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在横线上填写所缺的内容。
[2]“伯牙鼓琴”中“鼓”的意思是: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朗读节奏( )
A.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B.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C.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这个故事就是成语___________的出处。
2. 语段阅读。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1]“此画”指__________画的《__________》。
[2]“搐”的意思是__________,“谬”的意思是__________。
[3]这句话是__________(谁)说的,他认为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③;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
平公日:“善哉!”
(注)①炳烛:点燃蜡烛。②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③阳:这里指阳光。④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_______ 戏________ 闻________ 善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默而识之。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__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________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_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的句子:________,钟子期善听的句子:________。
5.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路遇先生
余儿①行路中,遇先生,鞠躬行礼,正立路旁。先生有命②,儿敬听之;先生有问,又敬答之。俟③先生去,然后行。人皆称为知礼。
(注释)①余儿:我的孩子。②命:命令,吩咐。③俟:等到。
[1]说说下列画线词语的意思。
(1)鞠躬行礼 鞠躬:__________
(2)人皆称为知礼 知礼:__________
[2]在路上遇到老师时,该怎么做?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
[3]读了这则小古文,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解缙敏对
解缙①尝从游内苑②。上③登桥,问缙:“当作何语?”对曰:“此谓‘一步高一步’。”及下桥,又问之。对曰:“此谓‘后边又高似前边’。”上大说。一日,上谓缙曰:“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可作一诗。”缙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龙,”上遽④曰:“是女儿!”即应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又应曰:“料是世间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应曰:“翻身跳入水晶宫。”上本欲诡言以困之,既得诗,深叹其敏。
(选自明·冯梦龙《白话笑史》)
(注释)①解缙:明朝人。②内苑:御花园。③上:指明成祖朱棣。④遽:立刻。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解缙(________) 上遽曰(_______) 欲诡言以困之(_______)
[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解缙尝从游内苑 尝:__________________
(2)上大说 说:__________________
(3)上本欲诡言以困之 以:__________________
(4)深叹其敏 敏:__________________
[3]皇上在游内苑时,听了解缙的回答后,为什么“大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说说文中“君王昨夜降金龙”中“降金龙”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卿”在古代有多个义项:A.古代高级官职及爵位的名称。B.古代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敬称。C.古代夫妻之间的爱称。D.对男子的敬称。请指出下列句中“卿”的意思。(填序号)
(1)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______)
(2)拜为上卿(______)
(3)卿卿我我(______)
[6]读了本文,你认为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王戎早慧
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王戎早慧(__________)
七岁尝与诸儿游(__________)
[2]翻译下列的句子。
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是通过什么推理出李子是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问之,曰:‘欲作针’”中“之”指的是(_________)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是(________)
[3]“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方才 B.正在 C.方形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田忌①赛马
忌数②与齐诸公子③驰逐④重射⑤。孙子⑥见其马足⑦不甚相远⑧,马有上、中、下辈⑨。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⑩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⑪然⑫四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⑬。及临质⑭,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⑮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⑯,卒得王17千金。
选自《史记》
(注释)
①田忌:战国初期齐国名将。
②数(shuò):屡次,多次。
③公子:古代称诸侯的儿子。
④驰逐:赛马。
⑤重(zhòng)射:下大赌注。
⑥孙子: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bìn)。
⑦马足:马的脚力。
⑧不甚相远:相差不太远。
⑨辈:类,等级。
⑩弟:同“第”,但,只管。
⑪信:相信。
⑫然:答应。
⑬逐射千金:下千金打赌。逐射,赌赛。
⑭临质:临场比赛。质,评判,这里指比赛。
⑮下驷:下等马,劣等马。下文的“上驷”“中驷”分别指上等马(良马)、中等马。
⑯再胜:两次获胜。
王:指齐王。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打赌)
B.君弟重射(弟弟)
C.田忌信然之(相信)
D.而田忌不胜而再胜(两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以君之下驷彼上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①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②青之枝,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③止,饯④于郊衢⑤,抚节⑥悲⑦歌,声振林木,响⑧遏⑨行云⑩。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ōu):歌唱。②穷:穷尽。③弗:不。④饯(jiàn):以酒食送行。⑤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⑥抚节:按着节拍。⑦悲:悲壮。⑧响:声音。⑨遏:阻住。⑩行云:飘浮的云。乃:于是。谢:认错。
[1]“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薛谭“辞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反”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言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各项中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B.不耻下问,要虚心向所有人学习。
C.触类旁通,学习要讲究方法。
D.不畏艰难,学习要迎难而上。
11. 文言文阅读。
齐人攫①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②,清旦③衣冠④而之市⑤。适⑥鬻⑦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⑧,子攫人之金何⑨?”对日:“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⑩见金耳。”
——选自《列子》
(注释)
①攫(jué):抓、夺。
②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
③清旦:清早。
④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帽。
⑤之市:去集市。
⑥适:往,到。
⑦鬻:出售,卖。
⑧焉:这里。
⑨何:为什么。
⑩徒:只,仅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适鬻金者之所 适:_________
(2)因攫其金而去 攫:_________
(3)子攫人之金何 何:_________
(4)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徒: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成语_____________来评价这位“搜金者”是比较恰当的。
[4]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吃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売入ロ。或曰:“啖菱须去売。”其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日:“北方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1]解释加点字。
(1)席上啖菱(__________) (2)欲以清热也(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北方亦有此物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人在吃菱中犯了哪些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填序号)
(1)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A.使:让。 B.长:长大。
(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______)A.然:对的。 B.故:故意。
[2]翻译句子。
(1)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与这个成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
15. 阅读理解。
原谷收舆
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注释:①原谷:人名。②舆:手推的小车 ③凶:不吉利
[1]下面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①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②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③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④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谷年十有五(_________) ②捐祖于野(_________)
[3]上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