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 初中化学 |
教学课例名称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教材分析 | 在课题1中,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于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课题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做过镁条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教材采用归纳实验事实的编写方法,逐一的介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快慢情况。 第二部分为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教学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让学生自己能找出哪些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从而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第三部分为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于该内容,教材也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同样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3、能准确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归纳出结论;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能够完成学生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
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 对铁、镁与氧气的反应,锌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以及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通过实验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对这些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研究和系统总结,更缺乏对金属有关反应规律的深入探讨。 金属有一些物理通性,表明金属在组成和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方面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认识金属的化学通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在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和产生的疑惑主要有: 1、金属活动性顺序只适用于金属在水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时的活泼性比较,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情况; 2、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及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时生成物中铁元素为正二价,而不是正三价; 3、在讨论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盐溶液反应时,因前调能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如不能用铜置换氯化银中的银; 4、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如钾、钠、钙等非常活泼,它们遇到水或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盐溶液)时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进入高中后在继续研究。 |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实验探究法 |
教学过程 | 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 |
课例研究综述 |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要真正切实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就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法的选择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有良法。良好的教法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启发,在教法选择上要因需(教学要求)而异,因人(学生)而异,因文(教材)而异,不搞统一模式,而要刻意求新,寻求良法。比如,平时大家习惯于用“顺序法”进行教学,也就是按课文的写作顺序一段一段地教学;但有的课文,教师采用“变序法”教学,就是先教中间的重点段,再顾及头尾;有的课文还可用“倒置法”教学,先教结尾,再回溯过程,或先学结果,再由果溯因;有的课文采用导读法;有的课文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还有的课文可采用情境法等等。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经常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启发式,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是智力活动的主导,它贯穿于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阅读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要做到让学生能积极地思考,有根据地思考,创造性地思考……总之,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关键在于“启发”。“启”而得“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提高。 比如“提高”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而简单的、繁琐的提问又屡见不鲜。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提问的目的认识不清,为什么要“提问”?是为了出现课文中的某个词或句子?是为了不搞教师的“一言堂”,活跃一下课堂气氛等等?,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提问的目的,但都不能看作是主要目的。、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凭借自身的主管能力学会学习,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哈中学会说话,在作文中学会作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如果课堂教学的时间大量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过多的分析、毫无意义的挖掘、翻来覆去的提问所占有,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日复一日。学习的积极性烟消云外,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会得到发展的。所以,教师只有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应道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讲,学生未必多得,只有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相互配合,相互受到启发,学生才能更好、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拓宽思路,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发展,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三、抓住教材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任何一篇课文,在遣词造句或布局谋篇上是会有某些鲜明的特点的。设计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一定要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又要服从于教学任务的需要。 由此可见,教师抓住教材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学习的气氛中,思维得到了发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计算机交互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很多,有待于我们大家今后积极得探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