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8道 总分36分)
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甲物体的速度是0.1m/s D.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2、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村边的小树经过多年以后长成了大树B.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C.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D.公路上飞驰的汽车
3、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4minB.不应超过15min
C.不应短于4minD.不应短于15min
4、位于沿江大道旁的商业大厦建有室外观光电梯,乘客在随电梯上升时,能透过玻璃欣赏到美丽的湘江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是静止的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是向上运动的
5、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要与被测边平行
B.测量一定要从刻度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6、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了18km;乙在30s内行驶了120m;丙在3min内行驶了540m.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
A. | 甲最快,丙最慢 | B. | 甲最慢,丙最快 | C. | 乙最快,甲最慢 | D. | 三人一样快 |
A.5秒B.50秒C.55秒D.60秒
8、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15 m/s和10 m/s,则两车都运动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2 C.2∶3 D.1∶3
9、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10、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如图所示,说航天员处于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月球B.地球C.飞船D.太阳
11、(2019·安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正确的是( )
A.v甲=0.6m/s,v乙=0.2m/s,甲车的惯性大于乙车的惯性
B.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6.0m,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等于乙车的动能
C.经过6s两小车一定相距4.8m,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小于乙车的动能
D.经过6s两小车可能相距2.4m,运动过程中,甲车的动能大于乙车的动能
12、中学用的课桌的宽度接近( )
A. | 0.5cm | B. | 0.5dm | C. | 0.5m | D. | 0.5km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14、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据图可知( )
A.物体在0﹣2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15、三个人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步行速度是3千米/时,乙在2分钟内走126米,丙行进的速度是1米/秒,比较三人的速度大小,则()
A.B.
C.D.
16、一个运动物体在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米/秒,后3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米/秒,则它在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
A.等于4米/秒B.小于5米/秒而大于3米/秒
C.等于5米D.大于5米/秒
17、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的运动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第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D.在4s-8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18、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A、一枚一角的硬币厚度约为2.4cmB、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d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D、课桌通常高800mm
二、填空题(共10道 总分30分)
1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_
20、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___________的。它绕地心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绕太阳转动一周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 (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 m/s.
22、明代诗人曾写过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是以为参照物的。
23、(2014·安徽)360 km/h=________m/s.
24、生活中,人们通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方法②:_____.
物理学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公式为v=s/t,这种方法与日常方法______ (①/②)是相同的.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其关系是1m/s=_____km/h.
25、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记录是:25.1㎜,25.2㎜,25.1㎜,27.2㎜,25.3㎜,其中一次明显错误的是,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如图2所示,被测木块的长度是cm。
26、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小球A和B在从1到6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vA_____vB;(选填">"、"="或"<")。
27、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以小明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小明是__ 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为4m/s,其物理意义是__ __,小明从家到学校骑车用了10min,则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约___m.
28、测量长度要选和适当的刻度尺,记录测量结果时要由和组成.
三、试验题(共4道 总分16分)
2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cm; tBC=___s; 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或"小")
30、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 cm,所用的时间为7 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__(选填"快"或"慢").
31、
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⑴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⑵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m/s.
⑶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
⑷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 0 | 1.25 | 2.50 | 3.75 | 5.00 | 6.25 |
小刘在帮爸爸用水喷水洗车时,发现当水朝向角度不同或水喷出的速度不同时,水射出的水平距离是不同的。由此,他进行了以下探究(如图所示),相应的数据记录如表一、表二所示。
甲乙
表一表二
水与水平线夹角 | 水射出的水平距离/m |
10° | 0.5 |
30° | 1.3 |
45° | 1.5 |
60° | 1.3 |
80° | 0.5 |
水喷出的速度 | 水射出的水平距离/m |
较小 | 0.5 |
稍大 | l |
较大 | 1.5 |
更大 | 2 |
(1)离开喷嘴的水仍能在空中继续向前,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进行探究一时,应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探究二时,应保持________不变。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探究一的结论,举出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4道 总分16分)
3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34、如图中(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摩托车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图(a)表明: ;
图(b)表明: .
35、怎样才能更精确地测量硬币的直径和周长?请配合示意图说明。
36、阅读材料
骑马旅行和风洞
300多年前,《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在描写骑士和他的侍从骑着木马旅行时,有这样一段故事:人们对堂·吉诃德说:"请骑在马背上,只要你把马脖子上的套管一扭动,木马就会腾空而起,平平稳稳地把你送到玛朗布鲁诺等待你的地方.不过,为了不使你因高速奔驰而头晕,一定要蒙上你的眼睛才乘坐."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上了马,他们的眼睛也蒙了起来.堂·吉诃德摸到了那个套管,用力一扭.堂·吉诃德对侍从说:"我们的旅行开始了!我诅咒,我一生从来没有骑过这样快、这样平稳的马."侍从说:"是的,我觉得迎面而来的大风,就好像有许多风箱朝我们鼓风一样."事实上,真的是人们正在用几个巨大的风箱朝着他们鼓风,木马却还呆在原地,一步也没动.塞万提斯是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来编写这段故事的.由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可知:一个人相对于周围的物体向前运动,和他自己静止不动,周围的物体向后运动,其感觉完全一样.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研制飞机时,使用的风洞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气流对飞机的阻力和升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取得气流与飞机飞行之间联系的数据,本应驾飞机飞行,进行实验.但是,这样做既危险又浪费.于是人们根据相对性原理,把飞机悬吊在大型管道--风洞中不动,然后让空气从风洞中向后高速流去,以此代替飞机在高空的飞行.这种试验方法,大大方便了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大大促进了飞机制造工业的发展.
摘自《物理世界》
阅读后请回答:
(1)堂·吉诃德骑在木马上没有动,为什么却感觉马跑得很快?
(2)除了风洞,你还能举一个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吗?
参
一、选择题(共18道 总分36分)
1、
D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读图可知,经过8s,s甲>s乙,由v=可知,v甲>v乙,故A错误.
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
C、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则v甲===0.2m/s,故C错误;
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正确.
故选D.
2、
A
【详解】
A.村边多年以后长成了大树,属于植物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蝴蝶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金鱼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汽车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D
【详解】
由图片可知,小车通过该区间的最短时间是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C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不正确.
B、以地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以乘客为参照物,电梯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乘客为参照物,地面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向下运动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5、
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C、D是正确的;
B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
故选B.
6、
A解:
甲的速度:v甲===5m/s;
乙的速度:v乙===4m/s;
丙的速度:v丙===3m/s.
通过比较可知甲最快,丙最慢.
故选A.
7、
B
8、
B
9、
C【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由v=可知,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
【解答】解:A、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但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故A错误;
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但B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错误;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越大.故C正确;
D、在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10、
解:A、以月球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球之间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B、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离地球越来越远,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
C、以飞船为参照物,因为航天员固定在舱内,与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航天员是静止的,符合题意.
D、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故选C.
11、
D
【解析】
A、由图象知,甲运动6s通过的路程是3.6m,乙运动6s通过的路程是1.2m,
所以v甲===0.6m/s,v乙===0.2m/s,
因甲、乙两个小车的质量相等,所以惯性相同,故A错误。
BCD、因为动能大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甲、乙的质量相同,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当甲乙反向运动时,6s后相距s=3.6m+1.2m=4.8m;当甲乙同向运动时,6s后相距s=3.6m-1.2m=2.4m。故BC错误,D正确。
12、
C解:一张课桌的高度不可能是0.5cm、0.5dm,太窄了;也不可能是50km,因为那就太宽了,所以应该是0.5m.
故选C.
13、
D解: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A、当旅游车仍然静止,卡车向前运动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
B、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
C、当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
D、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此选项不可能.
故选D.
14、
C。
【分析】(1)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运动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即可比较其大小。
(4)根据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0﹣2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12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D错误。
【点评】根据图象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象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5、
C
16、
B
17、
B
18、
CD
二、填空题(共10道 总分30分)
19、
9:4
20、
思路解析:“同步”卫星,即这类卫星绕地球一周时,地球也刚好自转一周,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它是静止不动的,所以当地球自转一周24 h时,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转动一周大约24 h。相对于太阳来说,地球绕太阳运动,绕地球转动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地球绕太阳一周需一年时间,故同步卫星绕太阳转动一周大约需一年时间。
答案:静止 运动 24 h 一年
21、略
22、
水
23、
100
24、
相同时间比路程② 3.6
25、
27.2mm ; 25.2mm; 1.75cm
26、
=
【详解】
由图可知,小球A和B在从1到6这段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距离相等,时间相等,由可知,平均速度也相等,故选填=。
27、
静止每秒通过的路程为4米2400_
28、
量程分度值数值单位
三、试验题(共4道 总分16分)
29、
(1),(2)小;(3)40.0;1;0.3。(4)大。
30、略
31、
⑴运动⑵0.08⑶慢⑷(2分)略
32、略
四、简答题(共4道 总分16分)
33、
答:(1)两个人对面说话,也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
(2)面对面交谈时,声音和嘴巴口形有时间差;
(3)发令冒烟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起跑;
(4)汽车的喇叭将不起作用.
34、
在相同的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的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的快些.
35、
各3分
3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