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经济地理简答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4:37
文档

经济地理简答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3、区位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4、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5、区位条件:场所特有的属性和资质。6、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7、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8、
推荐度:
导读一、名词解释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3、区位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4、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5、区位条件:场所特有的属性和资质。6、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7、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8、
一、名词解释

1、经济地理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3、区位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5、区位条件:场所特有的属性和资质。

6、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7、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8、通达性:指一个地方能够从另外一个地方的难易程度。

9、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可以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表示。

10、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11、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上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12、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

13、中心地的等级: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有高低等级之分。其等级取决于其能够提供货物和服务和水平。

14、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15、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16、接触扩散: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17、等级扩散: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的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18、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组织的核心。

19、潜导产业:代表了区域产业未来的发展希望。

20、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存在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21、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22、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23、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经济单位的集合体。

24、区际经济联系:是指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系和参与性经济行为。

25、产业集群: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里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对竞争期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26、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

27、区域经济差异:是各个区域之间经济总量上的差异,即各个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方面的差异。

28、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二、简答题

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

(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2、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区别

答:区位条件——即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人类对自身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例如,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而在选择农业区位时,光热与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则构成主要的区位条件。另外,区位条件也随时间而变化。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反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

3、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

答:

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

产品部结构:即按照生产的产品不同来进行部门划分。

区域部结构:即按照区域进行部门划分。

顾客部结构:即每一个分部服务一类顾客,并不考虑顾客的区位。

矩阵结构:即联合采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类型。

4、企业增长的动因

答:1、实现规模效益。2、实现交易内部化,减少市场风险。3、技术优势的发挥,在本领域内进行扩张。4、来自竞争的压力。

5、折衷理论。

答:将企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折衷理论,在解释投资上具有重要意义。

6、企业空间增长阶段

答:阶段一、企业形式特别简单,生产单一产品,具有一个工厂。组织功能单一,仅管理一个工厂的生产。没有战略、管理和日常运作的决策等级划分。

阶段二、随着企业生产规模和地理分布范围的扩展,引起组织的劳动分工。

阶段三、随着企业的增大,企业生产活动走向多样化。

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答: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水平、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成熟产品阶段更多的关注生产成本,会在出口与投资他国生产之间进行利润衡量。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是以生产成本最低点位准则。

8、外国直接投资的微观区位特征

答:1、集中于经济中心区布局。2、集中于边界地区。3、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9、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答:公司总部并非固定不变。随着公司的地理扩张及其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的总部也会发生变化。在宏观尺度上,公司很少将其总部迁移到他国。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迁移的结果使公司总部趋于分散。兼并与合并引起公司总部区位变化并带来主要中心总部数量下降和次要中心总部数量的上升。在都市内,公司总部由市中心区外移,主要是为了避免市中心的过分拥挤现象。

10、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机构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为研究阶段:通过市场营销,发现新产品信息;同时通过应用科学研究,了解生产这种产品的技术可行性。第二阶段为研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获信息,对拟开发产品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第三阶段为生产阶段:先对研制的产品进行样本生产;然后根据市场需求改善,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和营销。

11、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影响的特点

答:P159到161

(1)广泛性:大致有6个方面,资本和金融、技术、贸易和产业联系、产业结构和企业家能力、就业、依赖和经济扭曲;

(2)层次性:有直接和间接之分;

(3)区域性:投资常集中在某些区位上;

(4)多面性:积极与消极;

(5)差异性: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影响;

(6)时间性: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

12、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差异

答: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产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支柱产业不同于主导产业,以为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他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

13、如何主选择导产业

答:

(1)高比较优势系数:比较集中系数、比较生产率系数、比较输出率系数和比较利税系数;P176到177

(2)高产业关联度:高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P177

(3)高需求收入弹性:P178

(4)高生产率上升率:资源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和技术生产率在内的综合生产率

(5)高产业创新能力:就是创新吧。

14、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P182到183

答:首先,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比较优势;其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再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15、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有哪些,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P188到1

1.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演化理论:分为4个阶段,前工业阶段、过度阶段、工业化阶段、后工业阶段。

2.陆大道的区域空间演化理论:4个阶段,以农业占绝对优势的阶段、过度阶段、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阶段、技术工业和高消费阶段。

16、费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P188

17、区域空间结构的四个模式

答:P185

(1)极核式空间结构;(2)点轴式;(3)网络式;(4)区域城市的对称分布

18、区域经济增长因素主要包括

答:P205到208

(1)资源禀赋: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和人口、资金、技术和社会环境。

(2)资源配置能力:其主要由经济、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经济结构等构成;

(3)区位条件:其反映了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与其他区域经济或社会活动以及经济社会要素在地理空间距离的约束下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和程度;

(4)外部环境:包括全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区域经济关系、国际经济背景三个方面。

19、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答:P209到211

(1)区域增长极理论:通过支配效益、乘数效益、极化与扩散效益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2)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3)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

20、区域间相互依赖理论P239

答:一是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不过程度有所差异;二是相互依赖意味着依赖就是双向的传递和影响,而不是只作用于某一方面;三是相互依赖的内容和程度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2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答:P251到253

22、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P248到250

(1)对经济的影响:首先,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其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再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2)对社会的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扩大势必引起区域之间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随之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区域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异也随之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是人口区际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2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P260开始)

答:科学技术、公司、国家、金融市场。

24、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答:

(1)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5)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协调与融合。

25、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

答:没找到。。

26、公司本土化的表现

答:主要表现在生产管理或国际营销过程中为扎根当地市场而迎合东道国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发展战略,还包括技术、材料的本土化,以吸引当地技术、利用当地资源,形成适应东道国国情的当地市场,还表现在企业形象和国际营销的本土化。

文档

经济地理简答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3、区位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4、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5、区位条件:场所特有的属性和资质。6、通达指数: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7、分散指数:是用来衡量网络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8、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