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年新课标卷)32.(8 分)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如 A 、a ;B 、b ;C c ……),
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 A_B_C_......)才开红花,
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 4 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组合、
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
⑴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
32.
⑵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4
n
20
⑴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分离定律(或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⑵4 对。 实验的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 2 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 81/ 81
+175)=81/256=(3/4) ,根据 n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 中显性个体的比
例为(3/4) 可判断这两个杂交组合中都涉及到 4 对等位基因。综合杂交组合的实验结果,
可进一步判断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所波及的 4 对等位基因相同。
(11 年大纲版全国卷)34. 10 分)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
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 BB 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 bb 时才表现
为秃顶。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
这两对等位基因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女性结
婚。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 __ ___
或___________。 两人生育一个女儿, 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1)非秃顶男性基因型为 BB,非秃顶女性结婚基因型为 BB 或 Bb,二人的后代
基因型为 BB、Bb。BB 表现型为非秃顶男、非秃顶女性。Bb 表现型为秃顶男、非秃顶女性。
(2)非秃顶男性(BB)与秃顶女性结婚(bb),后代基因型为 Bb,表现型为秃顶男、非
秃顶女性。
(3)其父亲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 BbDd 或 bbDd。这位女性的基
因型为 Bbdd 或 BBdd。若两人所生后代基因型有 BBDd、BBdd、Bbdd、BbDd、bbDd、bbdd。
女儿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非秃顶褐色眼、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答案】(1)女儿全部非秃、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儿子全部为秃顶
(3)BbDd bbDd Bbdd BBdd
非秃顶褐色眼、 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蓝色眼
(11 年北京卷)30.(16 分)
果蝇的 2 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 ( ) a 和和褐色眼 ( ) b 基因,减数时不发生交叉互
换。aa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暗
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 a 和 b 是 ______ 性基因,就 这两对基因而言 ,朱砂眼果蝇的基 因型包
括 ____________ 。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
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 A、B 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 6 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
从减数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____ 的一部分____ 细胞未能正常完
成,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
的差异。
答案:30(16 分)
(1)隐 aaBb aaBB
观察切片,统计__
的比例,并比较 ___
之间该比值
(2)白
A、B 在同一条 2 号染色体上
(3)父本 次级精母
携带 a、b 基因的精子
(4)显微镜
次级精母细胞与精细胞 K 与只产生一种眼色后代的雌蝇
(2011 年福建卷)27. 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
等位基因(A、a 和 B、b)分别位于 3 号和 8 号染色体上。下表是纯合甘蓝杂交试验的统
计 数据:
请回答:
(1) 结球甘蓝叶性状的有遗传遵循____定律。
(2) 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 F2 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
占的比例为_____。
(3) 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若组合②的 F1 与绿色叶甘蓝杂
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
(4) 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 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圆
圈中画出组合①的 F1 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答案:27.(12 分)
(1) 自由组合
(2) AABB aabb 1/5
(3) AAbb(或 aaBB)
紫色叶:绿色叶=1:1
(11 年四川卷)31.(21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I.(14 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 42 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
组成:I、II 表示染色体,A 为矮杆基因,B 为抗矮黄病基因,E 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 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
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 乙、丙 系在 培育过 程中 发生 了染色 体的变异。
提供原材料。
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2 ) 甲和 乙 杂 交 所得 到 的 F
1
自交 , 所 有染 色 体 正 常 联会 , 则 基因 A 与 a 可 随
的分开而分离。F 1 自交所得 F 2
基因型有____________ 种。
中有 _____________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 F 自交,减数中
因正常配对,而其它
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___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___个四分体;该减数正常
完成,可生产______ 条染色体。
(4)让(2)中 F 1 与(3)中 F 1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
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_______________ 。
Ⅱ. (14 分)
(1)结构(1 分) 生物进化(1 分)
(2)同源染色体(1 分) 9(2 分) 2(2 分)
(3)20 (1 分) 4(2 分) 22(2 分)
(4)3/16(2 分)
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 因 A、a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甲植株无 Bb 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 aaBB,杂交所得 F1 基因型为
AaB0,可看作 AaBb 思考,因此所 F2 基因型有 9 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2 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 42 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 40 条能两两配对,因此
可观察到 20 个四分体。由于 I 甲与 I 丙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时,I 甲与 I 丙 可
能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 I 甲 、可能含 I 丙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
因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 22 条染色体。
(4) (2)中 F1 的基因型:Aa B,(3)中 F1 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 B 基因
后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 1/2,考虑 A 和 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
3/8,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 3/16。
(11 年重庆卷)31. (16 分)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
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
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 t 基因的 mRNA 相比,若油菜 Tn 基因的 mRNA 中 UGA 变为AGA,其末端序列
成为“-AGCGCGACCAGAACUCUAA” 则 Tn 比t多编码 _______ 个氨基 酸(起
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 中①应为 _ 。若② 不能在含 抗生素K an的培 养基上生 长,则原因是
________
同。
.若③的种皮颜色为 ____
,则说明油菜 Tn 基因与拟南芥 T 基因的功能相
23
(3)假设该油菜 n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 t 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
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为___ ;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
种皮性状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
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 ____ ; ③的茎尖培养成 16 颗植珠, 性状通常______ (填
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________ (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答案:31.(16 分)
(1)2
(2)重组质粒(重组 DNA 分子) 重组质粒未导入 深褐色
(3)TnTntt; 黄色正常、黄色卷曲; 不变
(4)是
解析 :
通过 对基因工 程和 遗传知 识相结 合来考 查学生 对该部 分知识 的掌握 ,属中 档题,
较难。
油菜 Tn 基因的 mRNA 中 UGA 变为 AGA, 末端序列为 ——AGCGCGACCAGACUCUAA——”
在拟南芥中的 UGA 本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而在油菜中变为 AGA 可编码一个氨基酸,
而 CUC 还可编码一个氨基酸,直到 UA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假设油菜 Tn 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是一个 t 基因,注意拟南芥是指实验有
的突变体 tt,所以③转基因拟南芥基因型为 Tnt,减数联会时形成四分体是由于染色体
进行了复制,基因也进行了复制,因而基因型为 TnTnt t。
设③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卷曲与正常叶是由 B、b 基因控制,正常叶为显性,而该对性状与
种皮性状为遗传,则这两对性状遵循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则:
③转基因拟南芥 ╳ 双杂合拟南芥
Tntbb TtBb
进行逐对分析:Tnt╳Tt 1/4TnT 、 1/4Tnt、1/4 Tt 、1/4tt
由于 Tn 和 T 的功能相同,所以表示为 3/4T--(深褐色)、1/4tt(黄色)
bb╳Bb 1/2 Bb(正常叶)、1/2 bb(卷曲叶)
所以后代中有四种表现型;
3/8 种皮深褐色正常叶;3/8 种皮深褐色卷曲叶
1/8 种皮黄色正常叶;1/8 种皮黄色卷曲叶
取③转基因拟南芥的茎尖培养为植物组织培养为无性生殖,所以后代性一般不变。(排
除基因突变)
由上可知所得③转基因拟南芥 Tnt 和野生型拟南芥 TT 两个品种相当于发生基因突变,
没有隔离,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是同一个种。
此套题难度不大,考查识记的偏多,理解推理分析较少,而填空题中类似判断题型的
填空又多,降低了难度,而不能很好考查学生能力,区分度不明显。
(11 年山东卷)27.(18 分)荠菜的果实形成有三角形和
卵圆形两种,还形状的遗传设计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
A、a,B、b 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
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一 一
一 一 一
(1)途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 F2 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
遵循_____________。
F1 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
和 F2 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途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 F2 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 F2 三角形
果实荠菜中的比例
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为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
基因型是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成的相关基因 a,b 分别由基因 A、B 突变形成,基因 A、B 也可以突变成其
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
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由
(4)现有 3 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 aaBB 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
分。根据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和卯四形果
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结果预测:
Ⅰ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
Ⅱ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
Ⅲ 如果 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 aaBB。
答案:(1)AABB 和 aabb 自由组合 三角形:卵圆形=3:1
AAbb 和 aaBB
(2)7/15 AaBb、AaBb 和 aaBb
(3)不定向性(或多方向性) 定向改变
(4)答案一
①用 3 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 种子
②F1 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 F2 种子
③F2 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15:1
Ⅱ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27:5
Ⅲ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3:1
答案二
①用 3 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1 种子
②F1 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 F2 种子
③F2 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Ⅰ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3:1
Ⅱ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5:3
Ⅲ F2 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 1:1
(2011 年江苏卷)32.(8 分)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
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 9 号和第 6 号染色体上。W 和 w 表
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 W 和 w 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过
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 WW、Ww、ww、WW 、W w、ww 6 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
一 —
一
一 一
— —
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
▲ 。
(2)以基因型为 Ww 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 W w 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
(3)基因型为 Ww Yy 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 。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 wYy(♂),反交:W wYy(♀)×WwYy
(♂),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 、 ▲ 。
(5)以 wwYY 和 WWyy 为亲本杂交得到 F1,F1 自交产生 F2。选取 F2 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
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
32.(8 分)
(1) ww(♀)×W w(♂);W w(♀)×ww(♂)
(2)非糯性:糯性=1:1
(3)WY:Wy=1:1
(4)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3:1:3:1
非糯性黄胚乳:非糯性白胚乳:糯性黄胚乳:糯性白胚乳=9:3:3:1
(5)非糯性白胚乳:糯性白胚乳=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