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 副本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4:27
文档

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 副本

公路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设计总说明………………………………………………31.1设计依据……………………………………………………………31.2路线及工程概况……………………………………………………3第2章平面设计…………………………………………………32.1公路等级的确定……………………………………………………32.2选线设计……………………………………………………………32.2.1选线的基本原则……………………………………………3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42.
推荐度:
导读公路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设计总说明………………………………………………31.1设计依据……………………………………………………………31.2路线及工程概况……………………………………………………3第2章平面设计…………………………………………………32.1公路等级的确定……………………………………………………32.2选线设计……………………………………………………………32.2.1选线的基本原则……………………………………………3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42.
                  公路设计说明书

目      录

第 1 章  设计总说明………………………………………………3

       1.1 设计依据……………………………………………………………3

       1.2 路线及工程概况……………………………………………………3

第 2 章  平面设计…………………………………………………3

       2.1 公路等级的确定……………………………………………………3

       2.2 选线设计……………………………………………………………3

           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3

           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4

       2.3 平曲线要素的确定…………………………………………………5

           2.3.1 平面设计原则………………………………………………5

           2.3.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5

第 3 章  纵断面设计………………………………………………6

       3.1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6

       3.2 纵坡设计的要求……………………………………………………7

       3.3 纵坡设计的步骤……………………………………………………7

       3.4 竖曲线设计…………………………………………………………8

第 4 章  横断面设计………………………………………………9

      4.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9

       4.2 行车道宽度的确定…………………………………………………9

       4.3 路拱的确定…………………………………………………………10

第 5 章  路基设计…………………………………………………10

      5.1 路基横断面的布置…………………………………………………10

       5.2 路基边坡……………………………………………………………10

主要参考文献 ………………………………………………………10

结 束 语 ……………………………………………………………11 

致 谢…………………………………………………………………11

                              

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本设计是净月三级公路设计。首先进行了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以及土石方调配,然后在路线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路基路面设计,包括一般路基设计、路面设计。 

    本次设计中:基本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成图,设计过程中的主要计算成果由Excel(电子表格)计算所得。同时本设计着重体现了环保与安全意识,因为此公路在山岭区修建,地势不平,通视比较困难,所以特别注重施工的安全以及通车后车辆与行人的安全。

1.1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任务书以及勘测所得的地形地貌来进行设计。

1.2路线及工程概况

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车道,无分隔带,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米,路拱坡度iG=1.5%,路肩坡度iJ=2.5%,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690.694米,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为K1+690.694。

第二章  路线平面设计

道路为带状实体,该实体表面的中心线为中线,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为路线,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路线平面的形状及特征为道路的平面线形。路线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和时,路线要改变方向和发生转折。

2.1 公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2.2 选线设计

2.2.1 选线的基本原则:

(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2)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和论证,选出最优路线方案。

(3)路线设计应尽量做到工程量少、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但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4)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

(5)要注意保持原有自然状态,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

(6)选线时注意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其对道路的影响。

(7)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因修建道路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

2.2.2 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道路选线的目的就是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标准,结合地质、地表、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结合平、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选定道路中线的位置,而道路选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道路的具体走向和总体布局,具体定出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定道路曲线的要素。

a 路线方案的选择

路线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采用现场踏勘的方法到现场收集资料,然后进行方案评选,通过多个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

b 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走向已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

c 具体定线

在各个小控制点间,可以根据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结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路线带里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最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

2.3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2.3.1 平面设计原则:

(1) 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舒,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平面线形应直捷、流畅,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宜直则直,宜曲则曲,不片面追求直曲。

(2) 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续:1、直线与平曲线的组合:避免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避免短直线接大半径的平曲线。2、平曲线与平曲线的组合:相邻平曲线之间的设计指标应连续、均衡,避免突变。3、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度:遇到高、低标准变化的路段,除满足有关设计路段在长度的要求外,还应结合地形的变化,使路线的平面线形指标逐渐过渡,避免出现突变。

(3) 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在设计平面线形时,应考虑道路纵断面设计的特殊性,为纵断面设计留有余地,以利于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5) 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如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一般都应控制平曲线(包括圆曲线及其两端的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2.3.2 平曲线要素值的确定:

平面线形主要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当然三个也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线形。在做这次设计中主要用到的组合有以下几种:

a .基本形曲线几何元素及其公式:

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而成的曲线。这种线形是经常采用的。例如设计中的大多数点都是应用这个的。如下图一。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要素之一,它是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标准》规定,除四级路可以不设缓和曲线外,其余各级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它的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旅客感觉舒适;行车更加稳定;增加线形美观等功能。设计是要注意和圆曲线相协调、配合,在线形组合和线形美观上产生良好的行车和视觉效果,宜将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1。在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下缓和曲线长度确定除应满足最小,外还要考虑超高和加宽的要求,所选择的缓和曲线长度还应大于或等于超高缓和段和加宽缓和段的长度要求。

b. 平曲线主要参数的规定

表2-3三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表

设计车速   30km/h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65m

极限最小半径30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25m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350m

最大纵坡10%

凸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

极限最小半径250m

凹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m

极限最小半径250m

第三章  路线纵断面设计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切然后展开既为路线纵断面,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经济性要求,路线纵断面总是一条有起伏的空间线,在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线,一条是地面线,它反映了沿中线原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反映了道路路线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地形、地物、水文地质等,研究纵坡的大小、长短、竖曲线半径等。

3.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1.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

 2.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3.纵面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线形设计应平顺、圆滑、视觉连续,保证行驶安全。

4. 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

5.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包竖”。

6. 合成坡度组合要得当,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7.  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平均纵坡的规定。

8.  长下坡的直坡段端部不应设计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或平曲线,以保证行车安全。

9.  应争取纵向填挖平衡,尽量移挖作填,降低工程造价,但是为了行车安全,争取较缓纵坡,必要时会造成填挖不平衡,甚至需要较大的填方。

3.2纵坡设计的要求

1. 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范。

2. 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短坡。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应避免反复设置反坡段。

3. 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

4. 合理安排缓和坡段。

5. 纵坡除应满足最小纵坡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填土高度要求,保证路基稳定。

6.  连续上坡或者下坡,应避免设置反坡段。

7.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要求。

3.3 纵坡设计的步骤

1.  准备工作: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里程桩包括:路线起点桩、终点桩、交点桩、公里桩、百米桩、整桩(50m加桩或20m加桩)、平曲线控制桩(如直缓或直圆、缓圆、曲中、圆缓、缓直或圆直、公切点等),桥涵或直线控制桩、断链桩等。

2. 标注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他因素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3. 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以控制点为依据,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方案,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试坡线,将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

4. 调整: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等,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

5. 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作横断面设计图,检查是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调整。

6. 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要求取到0.1%,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7. 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

8. 计算各桩号处的填挖值:根据该桩号处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确定。

3.4 竖曲线设计

竖曲线是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了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需要而设置的一段曲线。竖曲线的线形可采用圆曲线或者抛物线,但一般都是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竖曲线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纵断面设计原则和要求,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要求这三个因素决定了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可以依据规范的规定选择竖曲线的半径。《标准》规定:

表3-1竖曲线指标

设计车速(km/h)

30
最大纵坡(%)10%
最小纵坡(%)0.3%

凸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400

极限值250
凹形竖曲线半径(m)

一般值400

极限值25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25
第四章 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是指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构成的。横断面设计线包括行车道、路肩、分隔带、边沟边坡、截水沟等设施构成的。

4.1 横断面设计的原则

(1)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行车要求和当地自然条件,并综合考虑施工、养护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精心设计,既要坚实稳定,又要经济合理。

(2)路基设计除选择合适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等外,还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和必要的防护加固工程以及其他结构物,采用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

(3)还应结合路线和路面进行设计。选线时,应尽量绕避一些难以处理的地质不良地段。对于地形陡峭、有高填深挖的边坡,应与移改路线位置及设置防护工程等进行比较,以减少工程数量,保证路基稳定。

(4)沿河及受水浸水淹路段,应注意路基不被洪水淹没或冲毁。

(5)当路基设计标高受,路基处于潮湿、过湿状态和水温状况不良时,就应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路堤或进行换填并压实,使路面具有一定防冻总厚度,设置隔离层及其他排水设施等。

(6)路基设计还应兼顾当地农田基本建设及环境保护等的需要。

4.2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此公路的等级是三级,则由《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三级公路山岭重丘区的路面宽6.50m,路基宽7.50m。

4.3路拱的确定

路拱是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由向两侧倾斜的拱形。根据《公路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路拱横坡度1~2% 。因此这里路面采用1.5%的横坡度,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所以其横坡度采用2.5%。

第五章 路基设计

5.1 路基横断面布置

由横断面设计,查《标准》可知,三级公路路基宽度为7.5m,其中路面跨度为6.5m,无须设置分隔带,土路肩宽度为0.5×2=1.0m。;路面横坡为1.5%,土路肩横坡为2.5%。 

     

5.2 路基边坡

由横断面设计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可知,三级公路路堤边坡为1:1.5,路堑边坡为1:0.5。 

主要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交通部,2004

2.《路线设计规范》交通部,1995

3.《道路勘测设计》张雨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4.《道路工程》梁富权,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交通部,2002

6.《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图纸部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结  束  语

在这次的道路勘测实习与设计中,我感触颇多。首先在实习培训大会上,我学会了要准时,时间是宝贵的,过了就不复存在,浪费时间就是浪费大家的生命。其次,它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在道路勘测实习的刚开始,并不轻松,因为道路勘测在外作业,并且地点在茂密的山上,每次爬上山到达目的地都很辛苦,开始时并不适应,但是经过多次的爬坡后就完全适应了,并享受其带来的快乐,虽然过程是辛苦的,但其中的滋味却让人回味。然后,它培养了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我所在的组是选线组,选线组是道路勘测的核心,只有选线组把点选好了,其他组才能开始干自己的工作,所以它激发了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我不断地去翻书查资料,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这样的话,我对专业知识更加了解,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最后,它让我意识到团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只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团结起来或者一个班的同学齐心协力,才能干好干快工作,高质量的完成此次的任务。

本次设计让我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提高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与设计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此次设计,我认识到公路设计是一项工作量大而且细致的工作,它需要设计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并且它还要求设计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熟练掌握一些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总之,它要求设计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通过此次的实习和设计,我发现有许多地方都要向老师和同学学习,比如我对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不熟练,操作起来比较吃力,这方面我需要亟待提高。在这次实习与设计中,老师们以及同学们对我给予了热心的指导,提出了宝贵意见,在这里深表感谢! 

致  谢 

本次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设计,由于缺乏经验,在此次设计中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而且如果没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大力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比较困难的。

    在这里,首先我要感谢靳老师以及其他老师们。在此次道路勘测实习中,条件比较艰苦,但老师们始终与我们同吃同睡,一起爬上山到达实习目的地,并且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悉心的指导我们,使我们的实习工作变得更加顺利,我们也更加有信心,因为老师在,心不慌。您们辛苦啦!

     其次,我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此次设计才会得以顺利完成。

     

文档

道路总设计说明书 - 副本

公路设计说明书目录第1章设计总说明………………………………………………31.1设计依据……………………………………………………………31.2路线及工程概况……………………………………………………3第2章平面设计…………………………………………………32.1公路等级的确定……………………………………………………32.2选线设计……………………………………………………………32.2.1选线的基本原则……………………………………………3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42.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