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旅游规划:是对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公共投资,技术与人力资源,信息与宣传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旅游产业要素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2.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编制层次,侧重于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控制,对旅游区地块性质、开发强度和综合环境提出规划控制要求,以指导地块的建设。
3.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4.农业旅游:即以农业、农村、农事为主要活动载体,以农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手段、产出物等为旅游形式,这里指包含农、林、牧、渔的大农业范畴。
5.旅游社会容量:指的是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6.旅游形象设计:指的是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
7.旅游产品:是旅游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8.环城游憩带:指的是产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
9.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对区域内外部条件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分析组织的优势(S)和劣势(W)、面临的机遇(O)和威胁(T),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的分析方法。
二、课本材料
1.系统科学理论内容:
系统是基于某种关系规则,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许多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旅游系统是指在特定的旅游环境中(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旅游活动主体(游客)与客体(旅游产品),通过各种类型的旅游媒介(配套服务设施),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包括旅游主体子系统、旅游客体子系统、旅游媒介子系统和旅游环境子系统四个部分。
2.消费心理学理论内容:从消费心理的角度看,旅游者追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好奇心,第二层次是求知欲,第三个层次是审美感。
3.旅游区位论涉及五个方面的概念,即地理区位、资源区位、经济区位、市场区位和交通区位。
区位理论指导意义:
(1)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好、区域经济背景好的地区,应优先开发;
(2)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好、区域经济背景差。可动用国家扶贫资金开发;
(3)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应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待时机成熟再开发;
(4)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好、区域经济背景好,可充分利用和地区经济优势,搞人造旅游资源,或恢复历史上名胜。
4.空间布局理论应用于旅游规划主要体现在三中开发模式上,即据点式开发模式、点轴式开发模式和网络式考法模式。 表1-2三种空间开发模式的对比
开发模式 | 内涵 | 优点 | 缺点 | 适合阶段 |
据点式 | 优先开发某个或某几个城市、交通枢纽或资源富集地 | 节省投资 | 带动作用小 | 开发的早期阶段 |
点轴式 | 优先开发交通线、海岸带或沿河地区,构筑产业带 | 介于上下二者之间 | ||
网络式 | 以交通网络为基础,全面开发 | 需要大量投资 | 带动作用大 | 开发的高级阶段 |
6.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对一个地区或景区的旅游规划中,要做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协调统一,经济上要保证旅游地的经济增长,不能破坏环境导致生态失衡,要兼顾社会文化因素,保证在外来人员进入的情况下不会造成本地区社会的消失,不会使本地区固有的民俗、传统文化遭到破坏。
7.旅游资源的特征(P35)
(1)旅游资源的多样性(2)旅游资源的地域性(3)旅游资源的同质性和旅游功能的可替代性(4)旅游资源的变化性(5)旅游资源的等级性
8.旅游资源调查的方法
(1)资料分析法 (2)实地考察法 (3)座谈访问法(4)问卷调查法(5)遥感技术法
9.旅游产品的类型
(1)按照功能划分——三层次
层次 | 特征 | 项目内容 | 产品功能 |
基础层次 | 陈列式 观光旅游 | 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与 人文历史遗迹 | 属于最基本的旅游形式, 是旅游规模与特色的基础 |
提高层次 | 表演式 展示 | 民俗风情与游乐 | 满足游客由静到动的多样化心里需求,通过旅游文化内涵的动态显示,吸引游客消费向纵深发展 |
发展层次 | 参与式娱乐 与相关活动 | 亲身体验与游戏娱乐 | 满足游客的自主选择、投身其中的个性选择,是形成旅游品牌特色于吸引游客持久重复消费的重要方面 |
中国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的旅游产品分为四种类型:
A.观光旅游产品,即以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为特色色的具有东方文明和神州风韵的观光产品,在世界上具有垄断地位;
观光旅游产品的特点
观光旅游产品的层次最浅,其与旅游者的关系是分离的,缺少深层互动。观光旅游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属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观光旅游的突出特点是视觉冲击力,以广袤、雄伟、高大,深远、奇异等特点对旅游者产生震撼。
B.度假旅游产品,其中家庭度假、乡间度假、海滨度假、周末度假、节日度假呈现出日益广阔的市场;
度假旅游产品的特点
度假旅游产品关注旅游者休闲、度假、求放松、求安逸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了一个舒适、优雅,安静、私密的空间。度假旅游产品追求与旅游者互相融入目标,产品符合旅游者的心理感觉,旅游者投身其中,享用度假旅游产品的各项服务。度假旅游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是旅游者在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生活方式。度假旅游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身心感受,为旅游者提供紧张生活之外的闲适。
C.专项旅游产品,包括古代城市旅游、乡村旅游.长城之旅、黄河之旅、奇山异水游、青少年修学游、保健旅游等;
专项旅游产品的特点
专项旅游产品是针对细分市场的旅游者的。每个人由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和生活经历等不同,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专项旅游产品强调主题性、专题性和专业性.要求每一类旅游产品满足其需求者的特殊目的和需要。专项旅游的突出特点是与旅游者互动性强.有较强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具有因人而异.量身打造”的效果。
D.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本文把生态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类,按照性质将旅游产品归纳为观光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三大类别。
10.滨海旅游产品开发
海滨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
特色主要表现在优美的自然风光,海洋、海滩、阳光、3S资源、海洋生物多样性,适宜度假的海洋性气候,神秘、浩瀚的海洋风情,四面环水的海中小岛等。海洋海岛是最适合开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场所。
海滨旅游产品类型(项目)(1)海洋海岛观光旅游海洋海岛的观光多样形式,可以包括海边观光,高空观光,海上观光等形式(2)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一般是建设比较高档的休闲度假酒店、休闲度假村。(3)商务会议旅游依托众多的度假酒店,商务酒店等,可以开展商务会议旅游,要配套完善商务会议所需要的大中小型会议,以及电视、投影、同声传译等等各种设备和专门的会议筹划人员、翻译人员等。(4)体育运动旅游海洋体育运动产品分为针对普通大众的娱乐行运动和针对专业人士的竞技性运动。
11.温泉旅游产品开发温泉旅游资源的特色:(价值)
第一,疗养价值高,温泉含有一定量得化学成分,有机物或其他,能影响人的生理作用;第二,观光价值,温泉能美化环境,造景育景,增加观赏点,清纯美、声色美、味觉美、动态美、人文美是温泉审美的级别特征;第三,科学研究价值。温泉旅游产品类型:(1)观光旅游,以温泉为特色的,开发观光旅游。(2)休闲度假旅游,围绕温泉,开发建设温泉度假村,包括高星级酒店,度假别墅,休闲会馆等(3)复合式体验旅游,结合主题进行温泉旅游产品的综合行开发,围绕主题设计新颖的活动项目。(4)温泉旅游节庆活动,温泉旅游经营可以把温泉与节庆结合起来,如将电影节与温泉活动结合。(5)商务会议旅游,温泉地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保健疗养服务和先进的现代化设施为发展商务会议旅游提供了条件(6)温泉旅游产地,温泉旅游产地是面向外来者和当地人的一类住宅地产,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形式。
12.旅游市场预测
(1)旅游市场预测的内容
旅游市场预测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别。狭义的市场预测是仅对未来不同时段的游客数量进行预测,而广义的市场预测不仅局限于游客数量,还包括对游客结构、消费水平、床位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预测,即以游客数量为基础,衍生出现相互关联的其他要素的趋势。
(2)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历史数据和发展基数的有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
分类 | 方法 | ||
传统方法 | 定性方法 | 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 | |
定量方法 | 计量经济分析 | 线性模型 非线性模型(对数、指数) | |
时间序列 | 增长率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指数平滑法…… | ||
人工智能方法 | 比例放缩法、案例参照法、神经网络、粗集理论、模糊理论、灰色理论…… |
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
(1)常见的旅游区规划类型: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详细规划、旅游区或旅游项目策划、旅游区概念性规划。
(2)相关联的其他类型包括: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或策划(如营销策划、投融资规划、旅游形象策划和标志系统设计等)、近期行动计划、五年规划中的旅游产业规划或研究、景观设计、专题咨询报告、年度工作计划、实施计划等。
14.旅游区规划按规划层次分为:①旅游区总体规划:指在一个地域综合体内的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性部署过程。是旅游区详细规划的基础,是从整体的角度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发展旅游业的长远角度考虑的旅游产业规划设计。
②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为近期建设提供需要,是在旅游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
③修建性详细规划:属于详细规划编制层次,它侧重于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控制,对旅游区地块性质、开发强度和综合环境提出规划控制要求,以指导地块的建设。它的任务是在总体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15.具体项目策划【ASIA】一个典型的旅游项目需具有最基本的旅游吸引物、作为核心的旅游活动、作为支撑的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因此,旅游项目可被视为吸引物→服务→设施→活动的综合体(简称ASIA),这提供了一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具体的旅游项目策划可以从旅游吸引物、活动、设施、服务等方面去进行。如下表是旅游项目策划的实例
ASIA方法的应用实例:旅游观光茶园设计
维度 | 具体设计 |
旅游吸引物 | 茶山 |
旅游活动 | 游客接受短暂培训,了解采茶技巧与注意事项;亲自采茶,体验收获的乐趣(可组织茶歌对唱、采茶比赛);参观茶叶加工车间,了解普洱茶制作流程;参与茶叶制作;欣赏茶道表演、品尝文化主题餐饮 |
旅游设施 | 竹篮、草帽,制茶作坊、茶室、茶餐厅;凉亭、旅游厕所等 |
旅游服务 | 示范讲解、安全提示、茶道表演、餐饮服务等 |
体验导向的旅游活动设计框架应用实例:割胶
分类 | 项目 | 内容 | 备注 |
人 | 游客对象 | 团体客人 | 或经过预约的散客 |
接待人数 | 20人左右 | 视情况而定 | |
导游员 | 1人,负责接待、解说及示范 | ||
辅导员 | 若有小孩则派辅导员1人,注意维护全场次序 及应急事故处理 | ||
事 | 割胶 | 主要以解说、示范、割胶体验等方式进行 | 同时注意采摘环境 |
可解说内容 | 橡胶的价值、橡胶引种的历史及现状等 | 配合总理纪念碑 | |
橡胶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 当场示范、增加印象 | ||
时 | 举办季节 | 割胶季节 | |
举办时间 | 随时可以举行 | 可根据团队游程安排 | |
时间分配 | 活动说明:5分钟 | ||
认识橡胶(导游员讲解):5分钟 | |||
学习割胶(导游员示范):5分钟 | |||
体验割胶(导游员指导):15分钟 | |||
地 | 割胶地点 | 棕榈园后方胶林 | |
解说地点1 | 起点为进入胶林处 | 讲解橡胶概况 | |
解说地点2 | 沿路讲解周围生物资源 | ||
解说地点3 | 割胶练习桩 | 解说技术要点 | |
物 | 工具 | 割胶刀 | 事后须归还 |
设备 | 洗手的清洁设备 | ||
耗材 | 无 | ||
纪念品 | 相关书籍、橡胶标志饰物可购买 |
(1)领先定位策略(2)比拟定位策略(3)逆向定位策略(4)空隙定位策略
17.旅游区总体规划的内容:P234
①对旅游区客源市场的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等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
②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③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
④确定规划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预测规划期内的旅游容量。
⑤规划旅游区的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和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规划旅游区内部的其他道路系统的走向、断面和交叉形式。
⑥规划旅游区的景观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总体布局。
⑦规划旅游区其他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附属设施的总体布局。
⑧规划旅游区的防灾系统和安全系统的总体布局
⑨研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⑩规划旅游区的环境卫生系统布局,提出防止和治理污染的措施。
⑪提出旅游区近期建设规划,进行重点项目策划。
⑫提出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以及规划、建设、运营中的管理意见。
⑬对旅游区开发建设进行总体投资分析。
18.社会经济环境分析P239-240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是为评价规划区的经济水平、社会环境、旅游投资能力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历史沿革、人口与民族、经济水平、社会条件等。
(1)历史沿革
历史背景评价主要是给出规划区管辖范围表动的历史、地域名称的历史沿革。这部分重点评价历史上繁荣阶段的繁荣程度,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等。历史背景部分主要是交代规划区历史演变过程,突出规划化区的历史文脉,客观评价其历史底蕴。
(2)人口与民族
人口数量、结构会影响本地客源,人口素质会影响到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民族形成的民族文化直接关系到旅游产品的设计;民族文化会影响旅游形象策划。
(3)经济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游投资能力和旅游需求,
(4)规划区的文化、教育、宗教等方面的状况。
19.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P257
(1)叠山手法(2)理水手法:(3)花木配置手法(4)建筑设计手法(4)路桥与铺地手法
20.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P268
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概念体系,包括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感知容量(心理容量)、旅游社会环境容量、旅游经济环境容量四个方面
(1)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指一定时间内,旅游区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系统不会因开展旅游活动而导致退化,或者旅游地环境遭受旅游活动破坏后能很快恢复原状的前提下,该旅游地地域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
(2)旅游感知容量(心理容量)
旅游感知容量又称为旅游心理容量或旅游气氛环境容量。就旅游地居民而言,指当地居民普遍不因交通拥挤、物价上涨、生活环境恶劣而对旅游者产生不满情绪时,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就旅游者而言,指在不降低旅游活动质量即保持最佳游兴的状态下,该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3)旅游社会环境容量
指旅游区的人口、民风、民俗、生活方式与习惯、社会开化程度、宗教信仰、社会道德、国家等方面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4)旅游经济环境容量
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水平、投资水平、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所决定的旅游活动量。其影响因素包括:第一,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第二,投资和吸引国内外投资用于旅游开发的能力;第三,当地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要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性;第四,旅游业发展导致某些产业萎缩或关闭,由此产生的比较利益;第五,区域所能投入旅游业的人力资源、供给能力。
21.建筑景观规划应符合五项规定:P279
(1)应维护一切又价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环境,严格保护文物类建筑,保护有特点的居民、村寨和乡土建筑及其风貌。
(2)风景区的各类新建筑,应服从风景环境的整体需要,不得与大自然争高低,在人工与自然协调融和的基础上,创造建筑景观和景点。
(3)建筑布局与相地立基,均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
(4)对风景区内各类建筑的性质与功能、内容与规模、标准与档次、位置与高度、体量与体形、色彩与风格等,均应有明确的分区分级控制措施。
(5)在景点规划或景区详细规划中,对主要建筑提出总平面布置、剖面标高、立面标高总框架、同自然环境和原有建筑的关系四项控制措施。
22.度假区P293-294
(1)规划原则
A.满足旅游度假需求B.服务设施方便使用C.环境优美舒适D.管理服务健全
(2)规划布局
旅游渡假区的布局是根据选定的旅游度假区用地的资源、地势、区位与旅游度假的而需求对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作出安排。规划布局模式有:核心布局模式、功能布局模式、组团式布局模式、围绕水系布局模式、综合布局模式。
A.核心式布局模式B.功能区布局模式C.组团式布局模式D.围绕水系布局模式E.综合布局模式
三、问题材料:
1.度假区根据其活动空间及资源类型可分为海滨度假区、内湖/内河度假区、高山滑雪度假区、山地森林度假区、温泉度假区。在我国度假区类型海滨度假区最多。
2.中国人理想景观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有昆仑山模式、蓬莱模式、壶天模式。
3.旅游项目策划需要以“游”为中心,“吃、住、行、购、娱”为依托。
4.因斯克普(Inskap美)建立了旅游规划标准程序框架。
5.旅游规划的两个重点:旅游资源与市场分析。
6.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内容:经济、生态、社会、文化。
7.在自然风景视觉评价理论中已发展成为四个公认学派:
专家学派:基于形体、线条、色彩、质地等四个因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
心理物理学派: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基本成分之间的相关模型。
认知学派: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审美过程,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情感上的影响。
经验学派:通过分析考证,文学艺术家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字、艺术品,考察名人日记等来分析评价。
8.比较分析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
(1)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风景名胜区的边缘地区、边贫地区、都市郊区。(2)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 ,绝大多数是为调剂都市生活而出游。(3)客对乡村旅游的各种活动项 目有所侧重。(4)目前,我国乡村旅游 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5)生态旅游资源不仅仅是指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它还应包括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即人文景观。(6)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7)生态旅游的临界容量取决于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力。(8)生态旅游除了是一种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的环境之外,还应努力考虑为当地社区谋利益,同时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的完整性。9.度假区选址要考虑哪些资源条件:①适宜度假气候 ②优美的自然风景 ③丰富的可供开展特色室外活动的休闲健身资源 ④文化旅游资源
10.对比乡村都市依托模型与景区依托模型
(一)都市依托模式
总体特征:以农村、农园为主要特色,自然性、科技性突出
功能:作为城市居民的第二个家,从吃、住、游等方面满足游客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
特色:打造都市居民的第二个家
开发条件:依托大都市,交通便利,乡村植被景观保存较好,与城市反差较大
客源市场:稳定,回头率高,停留时间长
(二)景区依托模式
总体特征:以民俗民族文化或景观资源为依托,强调乡村文化品位
功能:大型景区的辅助旅游产品,以民俗风味、农业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和餐饮以及娱乐活动为主
特色:打造民族风味浓郁、特色鲜明的村寨,提倡村寨景观化
开发条件:拥有独特的景观资源或浓郁的乡村特色、民族特色
客源市场:主要是景区的一次性客源,范围广,停留时间短
11.对旅游者感知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直接询问法、统计分析法。
12.旅游产品常用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
13.比较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的关系
(1)旅游资源是从旅游经营上角度而言,而旅游吸引物是从旅游者角度而言的,
(2)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力,但是必须经过开发才能对旅游者进行吸引,
(3)旅游吸引物直接指向旅游者游览的目的,以满足旅游者的游览需求为转悠的和全部的目的,吸引物主要包括了旅游资源被开发后的转换无和人造吸引物。
(4)旅游资源被开发后进入市场后,旅游资源就转为旅游吸引物,主要区别在于,旅游吸引物参与整个市场过程。
14.旅游线路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旅游线路空间设计原则:
(1)长度要适宜。(2)尽可能多地经过观景点。(3)线路设计能感受自然魅力。(4)方便安全。(5)节约时间,尽量避免回头路。(6)在途中设立休息点。(7)沿途设置解说系统;(8)环境整洁干净,途中设置垃圾箱。(9)尽可能少地破坏自然风貌。
百度上找到的线路设计的原则:
(1)市场需求原则;(2)符合旅游者意愿和行为原则;(3)不重复原则走回头路,会使游客感到乏味,减弱旅游的兴趣;(4)多样化原则;(5)时间合理性原则尽量缩短交通运行时间;(6)主题突出原则;(7)机动灵活原则;(8)旅途安全原则;
15.如何解决旅游度假区季节性问题
(1)实行季节浮动价; (2)挖掘人文旅游资源,淡季举办大型节庆活动;(3)适当发展人造景观、室内游乐项目; (4)拓展会议业务与奖励旅游市场、发展培训基地;(5)发展工艺品、水产品加工。
16.森林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开发原则:
(1)人为操作因素、人工设施愈少愈好;(2)游客重质不重量;(3)局部开放与管制;(4)有效进行游客管理(行为控制、安全监督和对景区资源的保全);(5)对游客实施环境教育;(6)谨慎监测;(7)旅游项目必须为生态旅游项目;(8)保护第一。
基础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减少人工设施;(2)实行“区内旅游、区外住宿”; (3)建筑物要小体量、隐蔽、分散布局;(4)突出的建筑物尽量用绿色植物加以包装、覆盖; (5)建筑应尽可能趋于“生态化”。
17.旅游形象设计的分析方法及口号设计
(1)形象设计前期基础性研究(分析方法)
A.地方性研究(地格、文脉、地脉)
地方性研究通过对规划区域的文脉的把握,为未来旅游开发和规划提供本土特征基础。
包括:(1)自然地理特征;(2)历史过程分析;(3)民俗考察。
B.受众调查
受众调查定量评价指标
知名度=(知晓旅游地的人数/总人数)*100%
美誉度=(称赞旅游地的人数/知晓旅游地的人数)*100%
C.形象替代分析(竞争者分析)
(1)设计后期显示性研究(口号的设计)
A.形象定位策略
包括:(1)领先定位;(2)比附定位;(3)逆向定位;(4)空隙定位;(5)重新定位
B.形象主题口号的确定
应注意:(1)内容源自文脉;(2)表达针对游客;(3)形式借鉴广告;(4)语言紧扣时代
(三)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与推广
A.视觉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图案(或形态)、色彩和字体。
B.标志要广泛使用,特别关注以下两类关键区位的形象表达:
①第一印象区和最后印象区。
即城市边界出入口、城市内部及周边重要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点的门景位置。
②光环效应区和地标区。
即城市中心商务区, 历史古迹中心区,游憩商务区。
18.社区参与理论及在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中的应用。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指把社区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社区参与的旅游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评判依据 。
(1)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农民直接获益
(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促进社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五)完善落实旅游发展规划及项目
(2)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性因素分析
(一)社区参与意识淡薄
(二)对资源使用权存在矛盾认识
(三)乡村旅游特点
(四)各种利益者之间的伙伴关系很难建立
(3)、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措施与建议
(一)乡村旅游规划应面向社区居民
(二)加强社区管理,重视社区培训
(三)协调社区关系,创造“双赢”或“多赢”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
(四)提高社区居民的的参与程度
(五)合理利用社区文化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俗
(六)有针对性地创造适合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参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