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燕歌行》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3:25
文档

《燕歌行》教案

燕歌行课时编号: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2.赏析艺术技巧。教学难点: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教学方法: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3.划块赏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
推荐度:
导读燕歌行课时编号: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2.赏析艺术技巧。教学难点: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教学方法: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3.划块赏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
燕歌行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

2.赏析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

教学方法: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

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

3.划块赏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拜,仰慕那些决战沙场、建功立业的将领,但是怎样看待和理解战争,什么是最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最熟悉战争和了解战争的诗人高适的边塞诗:《燕歌行》。

二、评讲

1.作者简介:

见文后注释1。

2.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3.朗读诗文,划分诗节: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4.通过关键词分析赏读诗文:

 

    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1.总结诗人描写“出师”渲染怎样气势?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结合“摐金伐鼓”和“旌旆逶迤”来分析)

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2.“本自”和“非常”这两个虚字有何作用?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3.赏析“飞”和“照”两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战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3.“大漠”“穷秋”“塞草”“孤城”“落日”“斗兵”六个意象营造怎样的意境?

荒芜、衰败、冷落、凄凉的意境,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4.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官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斗。

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扣住“久” “断肠”“空”,体会征人内心之苦)

2.这段诗文写征人和思妇的彼此分离和思念之苦,与全诗描写战争过程是否背离?有何联系? 

3.“绝域苍茫无所有”与“杀气”“阵云”“寒声”“斗”矛盾吗?怎样理解?

4.征人思妇之苦与对汉将的谴责有何联系?

    这一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苦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三、课堂小结:

㈠思想内容: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切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㈡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组主题;

⒊七言歌行,参用律句,形成音调之美。

四、布置作业:

1.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你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③“风雨”天气之恶劣。总结: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种对比的手法的作用。

运用鲜明的对比,将战士的为国死战和将领的寻欢作乐对照来写,虽无任何议论,但情感和观点却得以显露,充满了愤怒和讽刺。

五、板书设计:

第一段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

文档

《燕歌行》教案

燕歌行课时编号: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3.赏析本诗的艺术技巧。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精神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本诗的情感。2.赏析艺术技巧。教学难点:理解本诗复杂而深刻的主旨教学方法:1.赏析关键词句→把握所用手法及作用→体味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文主旨。2.使用品读法和关键词语替换比较法把握主旨。3.划块赏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激情澎湃,都怀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浓厚的英雄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