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市富、梅、昂、碾四区高中课程改革学业水平测试
高一地理试卷(文科)
命题:一重五中 赵华全 校对:李桂荣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第Ⅰ卷时把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它答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即可。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50分)
1、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的;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的;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 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 贵州、、
C 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 山西、、
2、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 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数字是经纬度,表示这些经纬线附近的山脉。完成3~ 4题。
3、图中的①~ ④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 ( )
A 阴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B 天山 昆仑山 秦岭 南岭
C 昆仑山 天山 阴山 秦岭 D 天山 阴山 昆仑山 南岭
4、关于图中的⑤ ⑧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⑤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B ⑥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C ⑦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D ⑧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完成5 ~6题。
5、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 )
A 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 孤立的黄土丘
C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 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读”沿重庆—尉犁地形剖面图”,完成7~ 9题。
7、尉犁位于重庆的 ( )
A 东南方 B 西南方 C 东北方 D 西北方
8、①③两盆地在全国具有突出意义的能源资源是… ( )
A 石油 B 天然气 C 水能 D 太阳能
9、下列关于①②③三个盆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盆地光照充足,③盆地热量丰富,均为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
B ②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①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③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C ①②③盆地内均分布有省级行政中心
D 三个盆地均有铁路通过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图中的比例尺是1∶2 000 000。读图回答10一11题。
10、图中可能会形成冲积扇平原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下列对图中河流流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处水流平缓,无支流汇入 B 乙处水流急,支流较多
C 丙处地势较高,不易出现内涝 D 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雨水补给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12~14题。
地区 | 经纬度 | 海拔(米) | 一月平均气温(oC) | 七月平均气温(oC) |
甲 | 102 oE,25 oN | 11 | 7.7 | 19.8 |
乙 | 113 oE,28 oN | 68 | 4 | 32 |
A 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3、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 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 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 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 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14、乙地所在的省份 ( )
A 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 锑矿和铅锌矿丰富
C 喀斯特地形广布 D 京九线穿过该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读图完成15~17题。
15、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是 ( )
A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 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 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16、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 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 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 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17、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
A 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表。据图判断18~20题。
18、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
A 太行山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秦岭
19、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
A 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B 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m以下
C 温带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D 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20、当前,①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是 ( )
A 盐碱地的治理 B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C 酸雨的防治 D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
读下图,完成21~23题。
21、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2、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
A 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 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 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 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23、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 ( )
A 煤炭 B 机械产品 C 棉花 D 粮食
读“20世纪50~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完成24~25题。
50年代 | 6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受灾人口(万人/年) | 242 | 743 | 859 | 1226 | 1590 |
成灾农田(万公顷/年) | 18.1 | 43.9 | 53.7 | 82.0 | .1 |
A 地震、洪涝、台风 B 台风、暴雨
C 低温冷害、冰雹、滑坡 D 海啸、风暴潮、干旱
25、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是 ( )
A 寒潮灾害频繁 B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漠
C 季风环流改变 D 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分)
(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 ,成因都为 。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原因是 。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4)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出两项措施)?
27、(14分)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B地区在一年中 ≥10℃的日数多于A地区,但积温反而低于A地区,分析其原因。
(2)在B地形区,降水的局部差异明显,说明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造成该地降水局部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3)分析B区土地利用中最主要的不利因素。
(4)描述C河段水文特征。
(5)近十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本区的交通建设投资,请说明其主要意义。
28、 (10分)读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处,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 、 _ 、 __ 。
(2)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气象台和国土资源部经常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这属于自然灾害防御的___________防御。
(4)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 后,因此,山区的聚落,在 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5)在野外遇到泥石流,要向 的方向跑。在山区扎营,为防泥石流,不能选在 。
29、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10分)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高二第四学段
齐市富、梅、昂、碾四区高中课程改革学业水平测试
地理试卷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26、(1) ;
(2) ;
条件:
(4)
27、(1)
(2)
(3)
(4)
(5)
28、(1) ;
;
(2) ;
(3)
(4) ;
(5) ;
29、原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