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3:55
文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推荐度:
导读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

姓名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基础题)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10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         (蒲松龄《狼》)

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其一)》)

⑦《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⑧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liànɡ)    确凿(záo)    吝啬(lìn)

B. 静谧(mì)    盔甲(kuī)     怂恿(sǒnɡ)

C. 憔悴(cuì)    恍惚(huǎnɡ)    干涸(ɡù)

D. 匿笑(nì)     狭隘(yì)     缥缈(piāo)

3.(2 分)下面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

终于反败为胜。

B.一个初一的学生,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真叫人肃然起敬。

C.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家庭现场急救》软件用了近500幅插图、动画及AVI小电影,演示了各种自救与互

救的方法,让您身临其境,体会在关键时刻如何妙手回春。

4. (2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8 月 14 日凌晨,在国际机场发生了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

B. 园林工人将桂林街头装扮一新,到处花团锦簇,喜迎新中国 70 周年华诞。

C. 公路上秩序井然,南来北往的车辆各得其所。

D. 他俩虽然是孪生兄弟,但性格爱好大相径庭。

5.(2分)将下列各句依次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

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③①④⑤②       

C.⑤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⑤

6. (2 分)某同学推荐《安徒生童话》时,列举的作品出现了错误,他张冠李戴的是(     )

A. 卖火柴的小女孩     B. 灰姑娘C. 两个海岛     D. 海的女儿

7.(2分)

选出加点的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温故而知新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止有剩骨

D.意与日去             相委而去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5)题。(13分)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     ),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具,使铁棒pī(     )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未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扇了一扇,行者魏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扇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扇两扇。果然不动。罗刹慌了,急收宝贝,转回走入洞里,将门紧紧关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悭吝(      )(       )    pī(     )手相迎       罗刹(      )

(2)画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番不比那番”句中的“这”“那”是什么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选自《             》,文中的“罗刹”指的是                 ,孙悟空向她借扇子是为了                                 。(3分)

(5)本书中有很多情节都与“三”有关,请列举2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济南和冬天》(节选)。(8 分)

济南和冬天(节选)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9、 第①段运用了三组      (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其中一组是:    。(2 分)

10、 第②③段文字主要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          的情感。(2 分)

11、 说一说画线句子运用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2 分)

12、联系上下文,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哪一句好,为什么?(2 分)

(甲)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境界。

(二)阅读《秋天的怀念》(12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的肝常常疼得她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我说。我的回答让她喜出望外。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这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从词语使用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股的神色。(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选文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苏七块》(共8分)

  苏七块

     冯骥才

苏大夫本名苏金散,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8、“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事这理这人”分

别指什么。(2分)

19、本文选自冯冀才的《俗世奇人》,说说文中苏七块的“奇”表现在什么方面。(2分)

20、文章最后以苏七块赠药还钱结尾,有何作用?(2分)

21、从词语运用或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予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 

三、文言文阅读(17分)。

(一)文言文《狼》(11 分)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2、 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 分)

A. 下车引之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两狼之并驱如故     D. 又数刀毙之

2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B. 一狼径去(往,到)

C. 意暇甚(从容,悠闲)     D. 一狼洞其中(挖洞)

24、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本文可为分两个部分:①②③④/⑤

B. 第①段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

C. 第③段用“奔、倚、弛、持”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屠户的优柔寡断。

D. 这则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设计精巧,引人入胜。

25、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其一犬坐于前。

26、请用两个字概括故事情节(1 分) 

遇狼  →      狼  →      狼  →毙狼

27、 文末一句“止增笑耳”,仅仅只是增加了笑料而已吗?谈谈你的理解?(2 分)

(二)文言文《论语》(7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8、把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2分)

第Ⅱ卷(作文)

四、写作(40 分)

30. 题目:我和      在一起

要求:

1. 在学校有同学老师,在家有爸爸妈妈,请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你与其中一人的在一起的故事。

2. 围绕中心选材,注意交代记叙的要素。

3. 注意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秋风萧瑟

③思君不见下渝州  

④夜澜卧听风吹雨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⑥便引诗情到碧霄  

⑦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D 

2. B 

3.A 

4. C

6. B

7.B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

(1)qiān    lìn  劈   chà(4分,每空1分)

(2)“具”改为“惧”(2分)

(3)代词或指示代词(2分)

(4)西游记   铁扇公主   灭火焰山的火    (3分,每空1分)

(5)三打白骨精   三借芭蕉扇    (2分,每空1分)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

(一)、阅读题《济南和冬天》

9、对比(1分)。北平天天刮大风和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作对比;伦敦多雾和济南响晴

对比;热带的毒日及天气的响亮和济南的温晴对比。(任写一组)

10、济南冬天的全景(或阳光普照下的山、阳光下的济南、济南冬天之“奇”也可) 温晴

冬天的喜爱和感激。

11、用拟人手法赋予小山以生命力(或赋予小山人的神态、语言),表现了它如同慈祥的

母亲一样,呵护济南的人们(1分),突出了济南冬天暖和、舒适的特点(1分)。

12、(甲)句好,它用了商量的口吻,好像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使人感到非常亲切(1分),

饱含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与全文的基调吻合,气韵相通,乙句无此效果(1分)。

(二)阅读题 《秋天的怀念》

13、第①段: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2分)第①段: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2分)

14、环境描写(1分);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1分);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作了铺垫(1分)。

15、

①两个加点词都是叠音词(1分);“悄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1分);“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脾气暴躁的“我”,对“我”的关心与呵护(1分)。

②神态描写(1分):“憔悴”意为脸色不好,表明母亲积劳成疾,“央求”写出了母亲的耐心和慈爱(1分):,细腻地刻画出了母亲在自己病重期间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无私与伟大,暗含着自己的感动之情(1分)

16、

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2分)

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2分)

17、(意思对即可)

示例一:要乐观对待自己的生活;

示例二:遇到挫折,不害怕,不畏惧,勇敢面对;

示例三: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精彩地生活。

(三)阅读题《 苏七块》

18、这事:苏七块给张四治病,开始张四没七块银元就不给他治,后来治了病还赠了药。(1分)这理:立的规矩不能改。(1分)这人:苏七块是个个性鲜明 ,倔强而不失善良的人。(1分)[来源:学科网]

19、①医术奇。“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外形奇。人高,手瘦,红唇皓齿,山羊须乌黑锃亮,有个性、精神、干练。

③看病规矩奇。他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不论远近亲疏,必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否则绝不搭理。

④为人处世奇。苏七块在给张四治病看出他做人原则性极强,内心深处又不乏善良。

20、①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内容上:使苏七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他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表现他除了拥有高超的手艺之外,还拥有令人敬佩的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1、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放,捏,左拉右推,下顶上压”等传神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苏七块治病动作娴熟,麻利,从而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或:“这下比按铃还快”,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苏七块精湛的医术。

三、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狼》:

22、C 

23、B 

24、 C

25、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26、惧狼、御狼

27、作者表面嘲笑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其实是通过故事形象地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意对即可)

(二)文言文《论语》

28、①替别人谋划办事是不是竭尽全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讲准“谋”、“忠”、“信”、“传”、“习”且句意流畅)

(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讲准“不义”、“于我”、“如浮云”且句意流畅)

29、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体会略。

文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测试试题1(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姓名班级学号得分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Ⅰ卷(基础题)和第Ⅱ卷(作文)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3.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基础题)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10分)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