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总分 |
得分 |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 得分 |
一、选择题 |
A.欢愉(yú) 娴熟(xián) 肖像(xiāo) 和颜悦色(yuè)
B.明艳(yàn) 要塞(sè) 秀颀(qí) 锐不可当(dāng)
C.主宰(zǎi) 鲜腴(yú) 镌刻(juān) 坦荡如砥(dǐ)
D.蔓延(wàn) 古朴(pǔ) 悄然(qiāo) 重峦叠嶂(zh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轩昂 躁热 粗糙 油光可鉴
B.简陋 落弟 俭朴 筋疲力尽
C.窒息 仁慈 蒙昧 为富不仁
D.慰勉 畸形 愚钝 诚皇诚恐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B.《中国诗词大会》因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关注,要不要让学生每天背一首诗,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现在的电信诈骗案件如雨后春笋,行骗者手段之隐蔽,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防不胜防。
D.绵阳市广大政协委员自“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迅速响应,如行云流水般积极参与,下基层结穷亲、察民情、献良策,多渠道、多形式助力我市脱贫攻坚。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和周恩来是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 得分 |
二、句子默写 |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3)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4)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5)《饮酒》中达到了物我合一化境的句子是 , 。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国恒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三、综合性学习 |
丈夫之冠也( ) 人恒过 ( ) 达于汉阴( )
寒暑易节 ( ) 上自劳军( ) 天子且至( )
评卷人 | 得分 |
四、语言表达 |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1)___,___,___;(2)___,___,___。
评卷人 | 得分 |
五、现代文阅读 |
①百年前,宋高宗赵构为了躲避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逃至江南。随着朝廷的南迁,一些专供宫廷赏玩的植物,也从民间被收罗起来,移植到了南宋的都城杭州。其中有一种树姿优美、花香沁人的含笑花,特别受人青睐,能文能武的南宋抗金名臣李纲,就曾为这种花木专门作赋盛赞:“南方花木之美者,莫若含笑……”多么诗情画意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朵朵含笑凭栏凝采吐芳华的动人景象。
②含笑是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品种很多,植株的大小因此也相差甚远,从株高仅两三米的灌木到二三十米的乔木都有。当然,所有含笑属的植物,不论高大的乔木还是矮小的灌木,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植物形态特征,如树皮的颜色都是灰褐色的;叶片均为革质,呈狭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毛糙;都具有叶柄和托叶痕;花均单生于叶腋,花色纯白或淡黄,花瓣直立合抱,花期为 3~5 月。
③光从名字上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含笑是一种多么含蓄而羞怯的花卉了。的确,即便是在浓香四溢的时候,含笑的花朵也常常半开半合,绽而不放,显得特别矜持。正如宋代诗人舒岳祥所描写的那样:“半面羞藏袂,回头懒向人。清凉生夜气,冷淡见天真。此物悭开口,他花怯效颦。莫嫌容易落,笑罢总成尘。”
④含笑开花时这种似笑非笑、别具韵味的神态,特别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含蓄、内敛、端庄、雅洁等品格,因而含笑不仅赢得了这样一个雅致而又形象的芳名,还被赋予了“含蓄”和“矜持”的花语,成为高雅气质的一种象征。
⑤外表上看,含笑花并没有张扬的花型和艳丽的色彩,但其内涵并不平淡乏味,相反,它还拥有香蕉般的袭人浓香,因此常被民间俗称为“香蕉花”。每逢春暖花开时节,面对争奇斗艳的百花,含笑会把直沁心脾的芬芳毫不吝啬地吐露给大家。
⑥浑圆的树冠、葱茏的绿叶,还有苞润如玉、浓香扑鼻的花朵,使含笑成为庭院观赏、园林绿化和美化环境的理想树种。因其种类丰富,株型大小不一、高矮多态,花叶俱美、芳香扑鼻,可根据园林绿化的不同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应用,比如,作为绿地中的观赏乔灌木可成片群植于景观边界;也可将其间植于疏林中,与落叶大乔木搭配造景;还可以盆栽,摆放于城市广场和休闲绿地中,起到绿化效果;或用于景观小品点缀,配植于假山后,或栽于休憩亭旁,或用于行道树绿化,不但能耐一定程度的低温,还能吸附大量的粉尘。
⑦擅长撰写植物散文的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一篇题为《百年含笑》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乡间的庭院,一个老人带我去看一棵百年的含笑花,说那是他的父亲亲手栽植的。那百年含笑的高大使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们平常看到的含笑花只有几尺高,百年的含笑花竟有两三丈高。更令人惊奇的是,那棵高大的含笑,花朵开得密密麻麻,香气之盛有如一座香水工厂,方圆几尺的地上都被洁白的含笑花瓣铺满了……”
⑧没错,我们平常在城市的公园里、绿地中见到的,大多是灌木型的含笑品种;但是在农村乡间,你会发现,其实含笑品种更多的是植株高大的乔木,如峨眉含笑、乐昌含笑、香子含笑、深山含笑,等等,植株的高度均可长到 20 米以上。不过,林清玄笔下的这株洁白的花瓣铺满了一地的“百年含笑”,应该是深山含笑或者白花含笑,而非峨眉含笑,因为大 部分含笑的花色是白的或者淡黄色的,峨眉含笑的花却是黄灿灿的。
⑨除了花色比较特殊之外,峨眉含笑的花瓣也要比其他品种的含笑多。大部分品种的含 笑花瓣都有 9 片,最少的只有 6 片花瓣,而峨眉含笑的花瓣通常有 12 片。因此,峨眉含笑的花瓣形状,相对来说也就比较狭长。
⑩含笑本就是一种优质的园林花卉树种,峨眉含笑高大优美的树冠、青翠茂密的枝叶、金黄鲜艳的花色和令人陶醉的芳香,使其观赏价值更胜一筹,成为城乡绿化的名贵树种。每当盛花时节,峨眉含笑催芳吐翠,绿叶黄花相映成趣,独特的景致令人印象深刻。
(11)当然,峨眉含笑的与众不同并不仅仅体现在花型、花色上,最让人对其刮目相看的,是其种质资源的稀缺。峨眉含笑为我国特有种,其分布范围狭窄,仅限于四川盆地边缘岷江上游的灌县、什邡,青衣江流域的荥经、雅安、峨眉、洪雅,大渡河下游的峨边、沐川,以及东南部的古蔺、南川和湖北西部利川等地海拔在 700~1600 米的森林之中,且呈零星散生。因此,要想见识到荣枝参天的峨眉含笑,必须得去巴蜀大地。
(12)峨眉含笑,别称威氏黄心树、峨眉白兰、黄木兰,属残遗树种,对于研究木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等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13)作为观赏性极高的名贵树种,这种珍稀美木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价值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不仅在江浙、上海一带已广泛引用到城市绿化上,而且还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过园林植物铜奖。
(14)除了可供研究和观赏之外,峨眉含笑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值得人们去推广与开发。其木材纹理平直,结构细密,木质好,易加工,是制造车船、家具、板料、乐器、图版、雕刻等的上佳材料。峨眉含笑的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容易繁殖,是一种速生的常绿阔叶用材树种。其花、叶和种子都富含芳香油脂,花、叶可提取浸膏,种子可榨取工业用油。
(15)峨眉含笑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其树皮和花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等医载, 峨眉含笑的性味辛、温,性平归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清热解毒,行气化浊,止咳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含笑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天然植物精华,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又能松弛紧张的神经,具有安神解郁作用, 有助于镇静身心,去除紧张、烦躁的情绪,恢复身心的平衡;还能凉血解毒,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提高新陈代谢,从而振奋精神,激发活力,消除疲劳,护肤养颜。
(16)正因峨眉含笑有这么多的经济价值,结果便成为滥伐对象,致使本就非常狭窄的分布区内的植株越来越少;加上峨眉含笑的自然结实率也不高,更新困难,极易被其他阔叶树种更替, 因而陷入灭绝的危险境地,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品种。
8.阅读全文,请概括含笑具有哪些特点。
9.文章开篇所写的故事,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10.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选取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11.自然界很多花草树木有独特的寓意,如牡丹有雍容华贵的寓意,请你再举一例并说明其寓意。
评卷人 | 得分 |
六、诗歌鉴赏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 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1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
评卷人 | 得分 |
七、文言文阅读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方七百里 方:地方
B.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C.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D.一厝朔东 厝:安放,放置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 自以为大有所益
B.告之于帝 闻之于宋君( )
C.面山而居 而山不加增
D.操蛇之神闻之 河阳之北
1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A.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B.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将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C.用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D.用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将要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1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甲)孟子曰: “……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⑦;得志与民由⑧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①之上。庄子曰:“鯈鱼③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⑤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④。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2)从容:悠闲自得。3)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4)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5)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1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以顺为正者 正: ②是鱼之乐也 是:
19.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天下/之正位 B.富贵/不能淫
C.固不/知子矣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评卷人 | 得分 |
八、作文 |
题目一:请以“生活需要 ”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请以“ 文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写出你对文明的理解,写出你心中最美的风景。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有真情实感。 (2)如选题一将题目补全。(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4 )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5)不少于600字。
参
1.C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肖像(xiāo) -(xiào); B.要塞(sè)-(sài);C.正确; D. 蔓延(wàn) -(màn)、悄然(qiāo) -(qiǎo)。据此,答案为C。
2.C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这样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躁”写作“燥”;B项“弟”写作“第”;D项“皇”写作“惶”。
3.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A.正襟危坐: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与语境不合,使用错误。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C.雨后春笋:春天下过雨后竹笋长得又快又多。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蓬勃发展。褒贬误用。D.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适用对象错误。据此,答案为B。
4.C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C.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5.(1)似曾相识燕归来(2)微动涟漪(3)浑欲不胜簪(4)欲辨已忘言(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燕、涟漪、簪、辨、东篱、拂士”等字词容易写错。
6.冠:行冠礼 过:犯错误 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易:更替 劳:慰问 且:将要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丈夫之冠也”中的“冠”是名词动词,“行冠礼”的意思;(2)“人恒过”中的“过”是动词,“犯错误”的意思;(3)“达于汉阴”中的“阴”是指“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4)“寒暑易节”中的“易”是古今异义词,“交换,更替”的意思;(5)“上自劳军”中的“劳”是“慰问,犒劳”;(6)“天子且至”中的“且”是古今异义词,“将要”的意思。
7.示例:美在戏曲(1分) 生旦净丑 演绎悲欢人生(1分)美在文学(1分) 诗词曲赋 抒写灿烂文化(1分)美在汉字(1分) 点横撇捺 记载悠久文明(1分)美在建筑(1分) 亭台轩榭 尽显精巧布局(1分)
【解析】
试题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 ①研究和观赏价值高;②经济和药用价值大。
9.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说明对象含笑。内容上:通过讲述宋高宗南迁使原本专供宫廷赏玩的植物被民间收罗移植的故事,引出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含笑,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吸引读者注意力。
10. 【答案一】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峨眉含笑与其他品种的含笑的花瓣数量进行比较,体现出峨眉含笑与其他品种的含笑的不同之处。【答案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出其他品种的含笑与峨眉含笑的花瓣数量的具体数据,简洁明了地说明了峨眉含笑的不同与特殊。
11. 玫瑰代表着爱情。 康乃馨:寓意爱和关怀。 百合:寓意纯洁。
【解析】
8.总体: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通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并概括符合题意的内容即可作答。文章第14自然段的首句是一个过渡句,从“除了可供研究和观赏之外,峨眉含笑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和药用价值”中即可提炼出含笑的特点:研究和观赏价值;经济和药用价值。据此概括作答。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表达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出下文,对说明对象的具体说明等。结合本文所写的故事内容来看,主要讲述宋高宗朝廷南迁的故事,从而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用生动的故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上看,还起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
10.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中画线句子“大部分品种的含笑花瓣都有 9 片,最少的只有 6 片花瓣,而峨眉含笑的花瓣通常有 12 片”,将“峨眉含笑”与“其他品种的含笑”的花瓣数量进行比较,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峨眉含笑的不同,突出其独特之处。据此理解作答。
11.试题分析:本开放性试题。依据平时的阅读和积累的有关“花语”的内容作答即可。如:玫瑰的花语用来表示爱情;康乃馨代表着爱和关怀。答案是多元的。
12. C
13. 示例: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解析】
1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C项有误。“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有误,应是指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另外“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也不当,应营造出一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据此,答案为C。
13.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诗句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也可以从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赏析。语句把黑云喻敌军,并以“甲光”“金鳞开”相对,写出了两军对垒的场景,突出情势的危急;还可以从诗人所抒写的感情角度去赏析诗句。通过描绘两军对垒的情势,用“甲光向日金鳞开”表现将士们严阵以待,突出地表现了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答案是多元的,答题时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4. A
15. D
16. A
17. C
【解析】
14.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本题A项“方七百里”中的“方”是“方圆,指面积”,不是“地方”。故答案为A。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选项中“以”分别为“凭借”和“认为”;B.选项中的“于”的意思分别为“给”和“被”;C.选项中的“而”分别是“表修饰”和“表转折”;D.选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故选D。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和对内容的理解。A项,正确。语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中的“以”是“凭,凭借”的意思,“且”是“况且”。据此,BCD三项均有错误。故答案为A。
1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愚公之妻所说的话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是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的主张。据此,C项中的“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C。
【点睛】
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18. (1)准则,标准(2)这
19. C
20.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解析】
18.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是”是“代词,这”;“正”是古今异义词,“准则,标准”的意思。
19.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C项“固不知子矣”的意思是:所以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依据“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可知,正确的句读是:固/不知子矣。据此,答案为C。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子(你)、安(怎么)知(知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点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参考译文:
【甲】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乙】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哪里知道鱼儿的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1.范文:
文明
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孕育了13亿多人,才到了今天兴旺发达的社会,虽然没有其他国家那么发达,但已经比原来好多了。
文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和谐的氛围,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见到了陌生人,你说话很脏,那么陌生人就会离你而去或者是朋友。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我们都应以文明的方式和他们交往。无论到了那里,我们还得以文明的方式去和他们相处。”老师曾经给我们说过他的这样一个故事:他在上大学的时候,正上课的时候,他的钢笔掉了,他让他前面的那个人帮他见一下,他说:给我拾一下,结果那个人没有理他,老师的同桌东西掉了,他还是让他的前面那个人帮他拾的,但是人家说是帮我拾一下,拾完之后还说了声谢谢,老师前面那个同学就说看人家说话多有礼貌,老师很不好意思。这也说明了文明。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小而不为,老来何为?”作为学生,除去学习,学会做人更是重要的一课。文明礼貌就是做人的前提。遇到师长、同学,主动问好;上下楼梯,人多拥挤,注意谦让;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物,不乱写乱画……一件件小事,折射的却是“文明”二字。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人人都能讲文明,有礼貌,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文明伴我们一起成长!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生活需要 ”。题目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在现实中,生活需要的东西太多,如:生活需要食物;生活需要坚强等。可以是好的方面,也可以是不好的方面。如:生活需要爱;生活需要挫折等。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幻的,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的。总之,凡是生活所需,都是可以入文的。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补填文章的题目,叙写一段深有感触的故事,也可以阐述自己对生活的认知或感悟。作文时,要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文题适合各类体裁作文,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体裁作文。(2)这是一篇话题作文,话题是“文明”。首先要明确概念,什么是文明?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从这点来看,这个题目的写作范围太大。所以,在作文时就要缩小写作的范围,不要去求其“大”,要从一个点来写与“文明”相关的人、事、物等。如:文明的行为、文明的语言、文明的礼仪等。由“文明”自然也会想到“野蛮”,“文明”就是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就是摆脱野蛮的过程。也可以从“文明促进发展,野蛮阻碍进步”“崇尚文明,摈弃野蛮”“传播文明,驱除野蛮”等方面来立意。总之,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抒写自己熟悉的与“文明”相关的素材,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作文。
【点睛】
(1)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2)要想写好话题作文,要善于“化大为小”。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写文章,那样内容就会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首要任务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