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审核部门:办公室 | 涉及条款:Q:5。5。1,5.4。1,4.2.3,4.2.4,8.2.2,8.2。3,8.4,8。5。2,8。5。3 E/O: 4.3.1,4.3.2,4。3.3,4.4。1,4。4。4,4。4。5,4。5。1,4.5。2,4。5。3,4.5。4,4。4,6 O: 4.3。4 | ||||||||||
审核准则: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规 | 审核日期: | 审核员: | |||||||||
一体化管理体系要求 | 检查内容 | 检查方法 | 检 查 结果记录 | ||||||||
一体化 条款 | ISO9001条款 | ISO14001条款 | OHSAS18001条款 | 提问 | 文件 查阅 | 现场 检查 | |||||
5。5。1 职责 和权限 | 5。5。1 职责和 权限 | 4。4.1组织 结构和职 责 | 4。4。1 结构和职责 | ◆是否明确规定了部门岗位、职责、权限 | ◆相关职能部门或岗位(尤其是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的人员)的职责是否得到规定并形成文件? ◆受审核部门的职责是什么? | √ √ | 岗位:主任 文员 | ||||
◆有关职责、权限如何传达到位的 | ◆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是如何传达的? ◆各有关人员是否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 ◆各类人员是否明确完成职责任务与实现管理方针之间的关系? | 通过文件发放和会议宣布 按方针目标配置岗位 | |||||||||
5.4。1 管理目标和指标 | 5.4。1 质量 目标 | 4.3。3 目标和 指标 | 4.3.3 目标 | ◆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 ◆受审核部门是否均有相应的目标和指标? ◆目标和指标是否具体并尽可能量化? ◆目标和指标是否形成文件? ◆是否经领导批准? ◆是否制定了实施目标和指标的方案? | √ √ √ | 培训率100% | ||||
◆目标和指标的实现情况 | ◆企业资源是否能保证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是否明确了各部门和负责人? ◆是否已向有关人员传达? ◆有关人员是否清楚? | √ √ | √ √ √ | 资 源提供充分 员工清楚职责 | |||||||
◆有无目标和指标实现的证据 | ◆检查绩效测量结果,确认目标和指标是否得到实现? | √ | √ | 考核结果:合格 | |||||||
◆目标和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 ◆目标和指标是否定期评审、修订? ◆依据什么评审、修订? ◆目标和指标的评审、修订是否体现持续改进? | √ √ √ | √ | 结合年终总结进行评审,目前无修订 | |||||||
◆管理方案的内容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 ◆是否明确了责任人? ◆是否明确了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措施、方法? ◆是否明确了时间要求? | √ √ √ | √ | 方案明确了责任部门、实现时间 | |||||||
◆如何监督方案的实施 | ◆由谁负责方案实施的监督? ◆如何验证方案实施的效果? | √ √ | √ √ | 由办公室监督实施晴况 | |||||||
◆方案能否保证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 ◆是否存在一个评审方案的过程? ◆是否所有的目标和指标都有相应的方案? ◆有关人员是否参与方案的制定? | √ √ √ | √ | 方案可以保证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 |||||||
◆是否及时修订方案 | ◆什么情况下修订方案? ◆是否进行过修订? | √ √ | 目前无修订 | ||||||||
5。4。1 环境 因素 | 4。3.1 环境 因素 | ◆如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有无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准则和步骤? ◆有无重大环境因素清单? ◆评价结果是否合理? ◆对新项目和变化是否进了环境因素的补充识别和评价? | √ √ √ | √ √ | 本部环境因素40个,识别充分,评价合理 | |||||
◆如何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进行策划 | ◆是否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制定了重大环境因素控制措施计划? ◆对重大环境因素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对潜在重大环境因素是否制定了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 √ √ √ | √ √ | 无重大环境因素 | |||||||
◆环境因素的住处能否及时更新 | ◆有无更新信息的规定? ◆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 | √ √ | 目前无更新 | ||||||||
◆在制定方针、目标和指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环境因素 | ◆哪些重大环境因素列入目标和指标? ◆其他环境因素如何控制? | √ √ | √ | 无重大环境因素 | |||||||
5。4。2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 4.3。1 对危险源辨 识、风险评价 和风险控制 的策划 | ◆是否建立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 ◆有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程序? ◆程序中是否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要求? | √ √ | 按程序文件规定识别危险源和确定风险等级 | ||||||
◆是否对组织的活动及活动场所中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进行了辨识 | ◆是否按程序要求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 ◆是否规定了辨识的范围和对象? ◆是否有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清单? ◆受审核部门的危险源及其风险有哪些? | √ √ √ √ | √ | 本部门风险有11个 食物中毒 火灾 | |||||||
◆用什么方法和怎样进行危险源及其风险的辨识 | ◆是否规定了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方法? ◆方法是否适宜? ◆辨识危险源及其风险时,收集了哪些原始资料? | √ √ √ | √ | 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 |||||||
◆辨识危险源及其应把握的要点 | ◆是否考虑三种状态? ◆是否考虑三种时态? ◆是否考虑了各种类型的危险情况? ◆是否考虑到可对其施加影响的相关方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 √ √ √ √ | 是 | ||||||||
◆如何对风险控制进行策划 | ◆是否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了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对潜在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是否制定了应急准备和响应措施? | √ √ √ | √ | 对潜在的食物中毒、火灾制定了应急响应措施 | |||||||
◆危险源及其风险的信息能否及时更新 | ◆有无更新信息的规定? ◆是否按规定实施更新? | √ √ | 目前无更新 | ||||||||
◆在制定方针、目标时,是否考虑了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 | ◆哪些重大风险列入目标? ◆其他风险如何控制? | √ | 通过目标指标管理重大风险 |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 4.3。2 法律和 其他要 求 | 4。3.2 法律和 其他要 求 | ◆是否建立并保持了识别、获得和更新法律及其他要求的程序 | ◆程序是否规定了识别适合本公司的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方法? ◆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得法规的渠道? ◆程序中是否规定了收集、登录、保存的责任单位和人员,是否规定了收集频次、途径登录方法?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对法规变更住处的跟踪及负责人? ◆该程序是否规定了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法传达有关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方法和职责? | √ √ √ √ √ | √ √ √ √ | 建立并保持了程序内容符合标准 | ||||
◆适用于本公司的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哪些 ◆受审核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 ◆是否建立了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有无遗漏? ◆受审核部门适用的法规有哪些?有无遗漏? | √ √ | √ √ | 质量法 环境法 安全法 职业健康 | |||||||
◆法规住处是否及明变更 | ◆由谁负责? ◆做得如何? | √ | √ | 办公室负责追踪法规变更信息,必要时变更 | |||||||
◆如何向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传达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信息 | ◆法规信息如何进行内、外部沟通?谁负责? ◆和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员工面谈,看其是否充分了解? ◆员工是否意识到不遵守法规的后果? | √ | √ √ √ | 通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日常考核要求员工遵守法规要求 | |||||||
◆本组织的守法情况及守法证明性文件 | ◆过去、现在有无违法? ◆各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标准是否清楚?有无违背情况? ◆有无守法证明性文件,如新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噪声的监测数据等? | √ √ | √ √ | 未接受过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违规处罚 有环评批文、三同时竣工验收及污染物监测达标排放 | |||||||
4.2.3 文件 控制 | 4。2.3 文件 控制 | 4。4.5 文件 控制 | 4。4.5 文件和 资料控制 | ◆制定的文件控制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 ◆文件控制程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可操作性?程序中是否对文件的编制、发布、存档、查找、修订、评审做出了规定? ◆程序文件是否有效版本? ◆外来文件(如标准)是否包括在控制范围之例? ◆是否规定了文件夹的保管办法? ◆是否规定了适用和定期评审文件的有效性? ◆对体系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是否得到现行有效文件? ◆是否规定了失效文件的处置、管理办法? | √ √ √ √ √ √ | √ √ √ √ | 制定了文件控制程序 版本为2012A版,对体系的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岗位均得到现行有效版本 目前无作废文件 | |||
◆文件的编写、批准、发布、保管、修订、评审情况 | ◆文件修改后是否重新批准? ◆识别文件现行修改状态的方法是什么?是否满足要求? ◆使用处是否都使用适应文件的有效版本? ◆文件的查找是否方便? ◆文件的保管是否有效? | √ | √ √ √ √ √ | 质量文件( )个,环境安全文件( )个,文件均经过批准,用文件目录或清单现行修改状态文件保管和查找方便 | |||||||
◆外来文件的控制 | ◆是否对外来文件夹的收集、审查、批准、归档、发放、使用、评审、更新、补充和作废等作了规定? ◆执行的如何? | √ | √ | 外来文件统一由办公室管理,部门使用时借阅 | |||||||
◆作废文件的管理 | ◆是否对保留的作废文件进行标识和管理,以防止误用? | √ | 由办公室换回销毁 | ||||||||
4.2。4 记录 控制 | 4.5.3 记录 控制 | 4。5。3 记录 | 4。5。3 记录和记录 管理 | ◆是否有对记录进行管理的程序 | ◆程序中是否对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保存、维护、查阅、处置等管理内容做了规定? ◆本组织与有关的记录有哪些? ◆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记录有哪些? ◆程序中是否包含对记录的质量要求? ◆是否有保存期限的规定? | √ √ √ √ √ | 建立了记录控制程序,质量记录有( )种,环境安全记录有( )种,规定了保期限 | ||||
◆记录管理的实况 | ◆是否对记录进行了清理,并列出了清单? ◆对记录的标识、贮存、检索、保护是否与书面程序的要求相一致? ◆记录是否填写正确、字迹清楚? ◆贮存是否便于存取和检索? ◆贮存环境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防尘、防蛀等保护措施是否得当? ◆过期记录是否完整?能否提供足够信息?信息是否可靠、可见证? ◆记录能否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 ◆员工在需要时能否从组织的记录/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应信息? | √ | √ √ √ √ √ √ √ √ | 有记录清单 记录能做到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朔性 方便查询 | |||||||
6.2 人力资 源 | 6。2 人力资 源 |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 ◆是否确定了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各类人员的能力要求 | ◆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是否包括对教育、培训和经历的要求? ◆是否对人员能力用途与否进行了培训与考核?人员的安排是否满足要求? | √ √ | √ | ||||
◆是否建立了确定培训需求和实施培训的程序 ◆组织是否制定了实施培训的具体计划 ◆是否根据需要制定、评审和修订培训 ◆应接受培训的人员是否都经过了培训 | ◆培训需求是如何确定的,是否考虑到职责、能力、文化程度以及工作性质、环境因素、风险的不同情况的要求?培训的对象是否包括所有员工? ◆组织是否根据培训需求制定了培训计划? ◆有没有进行方针、目标、意识、程序的培训?有没有应急准备和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和职责的培训? ◆对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并进行了资格认定? ◆对内审员是否进行了培训? ◆对临时工是否进行了培训? ◆受审核部门员工培训情况如何? | √ √ √ √ √ √ | √ √ √ √ √ √ | ||||||||
6。2 人力资 源 | 6.2 人力资 源 |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 4.4.2 培训、意识和 能力 | ◆是否对培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培训的记录 | ◆培训是否有记录? ◆培训后是否考核? ◆以何种方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实际效果如何 | √ √ √ | √ | ||||
◆供方和承包方是否需要培训?效果如何 | ◆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培训的效果如何? | √ | √ | ||||||||
◆对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培训,效果如何 | ◆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岗位有哪些?是否明确? ◆这类岗位的人员是否都接受了适当培训? ◆这类岗位的人员是否都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 | √ √ | √ √ | ||||||||
8。2.2 内部审核 | 8.2。2 内部审 核 |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4。5。4 审核 | ◆组织是否建立了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 | ◆文件程序是否包括实施审核、确保审核的性、记录审核结果并向管理者报告的职责和要求? ◆程序中是否包含审核的范围、频次、计划、方法? | √ √ | 建立了内部审核管理体系及审核程序 | ||||
◆内部审核方案的策划 | ◆是否进行了年度内审方案策划且明确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 ◆年度内审方案是否经管理层批准? | √ √ | 年度内审计我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发放 | ||||||||
8。2。2 内部审核 | 8.2.2 内部审 核 |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4.5.4 审核 | ◆内部审核的实施 | ◆年度内审方案是否发给有关部门? ◆是否按年度内审方案的计划实施了审核? | √ | √ | ||||
◆是否制定了内审实施计划? ◆内审实施计划是否覆盖全部要素和全部部门? ◆审核是否由非从事受审活动的人员进行? ◆审核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 ◆审核是否抓住了关键质量环节(部门、设备、活动)、重大环境因素、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审核用检查表是否充分、符合要求? ◆审核报告了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 √ √ √ √ √ √ √ | ||||||||||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 ◆对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是否采取了纠正措施? ◆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按期完成? ◆对纠正措施的初稿效果是否进行了验证,有无记录? ◆验证结果是否报告了相关部门? | √ √ √ √ | √ |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 8.2。3 监视和测量 | 4。5。1 监视和测量 | 4。5。1 监视和测量 | ◆是否对组织的目标及指标、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 ◆能否追踪目标及指标的执行情况? ◆是否对管理方案执行情况进行追踪? | √ √ | √ √ | ||||
8。2.5 合规性评价 | 4.5。2 | 4.5。2 | ◆是否定期评价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 | ◆有否程序规定要定期评价法律、法规的符合情况? ◆是否执行了规定? ◆评价结果是否有记录? ◆评价信息是否向有关部门及时通报? | √ √ √ √ | √ |
注2:“检查结果记录”栏:符合○,轻微不符合△,严重不符合×(有不符合时要记录证据,并要求受审核部门当事人签名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