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县大河坎中学 张仕恒
我省新课标实行后已经高考了两次,我想在这个时候对这两年的高考题进行对比分析,对我们掌握以后的高考题的出题动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使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更好的搞好新课标和高考的衔接。
一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题的对比分析
近几年的高考题是以2010年的高考为分水岭,以前的是老教材的题,而2010年的是实行新课标以后的第一次高考,故在考题出题模式上明显的有区别。我把2010年以前的题称为老题,2010年和2011年的题称为新题。
(一)老题分析
从二00五年开始,题的数量及分值上包括出题的模式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八道选择题加上四道非选择题,总共十二道题,共计一百零八分(选择题每题6分;非选择题每题15分);在选择题中的考点是:基本化学用语;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或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粒子浓度分析);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无机化学性质;无机计算;有机计算;有机化学性质;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技能。非选择题部分:实验题;电学题;无机推断及物质结构;有机推断。各点的难易度上也没有太大的变化,考的都比较基础,有变化的是逐渐加大了计算和实验的比重。这就意味着高考题在一段时间内,出题的模式;考点的分布及难易度上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通过新题的分析就能证明这一点。
(二)新题分析
新题是七道选择题加上四道非选择题,比老题少了一道选择题,总分减少为一百分(选择题7到13题每题6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5分;选做题15分)。
1 考点分布
(1) 选择题部分考点分布:
2010年 7题:化学用语;8题:同分异构体;9题:有机反应类型;10题:溶液的计算;11题:反应热;12题:原电池;13题:离子方程式。
2011年 7题:物质的量;8题:同分异构体;9题:有机反应类型;10题:电离平衡;11题:原电池;12题:离子方程式;13题:无机推断。
(2) 非选择题部分考点分布:
2010年 26题:无机推断;电解;化学平衡;27题:无机物性质及基本实验; 28题:实验设计及分析;38题:有机化学基础。
2011年 26题:无机推断;无机物性质;溶解平衡 ;27题:反应热;化学平衡;原电池;28题:实验设计及分析;38题:有机化学基础。
2 考题上的一些变化
(1)总体说来,2010年的题考的比较基础,每个考点考得比较,综合性不是很强,学生较易得分,而2011年的考题明显的加大了知识容量和综合性。
如在选择题中,加入了电离平衡(7题);物质结构(13题)而2010年的“化学能量”“溶液的计算”等都放在了后面的非选择题26题27题中。在非选择题中,26题除了无机推断外,加入溶解平衡和溶液的计算;27题揉合了“化学能量”“化学平衡”“原电池”三部分知识, 并且这些题关联比较紧,综合性较强。
(2)部分考点增加了考查难度。
“电化学”部分的知识考查要求明显的增加,除基本掌握的以外,还要求正确书写可充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负极的判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关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计算,我个人认为这个要求已高于新课标要求了。
“化学反应与能量”部分,要求能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并且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这也高于2010年的简单的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部分,2010年就考了几个简单的计算:平衡常数;平衡时物质的浓度;转化率;体积分数,考得非常单一明确,容易得分。而2011年却考了: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的移动;平衡常数;有关平衡的计算,并且整个题的综合性很强,这要求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要掌握的非常准确和扎实,才能很好的完成。
“化学实验”部分,加强了“实验设计和分析”,象2010年的27题部分的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减少了。
“有机化学”部分的考查容量明显加大,填空由2010年的六个增加到了九个,增加了同分异构体和物质结构简式的书写,使学生的得分增加了难度。
二 今后高考化学题命题走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高考题的命题模式及考点的分布,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大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大的变化,所以我认为在今后的三五年内,高考化学的命题基本上会以去年和今年的题为模板,有变化的仅仅是部分考点的难易程度及其考查的侧重点有一些变化而已。
三 我们在教学中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
1 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新课标的要求和高考之间的衔接,在必修本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按照新课标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要随意的加深知识的深度,有的老师还是根据老教材的教法,一次性的把一个知识讲透,这样是违背新教材的教学思想的(新教材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的教学),这样不但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而在选修本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加深难度,而不是简单的“炒剩饭”,因为简单的“炒剩饭”是不能达到高考要求的,而我们现在加深,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的,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从我们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教学中,我们既不能从高一到高三都按一个标准,又不能随意的增加和降低知识深度,要确实教出新教材“循序渐进”的特点来。
2 在高考复习中,对高考考点的把握上,我想以上的分析已经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以上年或近几年高考题上的考点为重点,适当的加大知识深度和广度,多练和精练,提高学生的准确度和熟练度,这样就能考出好成绩。
以上为我不成熟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