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江西师大附中2009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04:52
文档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江西师大附中2009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卷命题:占小华审题:朱澄能2008.11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间谍碟片喋血最后通牒B.笨拙罢黜茁壮咄咄逼人C.喑哑谙熟暗淡黯然失色D.婢女裨益稗草纵横捭阖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错误最少的一组是()A.寂漠儒弱遍体粼伤故名思义B.尴尬引深毛塞顿开坷坷碰碰C.志哀深遂咬文嚼字奈人寻味D.虔诚矗立殃及池渔耿耿于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梁漱溟凭一时义气,顶撞了老朋友毛润之,引发众怒,
推荐度:
导读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卷命题:占小华审题:朱澄能2008.11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间谍碟片喋血最后通牒B.笨拙罢黜茁壮咄咄逼人C.喑哑谙熟暗淡黯然失色D.婢女裨益稗草纵横捭阖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错误最少的一组是()A.寂漠儒弱遍体粼伤故名思义B.尴尬引深毛塞顿开坷坷碰碰C.志哀深遂咬文嚼字奈人寻味D.虔诚矗立殃及池渔耿耿于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梁漱溟凭一时义气,顶撞了老朋友毛润之,引发众怒,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卷

命题:占小华    审题:朱澄能         2008.11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间谍        碟片    喋血    最后通牒

B.笨拙        罢黜    茁壮    咄咄逼人

C.喑哑        谙熟    暗淡    黯然失色

D.婢女        裨益    稗草    纵横捭阖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错误最少的一组是(   )

A.寂漠        儒弱    遍体粼伤    故名思义

B.尴尬        引深    毛塞顿开    坷坷碰碰

C.志哀        深遂    咬文嚼字    奈人寻味

D.虔诚        矗立    殃及池渔    耿耿于怀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漱溟凭一时义气,顶撞了老朋友毛润之,引发众怒,大家几乎要把他赶下发言台。

B.狗既很聪明,通人性,也很勤勉,不管主人总能不离不弃;所以深得人们喜欢。

C.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崛起于东方,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D.小说《圆青坊老宅》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平凡的生活,传递出那个南方小城骚动不安的特殊气氛。

4.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怡红院中,贾宝玉对晴雯是看得最重的、最不忍伤害的一个丫环。

B.守住心灵的月亮,我们才能让心灵的月光变得更柔美,更博大。

C.一个有道德的社会必然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成为一个好人的自觉。

D.被埃及人称为灵魂的毒药与解药保管室的图书馆,似乎正在被信息技术推向衰亡。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来无事,有时也看看凤凰台的专栏节目《李敖有话说》。

B.“四物汤”被中医界称为“妇科养血第一方”,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四味药组成。

C.这本纪念册里都是“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名家给小滢的真情留言。

D.目前,全球的目光都在关注这次华尔街金融风暴何时才能平息?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摇滚乐最早出现在五十年代的美国。它与欧美的后现代主义语境有一定的关系,是当时流行音乐的派生物。一九五五年,一个名叫比尔·黑利的青年在吸收了美国乡村音乐与黑人音乐的元素以后,创作了一首题为《整日摇摆》的歌曲,令数千万青年男女为之倾倒,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

②与中国流行音乐早期发展的进程相类似的是,俄罗斯摇滚乐最初是通过“走私”的方式传入的。当时的苏联官方认为,摇滚乐属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生活, 是资产阶级道德沦丧的体现。因此,拒绝进口一切来自欧美国家的摇滚乐唱片。不少音乐爱好者经常在苏德边境从一些走私商人那里购得磁带和黑胶唱片。七八十年代的俄罗斯青年,在接过传统的行吟接力棒以后,在欧美摇滚音乐的刺激下,着意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摇滚音乐。

③综观俄罗斯摇滚音乐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俄罗斯的摇滚大多属于慢摇滚性质,这或许与该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有关。在具体的创作中,他们结合了美国摇滚、俄罗斯传统谣曲、拉丁音乐和爵士乐的元素,然后,加入重金属和朋克的思想,由此形成了颇具俄罗斯特色的摇滚诗。于是,摇滚不仅是一种新音乐的形式,它同时还意味着一种新的思想,其中混杂了虚无主义、无主义和个人主义等各种元素。诗人们以最为大众化的方式传播前卫、先锋的精神,表达他们对既存的规范、制度和秩序的反叛,以及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意义世界的呼唤。

④值得注意的是,欧美摇滚歌手大多出身于底层,不少人原本就是流浪汉、无产者,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知识、文化的厌恶。而俄罗斯接受摇滚的最早一批人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来自理工科院校,个别人甚至是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这使得他们的创作在反文化、反机械文明的同时保留了一定的文化和理性特征,避免了因彻底的颓废行为而造成的非理性、偏激、极端和虚无,从而以一种略显折中的方式告诉人们,摇滚并不只是歇斯底里的吼叫和莫名其妙的发泄,更不是无意义的噪音。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悖论式的糅合,那些粗犷的嚎叫在呼唤强力的缝隙中也间或夹杂了哀婉的叹息,一些失望的怨诉和讽喻依然保存了终极的希望。

(《天堂只是狗的吠叫》节选)

6.关于摇滚乐的诞生,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其得名与一首题目叫《整日摇摆》的歌曲有关。

B.摇滚乐是当时流行音乐的派生物,诞生的时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C.为摇滚乐的诞生开创先河的是一个名叫比尔·黑利的青年。

D.摇滚乐吸收了美国乡村音乐与黑人音乐的元素,与欧美的后现代主义语境关系最密切。

7.下列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因为文化思想的差异,摇滚乐最早遭到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官方的抵制。

B.摇滚不仅是一种新音乐的形式,它同时还是一种新的思想,有着一种反叛精神。

C.为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摇滚音乐,俄罗斯青年着意背叛俄罗斯诗歌的行吟传统。

D.可能是因为民族的艺术欣赏习惯的影响,俄罗斯的摇滚大多属于慢摇滚。

8.以下各项根据原文内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罗斯摇滚乐和中国流行音乐,最早都是以“走私”的方式从外民族传入的。

B.任何外来文化在传入本民族之后,都必然会打上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烙印。

C.无论是哪个国家,所有的摇滚乐歌手都表现出对知识、文化的无比厌恶。

D.摇滚乐里固然有歇斯底里的吼叫和莫名其妙的发泄,但也有终极的希望。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初,上(唐太宗)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实指玄武门诛李建成、李元吉事件),语多微隐,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季友、叔牙皆鲁庄公之子)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八月,以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大亮身居三职,宿卫两宫,恭俭忠谨, 每宿直, 必坐寐达旦。房玄龄甚重之, 每称大亮有王陵、周勃之节, 可当大位。初,大亮为庞王兵曹,为李密所获,同辈皆死,贼帅张弼见而释之,遂与定交。及大亮贵,求弼,欲报其德,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赀以遣弼,弼拒不受。大亮言于上,乞悉以其官爵授弼,上为之擢弼为中郎将。时人皆贤大亮不负恩,而多弼之不伐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莫不希风顺旨            希风顺旨:顺从皇上的旨意

B.即命削去浮词                浮词:浮华不实之词

C.季友鸩叔牙以存鲁            鸩:一种毒酒

D.多推家赀以遣弼            遣:馈赠,赠送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知前日之恶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B.何所信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C.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        敛赀财以送其行

D.上为之擢弼为中郎将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下列各项全都能表明君臣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

①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

②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

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

④宿卫两宫,恭俭忠谨, 每宿直, 必坐寐达旦

⑤贼帅张弼见而释之,遂与定交

⑥大亮言于上,乞悉以其官爵授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④⑤⑥        D.③④⑤

1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坚持要读“史官所记”,是为自己后来更好地治国提供借鉴。

B.房玄龄与朱子奢都反对太宗看“史官所记”,主要是为了保证记史的真实。

C.唐太宗对房玄龄等没有如实记录玄武门事件非常愤怒,责令他们重写。

D.身居三职的李大亮为报张弼的知遇之恩,到处寻找隐匿不张扬的张弼。

四、(24分)

13.把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史官不虚美,不隐恶。(2分)

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5分)

③时人皆贤大亮不负恩,而多弼之不伐也。(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第一句中的“争”字实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处?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5.填空(8分,每空1分)

(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和《          》,我国明代剧作家      著有“临川四梦”,被后人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金风玉露一相逢,                   。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将进酒》)

五、(21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任务16---19题。

春 之 怀 古

张晓风

    ⑴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⑵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的。

    ⑶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⑷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 “春”。

    ⑸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⑹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⑺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6.“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何作用?(6分,每点2分)

17.张晓风写春,用语巧妙,请简析以下两句话的妙处。

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4分)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2分)

18.文章以“春之怀古”为题有着怎样深刻的含义?(5分)

19.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为了思路的清晰,作者特意在每一段都设置了一个领起句,使得全文一气呵成。

B.作者用诗一般的笔触,多角度、多色彩、多层面地描绘了春天的妩媚与温情。

C.第4段关于春天名字由来的描写,作者更是构想独特,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和冲击。

D.“冷脸”“荒村”“枯梗”等残败的意象选择与文章欢快、明媚的风格不太协调。

E.文章先扬后抑,到最后才真正表露出其写作意图,随即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六、(9分)

20.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大河沟苍凉寂寞,高古深沉。站在河边俯瞰,               ,我游历过许多大江大川,但从没有像见到大河沟所感受到的那种从心底涌起的亲切与感动。

1夜半梦醒,还隐约听到河水的流动声

2不绝于耳的咆哮声似向天地展示着惊心动魄的豪迈气势

3空气中也弥漫着河水与黄土交融后散发的独特气息

4每到夏季,上游下了暴雨,山洪顺河沟奔腾而下,激流汹涌,波涛澎湃

5一阵冷风飒然拂面,令人头晕目眩,有一种要从半空飞坠下去的感觉

21.把下面几个短句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相关信息)(5分)

①《论语兵话》不仅仅是讲个人修养问题,也论及国家及战争名义。

②《论语兵话》的出版得到了当时军界要人的大力支持。

③《论语兵话》的重点是论述作者对教育、士兵教育方面的意见。

④《论语兵话》的作者西川虎次郎(1867――1944),是日本的陆军中将。

⑤《论语兵话》是一个日本军人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而作的心得。

七、(60分)

22.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人问一个农夫,是不是种了麦子。农夫回答:“没有,我担心天不下雨,会遇到旱灾。”

那个人又问:“那你种棉花了吗?”农夫说:“没有,我害怕会有虫子,被虫蛀了。”

于是,那个人又问:“那你种了什么?”

农夫说:“什么也没有种,确保安全。”

你读后对此有何看法?它又会引发你哪些联想?

请全面理解该材料的意思,自拟题目,自己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答案选B分别读zhuō\\chù\\zhuó\\duō.

A均读dié.  C分别读yīn\\ān\\àn\\àn.  D分别读bì\\bì\\bài\\bǎi.

2.答案选D渔-鱼。A漠-寞  儒-懦  粼-鳞  故-顾。

B深-申  毛-茅  坷坷-磕磕。

C遂-邃  奈-耐。

3.答案选B.A“义气”应为“意气”。C“侧目”表敬畏害怕。D“芸芸众生”指众多的普通人,不能用“一群”修饰。

4.答案选D.

A句式杂糅,删去“一个丫环”。        B搭配不当,“月光”不能说“更博大”。

C成分残缺,应在“成为”之前加“有”。

5.答案选B.A“李敖有话说”只能用双引号。C“往来无白丁”后的句号去掉。D最后的问号应为句号。

6.答案选D,“关系最密切”错,原文只讲“有一定关系”,没有比较,不能说“最密切”。

7.答案选C,“背叛俄罗斯诗歌行吟传统”错,综合原文看,俄罗斯青年继承原吟唱传统,使俄罗斯摇滚颇具民族特色。

8.答案选C,“所有的摇滚歌手都表现出对知识、文化的无比厌恶”错,欧美歌手中也只是“不少人”会这样,而俄罗斯的歌手有极多一部分则保留了一定的文化和理性特征。

9.答案选C。鸩,名词作动词,用鸩酒毒死。

10.答案选C,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A前者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后者为助词,取消句子性,不译。B前者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后者也是句末语气词,但表推测,可译为“吧”。D前者是介词,表目的,可译为“为了”;后者也是介词,但表对象,可译为“替”。

11.答案选B第句是太宗为自己杀死兄弟找的借口,第⑤句只写了张弼对李大亮的知遇之恩,第⑥句是表现李大亮的知恩图报。

12.答案选C“非常愤怒”错,属无中生有;“责令”也用语太重。

13.①史官不虚饰美化(1分),也不隐匿罪过(1分)。

②我私下担心(1分)到了曾孙、玄孙之后偶有(1分)并非最明智(1分)的君主,掩饰过错(1分)袒护短处(1分)。

③当时人都称赞(1分)李大亮不负恩情,也赞扬(1分)张弼不自我炫耀(1分)。

译文:起初,太宗曾对以宰相身份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说:“前代史官所记的吏事,都不让君主看见,这是为什么?”答道:“史官不虚饰美化,也不隐匿罪过,如果让皇上看见必然会动怒,所以不敢进呈。”太宗说:“朕的志向不同于前代君主。朕想亲自翻阅当朝国史,知道先前的过失,以作为以后的借鉴,希望你撰写完成后上呈给朕看看。”谏议大夫朱子奢上书言道:“陛下身怀圣德,行动没有过失,史官所记述的,按理都是尽善尽美的事。陛下惟独要翻阅《起居注》,这对史官记事当然无所损失,假如将此规定传示给子孙后代,恐怕到了曾孙,玄孙之后偶有并非最明智的君主,掩饰过错袒护短处,史官必然难以避免身遭刑罚诛戮。如此下去,则史官们都顺从旨意行事,远避危害,那么悠悠千载的历史,有什么可相信的呢?所以说前代君主不观看国史,正是为了这个缘故。”太宗不听其谏言。房玄龄便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改成《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癸巳(十六日),书写成,呈上太宗。太宗见书中记载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用辞多隐讳曲折,便对房玄龄说:“历史上周公诛灭管叔、蔡叔以定周朝,季友毒死叔牙以保存鲁国,朕当年的所作所为,正与此类似,史官有什么可隐讳的!”立即命令删削浮华之词,秉笔直书杀李建成、李元吉事。

八月,任命左卫大将军、太子右卫率李大亮为工部尚书。李大亮身居三项要职,宿卫两宫,谦恭忠正谨慎,每次护卫值勤,必定坐着假寐直到天亮。房玄龄非常敬重他,多次称李大亮有王陵、周勃的气节,可以担当大的职位。起初,李大亮为庞玉的兵曹,被李密抓获,原来的同伙都被处斩,大将张弼见李大亮而将其释放,二人遂定交情。等到李大亮身居显贵,开始寻找张弼,想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张弼当时官做将作监丞,自己隐匿不说。李大亮在道上遇见张弼而认出他来,扶着张弼掉泪,并将自己的家产送给张弼,张弼拒不接受。李大亮将此事上禀太宗,请求将自己的官职爵位全都授予张弼,太宗为了李大亮的缘故提拔张弼为中郎将。当时人都称赞李大亮不负恩情,也赞扬张弼不自我炫耀。

14. “争日月”,像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1分),写出了远赴他乡的游子那归家心情的迫切(2分)。

拟人(1分),作者本预期在秋天来临之前回到洛阳,可是却被秋风占了先手(1分);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不满(1分)。 

15.(1)《哈姆雷特》,汤显祖(2)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3)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余散尽还复来

16.从结构上说,它是文章的线索;从内容上说,它告诉我们文中描绘的是过去的春天;从感情上说,它强烈地表示了作者对曾经美丽的春天的怀念。

17.巧用比喻(1分),既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如虹的气势(1分),又表现了春天因人们的虔诚企盼与祝祷而显得更加美丽(2分)。

巧用比喻和拟人(1分),突出表现了春天里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1分)。

18.首先涵盖全文(1分),提醒读者作者描绘和怀念的是已经远离我们的古时美丽的春天(1分);同时又委婉含蓄地表示了对现在春天的不满(1分),引导大家探讨其根源:环境的污染使得春天已不再美丽(2分)。

19.答案选AD.A“每一段”错,第6段就没有。D“不太协调”错,用这些意象就是要与其它意象对比,以突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20.⑤④②①③,先依据“俯瞰”按第⑤句排在最前面,然后将剩下四句按内容分成⑤②、①③两组,最后根据第①句中的“还”字,将①③这一组放在最后。

21.《论语兵话》是由日本的陆军中将西川虎次郎(1867――1944)(1分)在当时军界要人的大力支持下(1分),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创作的(1分)、重点论述作者对教育、士兵教育方面的意见的(1分)、不仅仅是讲个人修养问题,也论及国家及战争名义的心得(1分)。

文档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江西师大附中2009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卷命题:占小华审题:朱澄能2008.11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A.间谍碟片喋血最后通牒B.笨拙罢黜茁壮咄咄逼人C.喑哑谙熟暗淡黯然失色D.婢女裨益稗草纵横捭阖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错误最少的一组是()A.寂漠儒弱遍体粼伤故名思义B.尴尬引深毛塞顿开坷坷碰碰C.志哀深遂咬文嚼字奈人寻味D.虔诚矗立殃及池渔耿耿于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梁漱溟凭一时义气,顶撞了老朋友毛润之,引发众怒,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