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道路网络B:土地用途C:地块划分D:建筑形式的变化E:综合治理
2、下列不属于镇规划宏观指导性原则的是。A:可持续发展原则B:因地制宜原则C:科学合理性原则D:人本主义原则E:综合治理
3、当城市为单水源供水系统时,输水管线应设两条,每条输水管线的输水能力应达到整个输水工程设计流量的。A:50%B:60%C:70%D:80%E:经济
4、既是一项技术性工程,更是一项社会工程的是。A:修建性详细规划B:城市规划C:控制性详细规划D:总体规划E:综合治理
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台阶式用地的土(石)稳定,要求台地间设置护坡或挡土墙。同时,在高差大于m的挡土墙或护坡顶要加设防护栏。A:0.5B:1.5C:2.0D:2.5E:经济
6、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布局形式中,中各项配套设施更加完备,有时可做到基本上不依赖主城区,但与主城区有快速、便捷的交通相连。A:的散射式交通网城市B:的工业卫星城C:工业区D:工业地带E:综合治理
7、种群具有,反映了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特征。A:共同性和相似性B:程序性和规律性C:完整性和统一性D:关联性和复杂性E:经济
8、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是将城市视为一个,研究城市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空间组织关系和演化规律。A:“点”B:“面”C:“线”D:“角”E:经济
9、在建筑设计工作程序中,要以业主及有关主管部门的方案批准为依据。A:前期准备B:方案设计C:初步设计D: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E:经济
10、根据公共建筑通道设计,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设置为。A:450~500 mmB:500~550 mmC:550~600 mmD:600~650 mmE:经济
11、常用于区域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比较分析的方法是。A:比较法B:等值线法C:方格网法D:图表法E:综合治理
12、关于城市管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城市管治的本质之一在于重新界定当地有关正式、非正式部门的权力和职能,以及相应产生的许多新权力中心的运作B:城市管治的研究内容包括探究在全球经济背景下,各级所应扮演的角色,以争取发展策略的主动权C:城市管治的本质之一在于用“机构学派”的理论建立地域空间管理的框架,提高的运行效益D:城市管治是一种地域空间管治概念,城市规划及管理以“空间资源管治”为核心E:经济
1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法定依据是。A:全国城镇体系规划B:省域城镇体系规划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D: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E:综合治理
14、下列对于元大都采用的基本格局,错误的是。A:三套方城B:宫城居中C:方格路网D:轴线对称E:综合治理
15、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A:10年B:20年C:30年D:40年E:综合治理
16、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为。A:罗马B:古罗马C:古希腊D:希腊E:综合治理
17、城市化是指。A: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B: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显示出不同的特征C:乡村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过程D: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E:综合治理
18、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采取的原则为。A:集中的原则B: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C:分散的原则D:方格式原则E:综合治理
19、目前,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成为指导与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A:公共属性B:全局性C:综合性D:经济性E:综合治理
20、在公共建筑中,自动扶梯具有连续不断运送人流的特点,其坡度一般为。A:50%B:40%C:20%D:30%E:经济
21、根据某因素空间连续变化的情况,按一定的值差,将同值相邻点用线条联系起来的方法是。A:等值线法B:几何图形法C:方格网法D:图表法E:综合治理
22、市级通常布置在城市外围环路与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相交的地方,有的还结合铁路站场和水运货运码头布置。A:物流中心B:货运站场C:轨道公共交通D:港口E:综合治理
23、水泥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品种很多,按其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与特种水泥三大类。A:性能B:作用C:用途和性能D:主要水硬性物质名称E:经济
24、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区位及规划要求B:用地规模C:场地及环境条件D:经济性E:综合治理
25、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下列不属于保护规划内容的是。A: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B: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C: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D: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的原则E:综合治理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有形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A:人口的集中B: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C:空间形态的改变D: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E: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2、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A: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B: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C: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D: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E:区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
3、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中,20世纪90年代之前主要分为。A:控制性详细规划B:总体规划C:修建性详细规划D:详细规划E:修建设计
4、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有。A: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东向西的转移过程B: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C: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D: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E: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5、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包括。A:对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B: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C:明确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是维护修缮的主体D:地方在维护修缮历史建筑中的责任E:对其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备案
6、行政权限合法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之一,其内容包括。A:时间、空间范围B:手段、方法C:行为主体D:权力运用程度E:目的、动机
7、我国《》确立了中国现代行政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C.国家行政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负责,受监督D.审判机关由任命产生,对负责,受监督E.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负责,受监督
8、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市经济分成__两部分。A.基础产业B.第二产业C.服务性产业D.第三产业E.第一产业
9、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趋势是__。A.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规划B.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环境规划C.基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和区域关系演化的城市内部结构重组D.基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城市和区域关系演化的城市体系规划
10、公共设施开发的过程中,不包括。A:项目设想阶段B:项目实施阶段C:项目投融资阶段D:项目投入使用阶段E:建设用地的获得
11、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A:人口的集中B:空间形态的改变C: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D: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E:农村行为方式转化为城市方式
1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可包括。A:空间形态的改变B: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C: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D: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E: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13、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以两种较为重要。A:错车视距B:超车视距C:停车视距D:视距限界E:会车视距
14、下列选项中,不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的有。A:综合性B:性C:民主性D:科学性E:多样性
15、违反《城市规划法》有关规定的,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主要是__情况。A.违法占地的法律责任B.违法建设的法律责任C.规划管理人员法律责任D.建设人员的法律责任
16、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下列属于小区规模的是。A:10 000~16 000户B:3 000~5 000户C:10 000~15 000人D:10 000~20 000人E:3 000~6 000户
17、城市总体规划中,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A:文献资料运用B:访谈和座谈会调查C: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D:深入实际记录调查E: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18、影响工业用地规模的因素包括。A:城市主导产业的变化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工业工艺的改变D:国家产业的改革E: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包括。A:编制总体规划纲要B:规划编制规范化C:规划编制的针对性D:科学性E:综合性
20、划定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应当符合以下原则,包括以及兼顾与行政区划的协调一致性。A:商业开发收益的连续性B:自然与人文景观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C: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D: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E:地域单元和生态系统的相对性和完整性
21、村庄规划要依据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镇总体规划或乡总体规划,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所在村庄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村庄的各项建设做出具体的安排。村庄规划编制内容为。A:确定村庄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工程设施等用地布局B: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和建议C:对重点建设地块进行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并进行必要的竖向规划设计D:确定防灾减灾、防疫设施分布和规模;对村口、主要水体、特色建筑、街景、道路以及其他重点地区的景观提出规划设计E:安排村域范围内的农业生产用地布局及为其配套服务的各项设施
22、下列选项不属于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强制性内容的是。A: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B: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C: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D: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E: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2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包括。A:通过改善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交通出行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B:使城市交通系统有效地支撑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并获得最佳效益C:全面分析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D:建立与城市用地发展相匹配的、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关系,协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E:通过多方面投资来提高交通可达性,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保证新开发的地区都能获得有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24、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内容包括。A:生态资源保护措施B:中、小建设项目布局C:开发利用强度D:风景资源评价E: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25、乡驻地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确定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布局,提出道路网络建设与控制要求B: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以及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C: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公用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D:建立环境卫生系统和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确定规划区内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目标,划定主要水体保护和控制范围E: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