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对保险业财会工作 的影响及相关运用
文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财务部
近年来,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越来越 紧密,传统保险业迈向了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
的发展快车道,财会领域也在发生和孕育一些重要 变革。
一、金融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和 影响
回首过去的十几年,金融科技对保险行业产生 了巨大影响。中国人寿这些年来,在IT 领域建成了
“两地三中心”,组建了大数据实验室和人工智能
实验室,积极融合传统业务与现代金融科技,形成 了不少成果。保险同业亦大力实施“金融+科技” 战略,金融科技板块的估值达到较高水平,同时总
结岀不少金融和科技协同发展的经验。
思考金融科技对保险行业的影响,有的是在冲 击长期沿袭下来的中介代理销售模式,有的是在改
造传统的运营管理流程,有的长期看可能会动摇保
险行业的“大数法则”基石。具体而言,有以下三
个方面:
第一个影响是互联网带来的“去中介化”趋 势。
保险产品因为复杂程度较
高,主要依靠营销员和银行邮政 等中介进行销售,导致销售成
本较高。互联网直销在标准化
程度较高的财产保险和简单的人 身险上实现了破局,目前互联网 渠道销售产品占财产保险的比
例近6%,占人身保险的比例约
3.5%。在销售保单的同时,保
险公司通过互联网直销获取了更
多真实的客户信息,一定程度上 突破了中介把持客户资源的状
2020年第1期 总第314期
月刊
况,如2018年平安集团互联网活跃用户数量达到2.52亿入,中国人寿2019年上半年线上获客量同比增长18%。因此,尽管互联网直销的比例仍然不高,但鉴于其在成本和获客上的优势,不少保险公司仍然通过设立互联网保险公司等方式加大探索和投入。
第二个影响是金融科技正在重塑保险的形态。
—是互联网触及面广而分散的特点,带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小额、高频的保险产品,使得大量分散的、尾端客户能够获得保险保障,促进了保险产品的普惠化。例如,市场上很多百万医疗险'小额健康险等产品应运而生。二是以大型互联网机构为背景的“互助保险"等保险形式岀现。三是互联网经济本身催生了一些新的保险产品,如网络游戏装备险、网购退货险、网约车保险等。
展望未来,差异化、个性化、碎片化的保险有望成为主流。保险是对风险转移进行的定价,这种定价高度依赖于数据收集和分析。传统上,受制 于获取、分析个体数据的技术和成本瓶颈,保险定价关注大量重复随机事件背后的均值(例如保险赖以定价的"生命表”),仅在产品维度做风险定价。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手机、穿戴式设备'车载电脑等在线数据采集终端为我们提供了实时、大量、丰富的数据流,人工智能技术又为数据的快速收集、管理、分析奠定了基础,保险业遵循数百年的“大数法则”定价正在受到冲击,有望在保单维度上实现精细化定价。例如,国外早已兴起多年的UBI车险(基于驾驶行为的车险),对不同的驾驶员进行差别化定价;人身险产品根据是否吸烟,实施差别定价,未来可能会根据大数据进行客户"侧写(profile)
第三个影响是金融科技正在改变保险的运营管理方式。
在承保端,核心业务系统通过分析承保资料、多数据源交叉验证,实施机器核保,极大地提高了出单与核保效率。在理赔端,农险系统利用与遥感卫星、无人机和手持终端的对接对重灾区进行精确采样,通过与保前保后数个采样时点的智能图像分析实现对灾情多层次、全覆盖、精准到户的自动评估;通过牲畜面部识别模块,在防范畜牧业保险理赔风险上取得较大成效。在销售管理上,线上职场、移动销售、电子保单等已经得到了深度应用。在客户服务上,线上化水平和离柜率大幅提高,未来有望利用物联网终端,实现对风险的实时、可靠评估,在为客户适时提供健康'防灾防损建议的同时,通过对个体的保费调整精确控制风险、引导客户行为。在风险防控上,通过与多家权威第三方数据公司的实时数据对接,目前已成功推广反洗钱智能发现和智能查证、营销员非法集资智能识别等模块。
二、金融科技在会计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推动传统财务工作的变革
2014年,《经济学人》杂志将会计与审计列为未来20年里最有可能被机器所取代的专业工作TOP3;华尔街日报2015年有一篇题为“The New Bookkeeper is a Robot(新的簿记人是机器人)”的文章,阐述了这一趋势。这种预测的根本逻辑是:相较于其他行业,会计作为"基于规贝『’的领域,天然具备被转换为代码自动执行的可行性。在当前的会计实务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机器
2020年第1期•总第314期•冃刊他专题研究
提升效率、替代人工的一些具体应用。
—是财务机器人的应用。财务机器人可以7x24小时对重复性高、复杂性低的财务工作进行自动处理。例如,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部分成员单位,应用RPA机器人后,查验、核对、登记、跨系统操作查询录入等工作,由人工处理的8分钟下降到1分钟;日报、月报等财务报表的编制、检核和发送的全流程,工作效率提高35%,且提高了准确性。二是OCR技术(光学字符识别)的应用。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处理各类确认单、来往函件、合同等,实现关键数据的自动提取、录入和核查。例如,投资端在执行IFRS9时,利用OCR技术在合同、协议的海量文字中找到相关条款并进行读取和初判,在此基础上由人工进行最后的确认,完成SPPI测试。三是会计凭证的电子化。电子、电子合同、影像技术具有节约资源、上下游无缝对接、验证简单高效、管理成本低等优势,正在征求意见的新《会计法》也对电子凭证进行了规范。四是线上交易增多。金融科技推动采购从线下传统采购向智能电商采购转型,通过事前预算控制,对采购项目进行线上管理,利于降本增效。目前,中国人寿正在推进统一商旅平台、集中采购系统建设。
这些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的同时,解决了很多跨系统、跨地域的复杂问题,带来财会工作流程的变革。传统会计线上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进而也使得报销、核算、报表、资金收付等工作可以更加集约地进行操作,预计未来后援集中、财务共享将成为趋势。目前中国人寿正在试点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基础财务工作的高效、集中管理。
(二)提高管理会计的精细化水平
拨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新兴名词的外衣,主流金融科技的核心实际上是在信息技
EL,2020年第1諏姦第314期•月刊术的支撑下,基于统计学的数据分析以及基于分析结果做岀的判断和预测。随着技术和模型的发展,
金融科技将给管理会计带来深远影响。
—是有助于打破数据壁垒。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步,促进业务、财务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推进业财税一体化管理。例如,
保险公司通过数据集市、统一投资信息系统等,与前台业务部门配合,推进精准财务分析和预测预警,积极支持业务决策、精准营销、风险防控,充分发挥好财务的服务功能。
二是有助于提高会计核算粒度和深度,更加适应管理需要;同时,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建模分析,
可以深入挖掘成本动因,更加科学地开展成本还原和分摊等工作,从而丰富管理会计的维度,为分析、评价、考核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目前,一些保险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分渠道、险种、机构、客户 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保单成本精细化管理以及投资团队的业绩归因评价。
三是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预算目标测算的准确性。例如,一些先进的金融机构,在深入分析业绩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在预算管理系统中配置预测模型和基础参数表,通过调整参数和基础情景,快速得到准确的预算目标值。另一方面,借助金融科技的海量数据处理能力,开展归因分析,有助于提高预算偏差分析的科学性、预算考核的权威性,支持经营情况诊断。
总的来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金融科技将支持更多的会计管理从"电子化”走向“智能化”,会计人员从“核算型”转为"价值型”,财务流程、数据管理、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也将持续变革。
(三)助力新会计准则落地实施
当前各保险公司正在推进新《保险合同》专题研究
(IFRS17)和《金融工具》(IFRS9)两项会计准则的执行工作。两项准则复杂程度较高,在分类
和计量方面依赖于复杂的数理模型、精算技术。如
果没有金融科技的支持,两项准则落地难度较大。
—是公允价值计量范围扩大,金融资产估值
难度加大,特别是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资产和
非标类资产。金融科技有助于获取新增业务的公允
价值信息,应用估值技术、建立模型、改造估值系
统,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金融资产的最佳估计。
二是会计分类对业务信息、交易信息的依赖越
来越大,金融科技有助于基础信息的筛选和分析。
例如,为防范利润的过大波动,保险公司根据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将一些权益类资产指定为FVOCI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时候,需要依靠金融科技筛选出历史上经营稳健、分红率高且公允价值一直比较稳定的权益类资产;债券类资产进行SPPI测试时,需要运用人工智能OCR技术,识别关键信息。
三是预期减值模型的引入,使得会计需要做更
多前瞻性判断,其判断基础需要大量的宏观和行业
数据、市场数据及计算模型,这同样离不开金融科
技的支持。
四是《保险合同》准则使得会计和精算融为
—体,保单计量变得越来越"统计化”。传统上根
据经济交易金额“记账”的方式难以满足要求。保
费收入、赔付支出、合同服务边际、保险准备金等
等,都需要精算模型来确定。这也使得业务系统与
财务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更为复杂的数据处理,会计
核算需要走向保单、投保人等微观层面,其中更是
离不开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生产、处理、分析数据。
三、金融科技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第一,带动会计反映更多的前瞻性信息。传统会计集中反映历史交易,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允价值不公允的现象。例如,股票估值简单以资产负债表日的收盘价为准。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未来会计计量所纳入的基础信息种类将越来越多,与业务、市场的结合将越来越紧密,对计量技术和模型的依赖将越来越大。相应地,会计信息将更加深入地反映前瞻性信息,有望提升会计计量的科学性,这一点在金融资产预期减值模型中已经有所反映。
第二,强化会计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近年来,我们观测到很多企业的估值信息与会计信息严重脱离,特别是在新经济领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会计缺少对人力资本、用户价值、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反映。随着金融科技带来更加丰富的数据基础和计量技术,会计准则有望反映更多的非实体资产。
第三,助推表外资产的表内计量。目前,金融企业大量的表外资产通过会计报表附注反映,主表中往往只反映其收入和费用。这种计量方式,实际上忽视了表外资产风险对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的潜在影响。当经济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表外风险对报表的损害往往让监管层和管理者措手不及。当前的会计准则,已经通过对"控制”的重新定义,将一些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报表之中。随着金融科技的演进,会计准则对表外资产的关注有望更为充分。
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很多,但与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能忽视,例如其对个人信息安全的侵害,对会计人员经验认识和专业判断的影响,对会计计量可靠性的冲击等等。金融科技已不再是新鲜事物,而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趋势,其发展必将是不断创新、突破、应用、再突破的过程。未来已来,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未来的变革!快
2020年第t期•总第314期•冃刊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