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号》教案
课题 | 小括号 | 单元 | 第六单元 | 学科 | 数学 | 年级 | 一年级 |
学习 目标 |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理解小括号的意义,掌握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 ||||||
重点 | 认识小括号,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算式。 | ||||||
难点 | 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1.复习旧知 (1)直接写出得数。 10-2= 8+4= 11-5= 17-8= 3+8= 5+9= (2)看图列式,并说一说计算顺序。 反馈: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导入新课 师:一年级3班要布置教室,x老师买了10个五角星,班上的学生正准备剪下来去贴呢! |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说一说。 | 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
讲授新课 |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你知道了什么? 师: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引导学生说出:还剩几个五角星? 2.解决问题 师: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你们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师:说的真好!那么怎样列算式呢? 师:能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说的真好!那么第二种算法怎样列式呢?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师:有什么困难?不妨说出来。 师:看来需要改变运算顺序,你们想在“10-2+3”中添上什么符号? 可能有以下情况:在2+3的下面画线,画框,画圆,画括号等。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好!这么多的符号感觉有点太乱了,我们应该统一一下才好。所以数学家选定了“( )”,这个符号叫“小括号”,它的作用就是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 师;现在我们尝试计算一下10-(2+3)好吗? 先算2+3=5,再算10-5=5。 3.比较归纳 师:现在,你能根据情境图说说10-2-3=5和10-(2+3)=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10-2-3=5,先算第一次剪掉后还剩几个,再算第二次剪掉后还剩几个; 10-(2+3)=5,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的个数。 师:真棒!那么在计算时,10-2-3=5和10-(2+3)=5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小括号。 | 学生自由说一说: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第一种算法:可以这样算,10-2-3=5。 学生:先算10-2=8,再算8-3=5。 学生:2+3=5,10-5=5。 学生困惑。 学生: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汇报交流。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自由说说。 | 让学生说一说获取的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身体意识,同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为后面的列式奠定基础。 让学生尝试,遇到困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决心与信心。 为了突破在算式中加入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这个难点,采取老师引导,小组合作以及全班汇报交流等方式,从而在相互促进和抽象概括之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算理与运算顺序的不同,从而让学生自主总结出运算顺序。 |
课堂练习 | 1.完成“做一做”。 师: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打靶。 3.找朋友。
4.解决问题。 |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根据算式自由说一说。 学生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 学生根据算式之间的关系连一连。 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求解。 | 练习就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巩固,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检验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况。 |
课堂小结 |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2.计算加减两步试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的就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与补充。 | 通过自由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
板书 | 小括号 10-2-3=5 10-(2+3)=5 从左到右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