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高三地理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02:22
文档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高三地理试题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知识讲解]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
推荐度:
导读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知识讲解]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第5讲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纲要求]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知识讲解]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3.地球公转速度

(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3)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在公转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①地球是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因此,地球公

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不重合,它

们之间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ˊ。

②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而

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在变,这就引起了太阳

直射点纬度位置的周年变化。

2、黄道与地球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此交点位于最北是夏至,最南为冬至,位于赤道为春秋分。

3.黄赤交角的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

(3)四季更替。

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2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

秋(9、10、11月)、冬(12、1、2月)。

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

12月22日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次年12月22日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A    B    C     D       A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A

D

C

A

B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能力训练]

1.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

持续天数。( )

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速度
1月初(近日点)

1.471亿km

61′/d

30.3km/s
7月初(远日点)

1.521亿km

57′/d

29.3km/s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         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       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右图是西半球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如果这一天是夏

至日,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月21日12时        B.6月22日12时

    C.6月21日8时        D.6月22日21时

如图所示为6月22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

长),回答3—6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4.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右偏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上空最容易出现极光现象的地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三个月后,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与目前四地昼夜长短情况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如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完成7—10题:

7.此刻北京时间是        (    )

A.10:00    B.14:00    C.08:40    D.15:20

8.①②两地经度相同,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此刻的

太阳高度        (    )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9.E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     C.极夜    D.极昼

10.①地位于

A.中国        B.德国    C.哈萨克斯坦  D.伊拉克

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

(如右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

活动方式。据此回答11~13题。

11.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

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26′    B.35°    C.66°34′    D.55°

12.下列地区中,使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13.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到最大值时    (    )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    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读右地球五带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若①地位于乙带,②地位于甲带,则正确的是(    )

A.①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比②地小

B.②地太阳辐射强度不一定比①地大

C.①、②两地所处自然带不可能相同

D.①、②两地季节不可能相同

15.若有①、②两地分处两个日期,则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有可能在同一条经线上

B.①、②两地不可能钟点(时刻)相同

C.①、②两地可能地理位置相同

D.①、②两地不可能同时日出

16.某日,当整个西半球正好全球进入“夜半球”时,一艘科学考察船上的船员突然发现在烈日下,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此时,印度半岛正值晴燥的热季,请回答:

(1)这时,考察船所在的地理位置是                                           。

(2)这时,北京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

(3)此时,为什么印度半岛出现晴燥的热季?                                 。 

17、读右图”极地投影太阳光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日期是        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abc是晨昏线,其中晨线为         段。

E

(3)此时A、B、D、E四地的地方时应是       、      、        、         。

(4)此时A、E昼夜长短是A昼长     小时,E昼长        小时。

(5)再过三个月,B地处在     季节。  

[参]

1、C  2、D  3、A  4、D  5、B  6、A  7、D  8、A  9、D  10、C  11、B  

12、C  13、A  14、B  15、A  

16.(1)0° 70°E  (2)3月21日或22日15时   (3)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由于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山脉等阻挡,难以受亚洲冬季冷空气影响;风向从吹向海洋,空气干燥,天气晴朗。

17、(1)6月22日   45ºW,23º26´N  (2)bc  (3)A15时,B6时,D21时,E12时 (4)24  12  (5)初秋

文档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高三地理试题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5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纲要求]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知识讲解]一、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