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七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2:59
文档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七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人名片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
推荐度:
导读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人名片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一、词人名片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旧址,后人又称“韦浣花”。

诗多忧时伤乱之作,怀古感旧,缘情而发。其词尤具特色,内容虽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乱离、思乡怀旧之感,感情真挚,笔调清新,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多用白描手法,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作家。

二、诗词故事

秦妇吟秀才

广明二年(881年),韦庄在长安应举及第,适值黄巢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于是,亲眼看到了战乱之惨状,有感而发,写了《秦妇吟》一诗。该诗借一秦妇之口,揭露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及官军的、残暴。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叙事诗,也成了韦庄的代表作。人称其“秦妇吟秀才”。

三、文题背景

1.韦庄的《菩萨蛮》词,共有五首,前后呼应,一气流转,是在章法结构方面极有次第的一组作品。与其他词人随意为某一曲调填写许多首歌的情形,颇有不同。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即江浙一带,这五首《菩萨蛮》,为韦庄晚年寓蜀回忆旧游之作。课文节选的是第二首。

2.杨柳《论韦庄词》

江南春水碧于天,江北佳人梦魂牵。

往事悲情词中诉,一字一句泣红颜。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人人/尽说/江南/,游人/只合/江南。春水/碧/于,画船/听雨/。

垆边/人/似,皓腕/凝/霜。未老/莫/还,还乡/须/断。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词的主题是赞美江南(一说是思归),宜用赞美的口气读出。

二、悟读,诗情画境

杏花,烟雨。此时,江南三月天,莺歌燕舞,草长花红,春风正暖。他是初到江南的书生,想要终南,又难舍家乡的好风景,一时惆怅。因为他终究还是过客,不能停留在江南的花花世界里。漂泊的旅人欲归不能,只能在这美丽的江南,租一叶小舟,一人独坐,也许能明白这深切的乡愁,究竟为了何人。何人在低声细语,何人又在感叹,落花流水,天上人间。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案 “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简要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答案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腕,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3.一般说来,漂泊他乡的游子总因不能还乡而愁绪满怀,但本词却偏偏反过来说:“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本词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这一切的美景乐事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仍然难以消弭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在写足了江南游乐之景后,词的结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沉痛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 庄①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①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答案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亘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的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案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文档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专题七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一、词人名片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应物四世孙。广明二年(公元881年)在长安应举,适值黄巢军占领长安,未能脱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乾宁元年(公元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光化三年(公元900年)除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为西蜀王建掌。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劝王建称帝建前蜀,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终于蜀,谥文靖。曾居成都浣花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