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03:54
文档

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

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2.明代
推荐度:
导读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2.明代
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2.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太平广记钞》中写到:“不若人生一男一女,永无增减。若二男二女,每生加一倍,日增不减,何意养之?”该材料体现了

A.小农经济下“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

B.明朝时期已经有了计划生育思想的萌芽

C.冯梦龙受到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

D.明朝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人口膨胀现象

3.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可知当时

A.土地租佃在全国普遍推广            B.农耕经济开始向河西走廊扩展

C.均田制已经被彻底废弃              D.一些经济活动蕴含着契约意识

4.“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

A.天与人不相胜                      B.修身齐家平天下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5.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6.书法家张胜利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T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是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7.“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8.根据1871年开始生效的德意志帝国文本,这个新的民族国家称为“德意志联邦”,其最高首脑为“联邦”。直到威廉一世加冕时,人们才从发布的皇帝宣言中得知,“联邦”改成了“德意志皇帝”。原来,威廉一世希望自己被称为“德国皇帝”,这一要求遭到巴伐利亚国王和符滕堡国王的反对,最后威廉一世接受了“德意志皇帝”称号。上述材料表明

A.德意志帝国不适合建立联邦制        B.德意志帝国仍是封建政体

C.德意志帝国割据局面仍没有消除  D.德意志帝国存在集权与分权主义之争

9.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10.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一条为“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对此条款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是国际条约文本格式的体现

    B.表明英国想同中国保持长久和平关系

    C.体现了英国对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高度重视

    D.为侵略中国所作的托词

11.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2.《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                B.因国家军事实力而转移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13.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南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始终非常敬仰中华文明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14.“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A.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C.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批判封建君主制度

15.日本老兵稻垣三郎在回忆徐州会战的文章中提到“绑在机上的少年兵”。日军当时依靠强大火力突破了中国阵地,看到中国的重机旁边,倒着一具少年士兵的遗体,竟是用铁索绑在机的支架上。日军指挥官马上叫来战地记者拍照写文,准备在国际上渲染。但当他们得知后,立即放弃了这一想法。下列对日军放弃该想法的原因的历史想象,合理的是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对华

②日本侵华行为遭到国际的一致谴责

③少年兵为与阵地共存亡而将自己绑在架上

④日军担忧中国人的凝聚力因少年兵事件更为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由左边往来,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这说明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南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D.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

17.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T业布局的调整

18.有文章指出,1917年9月布尔什维克在市杜马选举中得票率在彼得格勒占33.5%,而在5月仅为20%;在莫斯科区议会的选举中布尔什维克所获得的选票从7月的11%上升到10月的51%。材料不能说明

A.和平夺权仍有很大的可能性          B.布尔什维克党已掌握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岌岌可危          D.十月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19.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

分类

年份工农业

总产值

国家财政

收入

国民收入

总额

工业固定

资产

农业

总产值

粮食

产量

棉花

产量

1956年

100%100%100%100%100%100%100%
1966年

约200%

194.4%

近180%

300%124%111%161.7%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在经济领域进行了有效地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20.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凯恩斯的言论意在证明

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模式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C.罗斯福新政没有彻底缓解经济危机

    D.罗斯福建立新经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21.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南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后苏俄实施战时主义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22.2013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云谲波诡。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就破浪之势……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

A.世界面临着新的战争的威胁          B.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动荡的主因

C.南北差距扩大趋势有增无减          D.国际局势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3.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谈判后,多数中国光伏企业不必再缴纳高达47.6%的反倾销税了。欧盟委员会2013年8月2日正式批准了中欧双方就光伏产品达成的“价格承诺”协议,该协议于8月6日起正式实施。这一事件反映了

A.世贸组织在协调国际贸易争端中的作用

B.全球化趋势下,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

C.欧盟是联合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

24.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年份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43%37%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7%36%43%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2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 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4分)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8分)

(2)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1905年被废除的原因。(6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中期开始,由地方商业信托机构向议会请求修筑道路的大多得到批准,通过后,这些信托机构就被议会授予修建道路的权利并根据议会的法令向过往的行人车辆收取通行税,并将这笔收入用于道路保养的支出。18世纪下半期开始,英国在整个领域系统地颁布了有关收费修建及保养的法令。……在利兹,收费公路的修建依靠12位商人,最初安特利收费公路的托管人出借了1250英镑,其中5位利兹商人总共提供了1050英镑。当然,这种道路管理的创新制度也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反对通行税的时有发生。但总体上收税道路的修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700—1840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道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的折线图

“如果不是依靠它们的道路来运载,工业将会被推迟到铁路时代”,英国史学家迪恩如是评价这一时期英国公路的作用。

    ——摘编自《1750—1830年英国交通变革及其影响初探》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收费公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原因。(8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英国收费公路运作模式。(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该书的主题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方向。

    目  录

    第一章  经济改革战略探讨………………………………孟晓苏

    第二章  企业改革——经济改革的主线…………………厉以宁

    第三章  从企业承包制向股份制的转变…………………厉以宁

    第四章  国有资产的管理…………………………………厉以宁

    第五章  企业集团发展途径………………………………李源朝

    第六章  以增加科技投入的方式促进市场繁荣…………厉以宁

    第七章  ……………………………………………………李克强

    第八章  ……………………………………………………厉以宁

结束语  ……………………………………………………厉以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续写一条建议目录,并说明理由。(12分)(所提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历史试题参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ABDBACADBCADD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DDDBCCDDBD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 6题2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4分)

(1)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了集权;促进社会稳定。(8分)

(2)观点:八股取士危害甚于焚书坑儒;改革科举制,考察内容灵活,不限于治乱兴衰;借鉴唐宋考察诗赋、策论。(4分)

背景:君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阶层日益壮大。(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原因:八股取士束缚思想;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科举考试难以适应近代实用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需要。(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7.(14分)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开展,原料、商品等运输量大增。(4分)

原因:进行收费公路的修建与运营有利可图,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国家相关法律规范了公路的修建与运营,交通工具的进步及动力的革新等。(4分)

(2)略(可从正反两个方面评析,言之成理即可)(6分)

28.(12分)

答案示例:

建议:增加计划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结合一目;或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一目;或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目。

理由:经济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991年发展到关键时期,摆在中国改革者面前的问题是,要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的发展方向,继续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必须思考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只有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找准方向。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进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时期。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2分)

 

文档

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

湖南郡中学201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2.明代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