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以后的人生,而就业观则左右我们以后的就业。
过去人们也常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只要上了大学,就可以接受精英教育而且国内工作和社会地位都有了保障。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移,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成了问题,昔日的“骄子”成了今日的“焦子”。
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都高估自己,很多大学生都以为花了学费和时间来上大学,毕业了就应该得到好工作。想的好,却懒于去做,也许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我认为要认清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崭新的就业观,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转变。
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这是最根本的。高校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在择业过程中,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人之常情的事。但是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这就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不少毕业生更多地考虑“我想从事什么职业”、“我愿意干什么工作”,而很少了解社会需求,很少能用“我能干什么”的眼光全面地审视一下自己,因而使自己陷入择业期望值过高的误区。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眼界打开一点,把眼光放长一些,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务实的做法。生存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问题,离开了生存,一切将无从谈起。
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以下方面调整就业策略,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一、扩大就业门路
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把留在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有外企情结,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乡镇,认为只有大城市才有发展前途。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自主创业,并不是一定要开公司当老板,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自由撰稿人等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不要期望过高,应该强化社会责任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成才观和创业观。
不少大学生缺乏对所应聘公司的了解,表现出求职的盲目性,有些对薪水的要求偏高,更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一个职位可能没有给你提供很高的薪水,但如果能够学到东西,从做人做事各方面给你补充“营养”,就不应放弃。 在刚踏入社会的求职中,职业取向和发展前途要比薪水重要的多,如果是一个有利于施展才能的职业,且用人单位对员工有良好的培训计划,薪水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
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基本包括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知识结构固然是基础,但心理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求职的关键,心理承受力比较弱的人在求职中面对困惑或逆境时,会表现出自卑和茫然,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强的性格;在求职中,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对于就业的心理准备不够,一旦考试失败,往往就会仓促面对就业问题。所以必须调整好心态,尽快从失败的情绪中走出来,而且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两手抓,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好的求职机会,更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考试上。
三、加强社会实践
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做家教等各种方式,跟社会多接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在毕业前能够有机会多跟社会接触,会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本专业或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起来,为己所用。
四、消除依赖心理
有些人在生活中依赖性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请一个参谋,一旦没了参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于是这些人在择业中往往表现出很没主见,人云亦云,别人觉得这个单位很好,他亦认为不错,别人说那个单位很差,他亦认为不行,患得患失,手忙脚乱,心里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其原因在于他们不能深刻认识自己的人,一个掌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的人,他就能把握好自己择业的方向,明确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因此他们在择业中,就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机会虽然很少,但他却能抓得很准很稳。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的人,信息畅通,思维开阔,他就能很清楚各个单位的经济构架及其发展状况,能对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可靠的分析和有效的判断。这样他们就能很顺利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单位,并能很快适应单位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五、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信心不仅给毕业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
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面对就业,既要有信心,又要有策略。比较客观的态度是勇敢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找一份工作,一边积累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一边根据现实状况和兴趣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好自己的路。
总之 ,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