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年度高中语文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9:04:14
文档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年度高中语文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新)

课题美的发现,学会抒情课时1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阅读鉴赏F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回顾有关抒情的知识,如抒情的概念、角度、手法、等。2、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明确抒情要有真情实感。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重、难点1、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重点)2、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难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推荐度:
导读课题美的发现,学会抒情课时1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阅读鉴赏F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回顾有关抒情的知识,如抒情的概念、角度、手法、等。2、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明确抒情要有真情实感。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重、难点1、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重点)2、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难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课题美的发现,学会抒情课时1授课班级
考点、知识点

阅读鉴赏F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回顾有关抒情的知识,如抒情的概念、角度、手法、等。

2、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明确抒情要有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重点)

2、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难点)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一.美是什么?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 

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请你按所给例句形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二、什么是抒情?

所谓抒情,顾名思义,就是抒发感情。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其中有着作者的主观爱憎。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 

又称直抒胸臆法。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毫无遮掩地袒露。

   2、间接抒情

•   ①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 ②托物言志 :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③融情于事 :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④融情于理: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

积累常识

自己检测

相互检查

学生阅读例文,

整体感知

学生合作探究

阅读归纳

二、学生分析

   对于一名高一新生来说,让他们学会抒情这种写作手法不难,难的是抒发真情实感,情感有寄托物。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 

环节二:自主学习 

   请探讨:

1.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2、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请你按所给例句形式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环节五:重点突破:研习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就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 );思念远征的爱人竟宣称“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王风·黍离> )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撼人心。

关汉卿的<[双调]·沈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古典诗词中写送别之情的篇章不少。如柳永<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所写情景与此曲相似。但此曲表情如此率真,语言如此质朴自然,与大多数委婉之作,截然有别。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因事缘情

如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又如白居易的<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站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首绝句,乍读只是平淡的征途纪事,顶多不过表现白与元交谊甚笃,爱其人而及其诗而已。其实,这貌似平淡的二十八字,却暗含着诗人心底的万顷波涛。可贵的友情,可泣的共同遭际,诗中一句不说,只是让读者自己去寻觅包含在春雪秋风中的人事深沉变化,去体会诗人那种沉痛凄怆的感情。这正是所谓“言浅而深,意微而显”。

   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如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描绘春雨夜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抒情方式哀景哀情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再如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乐景哀情:《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绝句二首》“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碧绿的江,青葱的山,火红的花,洁白的鸟,这春末夏初的景色不可谓不美,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再如唐代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意盎然的美景反衬出少妇内心的哀怨、凄凉。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杏花,绚丽而脱俗,傍水杏花,更是风姿绰约,神韵独绝。本诗写临水开放的杏花,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作者淡然心境,高洁人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倔强个性的体现。

抒情方式咏史抒怀

如张可久的《 [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刘禹锡的《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衣冠往来的乌衣巷,而今已经荒凉冷落,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环节六:课堂提升  

归纳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1)要有真情实感。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感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朱自清写《背影》,是因为他父亲的一封来信,说自己“膀子痛得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这深深触动了朱自清对老父亲的感情,才回忆起十年前车站送别的一幕。

2)情感要有寄托。从上面几段文字还可以看出,抒情总是跟记叙或议论结合在一起的。《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跟颂扬刘和珍的伟大精神、控诉反动当局杀学生结合在一起;《白杨礼赞》赞颂的是抗日军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便直说,便借描写白杨树来抒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借景抒情”“托物抒情”。抒情切忌空泛,只会“啊”“呀”的呼喊是不能感动读者的。

3)在语言表达上,适当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加强气势。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加强文章的抒情色彩,还可以为你的文章大增亮色,吸引阅卷老师。

环节七:练习

生命中常有一份感动会在你心中油然而生:“他乡遇故知”会使你顿觉友情的美好;“风雪夜归人”会让你倍感亲情的可贵;“久旱逢甘霖”会令你体验如获至宝的惊喜;“金榜题名时”则让你收获“智慧的人生是美丽的”这样的启示。请以“美丽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织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议论。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不少于800字。

环节八:课外链接:  

枯叶蝶与荆棘鸟

紫蝶

不经意间看到了一张枯叶蝶的照片——那简直就是一片枯叶,灰黄的翅翼状若栀子叶,毫无生气地停歇在一枝枯茎上。它没有彩蝶娇艳如花的容颜,没有彩蝶轻盈曼妙的舞姿,也没有彩蝶轻纱般精巧华美的翅翼,更没有彩蝶临风微颤的金色触须……一只彩蝶所应有的一切,它都没有,与生俱来的只是这么一身憔悴的装束。它是蝶,一只失去了美丽的蝶——似乎它已不再是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蝶,而只有一个听起来凄美而又形象的蝶的名字……

为了生存,它放弃权所有的美丽,宁愿在同伴们五彩斑斓的翅影里飘逝成一道枯黄而又孤单的弧线,宁愿在同伴们飞扬翩跹的舞蹈中,坠落成一片毫无美感可言的桔叶。

它很明智,仿佛一个恬淡隐忍的智者,一个在天下大乱时闲居深山的隐者。它果断地用美丽换取生命。其果断干脆,可敬可叹!

然而,不知当它栖息在枯枝上,悠然地呼着自由的空气时,是否会怀念那缤纷的身影?是否会记起那摇曳的舞姿?它是否会从心底隐隐泛起一声怅然的叹息。

枯叶蝶,一种凄凉而又散淡的生命。它,走到了归隐的极致。

与枯叶蝶恰恰相反,我想起了荆棘鸟。

那是怎样的一种鸟啊。整齐的翅膀被梳理得一尘不染,高傲的头颅总是面向遥远的地方,目光坚定而炯然。它的歌声动人心魄,却极少鸣叫。它耗费一生的精力去寻找荆棘树,唱出那销魂的歌。只一首,就死在长长的尖刺下,让血盛开成一朵嫣红的玫瑰。

盛大的死亡,华丽而又壮美,似乎任何修饰的言语,在它面前,都变得苍白。

凄美豪壮的一生,它活得轰轰烈烈,它不畏死,不避死,短暂的生命洋溢着义无反顾的绝美。它,将生命幻化成永久的绝唱。客观存在渴望歌唱,它寻找歌唱,它歌尽而亡。荆棘鸟不明智,不理性。它好像一位在逐鹿群雄中奔走呼告的士大夫,一位驰骋沙场纵横捭阖的将军。它可以死,它期盼死,只要死得其所。

荆棘鸟,一种绚烂而又悲壮的生命。

它,走到了豪壮的极致。

然而,无论是枯叶蝶,还是荆棘鸟,它们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须臾之间的生命,不允许迟疑。于是,有了枯叶蝶,有了荆棘鸟。于是,一个延续了生命,一个收获了绝唱。于是,一个失去了美丽,一个永远地飞翔。

也许,宇宙中的法则就蕴含在自然之中。鱼和熊掌总是无法兼得,“生”与“义”也许永远无缘,所以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想要得到,必须有所放弃,想要收获,必须有所付出。

选择归隐,还是选择豪壮?枯叶蝶与荆棘鸟,你愿意是哪一个?

思考: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悟?为了把这份情感和感悟传达到极致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感悟:该文体现枯叶蝶与荆棘鸟,代表两种不同的生命境界,两种不同的美。枯叶蝶与荆棘鸟同为了自己所追求的梦想而不惜放弃所有,同是为了所寻觅生命价值而义无返顾;但枯叶蝶是明智的,它所选择的是生命的长度,选择在世界的角落悄无声息地生存,荆棘鸟则是感性的,它所选择的是生命的高度,选择在世界的顶端俯视众生,哪怕是一刹那的惊艳也已足够。 

表现手法:象征和对比。枯叶蝶和荆棘鸟分别象征“归隐的极致”和“豪壮的极致”两种不同的生命境界。前者是凄凉而又散淡的生命:为了生存,放弃了所有的美丽,明智理性,恬淡隐忍。后者是绚烂而又悲壮的生命:活得轰轰烈烈,不畏死,不避死,豪壮凄美,短暂的生命洋溢着义无反顾的绝美。这两种生命境界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语言特色:多用整句,整散结合。多用排比、对偶句,如“它没有蝴蝶娇艳如花的容颜,没有蝴蝶轻盈柔曼的舞姿,也没有蝴蝶轻纱般精巧华美的翅翼,......”这句运用了排比突出了枯叶蝶没有“所有的美丽”,且节奏鲜明,抒情性强。 “于是,一个延续了生命,一个收获了绝唱。”运用对偶,强化了两者的对比,音韵和谐。整句节奏鲜明,整齐匀称,整散结合使文章富有参差错落之美。

   
教学反思学生的阅读积累,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写作的源泉和生命力,仅仅有如何学会抒情这种方法是不够的

文档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年度高中语文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新)

课题美的发现,学会抒情课时1授课班级考点、知识点阅读鉴赏F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回顾有关抒情的知识,如抒情的概念、角度、手法、等。2、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明确抒情要有真情实感。3、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重、难点1、能够熟练地运用抒情的相关知识来表现自己的情感。(重点)2、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难点)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