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G210线K2716+600~K2721+300段地处河池市河池镇大山塘,地势险峻,山高路陡,连续下坡长达4.7公里,大型货车因刹车失控,频繁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与水南路G050线K3001+000~K3006+000段(坡长5公里)并列为自治区重点整治危险路段。2005年12月河池公路管理局在水南路G050线K3004+2处增设一条避险车道,至今已成功施救30多辆大货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年14人减至年4人。根据这次成功经验,河池公路管理局对大山塘路段多次勘察,提出在K2719+700处增设避险车道的设想。
一、设置避险车道的原因
据河池市交通支队金城江大队“道路交通事故月报表”统计,国道G210线大山塘路段(K2716+600~K2721+300)自2001年11月开通至2007年1月,共发生交通事故215起,其中特大事故10起,重大事故26起,共造成61人死亡,38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429461元。近两年交通事故主要集中在K2719+900处。经交警部门事故现场鉴定,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机动车超速、超载引起的。
拟建中的避险车道起点桩号在G210线K2719+700处,距坡顶3.1公里,坡底1.6公里,该处前方200米弯道交通事故频率最高。该路段连续下坡4.7公里,平均坡率为4.20%。最大纵坡为7%,最小纵坡为2.0%,纵坡大于6.0%坡段有5处,共长2085米,占整段纵坡44.36%。由于连续下坡,超重货车长时间刹车,引起刹车片发热,续而发软,引发刹车失灵,造成交通事故。为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避免车毁人亡,故拟建避险车道。
二、避险车道位置选定
G210线寨任二级公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12米,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大山塘段地势险恶,山高谷深,坡陡路弯,高差起伏大,K2716+600~K2721+300段变坡点达15处,弯道有9处,弯道最小半径为200米。根据交警部门和金城江公路局这几年来从汽车交通事故中调查得知,机动车连续下坡2公里后,刹车片已发热发软,制动开始失灵,大部分车到大山塘大桥K2719+230处,刹车已全部失灵,K2719+180~K2720+100段有两处弯道,为S型,弯道半径R1=200米,R2=256.36米,纵坡为-7%。路又弯又陡,机动车高速下行,拐过第一个弯道后,很难拐过第二个弯道,在离心力作用下,机动车冲出行车道,轻则翻车,重则撞山,车毁人亡。经过多次勘查,确定把避险车道建在第二个弯道(K2719+700~K2720+100)上,能最大限度发挥险车道作用。具体位置有两处:①避险车道起点在弯道的曲中点K2719+900处,沿弯道圆曲线切线方向布置,机动车拐不过弯道时可冲进避险车道内避险。②避险车道起点在弯道直缓点K2719+700处,机动车拐过第一个弯道后,可直接冲进避险车道内避险。经过多次比较,位置②优于位置①。位置①需挖开山体,工程量很大,容易造成山体滑坡,且位置在弯中,施救时比较危险。位置②填方大,挖方少,工程量少,在弯道与避险车道夹角处可建施救平台,视线良好,施救方便。
三、避险车道的技术情况简介
(一)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
避险车道全长150米,起点桩号K0+000位于G210线K2719+700处。K0+000~K0+068段为避险车道引道,长68米。避险车道引道由旧路逐渐过渡到避险车道制动床。过渡段内路基纵坡与旧路纵坡一致,路基横坡按旧路基横披设置并逐渐过渡至水平方向;K0+068~K0+150段为避险车道制动床,长82米,符合《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第5.7.4条规定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L=V2/(254g(R+G))=30.9米(L 为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V 为车辆驶入避险车道制动床时的速度,R为滚动阻力系数,G为坡度除以100。根据实际情况V=100公里/小时,R=0.05,G=0.08)。
(二)避险车道路面设计
1、横断面尺寸:路基宽9.5米,路面宽8.5米。
2、路面结构
避险车道引道与旧路连接,新路面呈三角形,路基横向宽度不够,施工时压路机无法压实路基,为施工方便,面层采用混凝土路面,基层采用C15片石混凝土。
避险车道K0+068~K0+150段为避险车道制动床,路面结构采用:K0+068~K0+120段路面结构为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cm沥青封油层+7.5~110cm河卵石层,河卵石层厚度随桩号增加而逐步增厚;K0+120~K0+150段路面结构为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cm沥青封油层+110cm河卵石层。避险车道底基硬化可避免河卵石与底基泥土混合导致河卵石板结,影响其制动效能。
路面排水:路面碎石底基层两侧纵向设置泄水槽,横向每10m设置一道盲沟,排出路面集水。
(三)避险车道纵坡坡率
参照水南路保平坡避险车道的成功经验(旧路纵坡-4.37%,避险车道纵坡6%,经过一年的调查、统计、分析,认为避险车道坡率过小,坡率8%~9%为宜),根据旧路纵坡(-5%)、地形、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大山塘避险车道纵坡坡率为8%。
(四)避险车道制动床集料级配要求及厚度确定
依据《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第5.7.4条规定避险车道制动床集料规格及级配要求:
表5.7.4-2 级 配 要 求
筛孔尺寸(mm) | 2.36 | 4.75 | 12.5 | 25 | 37.5 |
通过率(%) | ≤5 | ≤10 | 25~60 | 95~100 | 100 |
(五)避险车道末端消能设施
避险车道末端连接山体,为避免机动车撞山,依据《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第5.7.4条规定,在避险车道末端设置集料堆,材料为河卵石,坡度1:5。
(六)避险车道防护设施
依据《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第5.1.规定并参照水南路保平坡避险车道,取长补短,大山塘避险车道右侧设置C25钢筋混凝土防撞墙,断面尺寸为0.25米×2.8米。
(七)避险车道交通安全设施
在G210线K2718+150右设置“避险车道 前方1Km”预告标志牌。
在K2719+150右设置“避险车道 前方500m”预告标志牌。
在K2719+650右、K2719+770右设置“避险车道 ↓” 标志牌。
在避险车道引道入口处设置“禁止停车”标志。
在避险车道引道路面刻画“失控车辆专用”标志。
在避险车道两侧混凝土防撞墙上设置轮廓标,间距15米,反光器颜色为红色。
在避险车道与旧路分开处设置防撞桶,起警示及引导作用。
在避险车道吊车施救平台与旧路交接处每20米处设置一个防撞桶。
(八)避险车道施救平台及配套设施
因地形,不修建服务车道,在避险车道与旧路弯道夹角地带设置避险车道施救平台,作为吊车施救场地。
在避险车道制动床前30米设置锚块,沿制动床每50米设置锚块,以便拖车拖出失控车辆。
四、工程量及造价
本工程总投资914286元,主要工程量详见《工程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