,批判性,并开始培养积极求索真理的精神。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友谊与爱情开始萌芽。
心理教育要求:强化自我意识辅导和耐挫折能力教育,使学生人格更趋完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正确的爱情观,形成社会责任感。
高二年级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学习适应 辅导 | 文理分班后如何尽快安定下来? | 开学初 |
文理分班后的学习指导 | ||
异性交往 辅导 | 辩论会:中学生早恋利大还是弊大? | 上半学期 |
爱情是怎样的? | ||
中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 ||
自我意识 辅导 | 我的优点缺点 | 下半学期 |
如何完善自己? |
高二年级下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理想辅导 | 人生探索(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 上半学期 |
价值大拍卖 | ||
人应该怎样活着? | ||
我的未来——自我目标设计 | ||
承受挫折 辅导 | 人生冒险 | 下半学期 |
坎坷人生 | ||
战胜挫折的奥秘 |
学生特点:1、精力充沛,富于想象,情感丰富,易被复杂、新奇事物吸引;学习上勤于思考,善于质疑,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巨大的潜能。有的同学在总复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勇于表现自己,好尝试,追求高远目标。另外学生已步入成人阶段,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增强,尤其关注自身的发展,考虑升学择业和人生理想问题。同时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陷入精神不振,郁闷生气和焦虑烦躁的不良情绪之中。
心理教育要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升学观和择业观,正确对待高考,掌握科学合理的系统复习和应试技巧;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控制焦虑情绪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三年级上学期班级心理教育的内容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理想辅导 | 人生坐标 | 上半学期 |
自我实现与升学、社会需要的关系 | ||
合理竞争 | ||
与人合作 | ||
高考心理 辅导 | 高三学习方法谈 | 下半学期 |
影响高考成绩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 ||
如何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复习? |
主题方向 | 单元内容 | 建议实施时间 |
高考心理 辅导 | 如何确定自己的升学目标? | 模拟考前 |
如何科学驾驭时间向高考冲刺? | ||
复习过程中出现“高原”现象怎么办? | ||
怎样培养高考时答题的应变能力? | ||
应试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 ||
临近高考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 模拟考后 | |
高考应试的策略和技巧有哪些? | 模拟考前 | |
高考前15天应如何复习和调整心态? | 模拟考后 | |
升学择业 辅导 | 考试焦虑辅导 | “一模”后 |
如何根据自身兴趣、性格和能力选择专业 | 模拟考后 | |
填报志愿有哪些技巧? |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区教师进修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