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器材:
①坍落筒 见下图。底部直径为(200±2)mm,顶部直径为(100±2)mm,高为(300±2)mm,筒壁厚度不小于1.5mm。
②捣棒 直径16mm,长600mm,端部磨园。
③小铲、钢尺等
实验耗材:普通硅酸盐水泥、砂子、石子和水
坍落筒和捣棒
2、试验方法步骤
①湿润坍落筒。将坍落筒放在一块刚性的、平坦的、湿润且不吸水的底版上,用脚踩两个踏板,使坍落筒在装料时位置固定。把按要求取得的混凝土试样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捣实后的高度大致为坍落筒高度的1/3。
②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各次插捣要在每层截面上均匀分布。插捣底层时,需稍倾斜并贯穿整个深度。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要插透本层,并使之刚好插入下面一层。插捣时均应把约一半的次数呈螺旋形由外向中心进行。
③插捣顶层前要将混凝土灌满到高出坍落筒,如果插捣使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则要随时填加混凝土,使其一直保持高出顶。顶层插捣完后,用捣棒将筒顶混凝土表面搓平。
④小心垂直提起坍落筒,其提离过程应在5-10s内完成,要平稳底向上提起,同时防止混凝土试体不受碰撞或震动。试验时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筒的整个过程要不间断地进行,要在不大于150s的时间内完成。
⑤提起坍落筒后,立即测量筒高与坍落后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这就是坍落度值。示意图如下:(见后页)
坍落度试验示意图
3、黏聚性和保水性的检查方法
①黏聚性的检查方法: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混凝土锥体的一侧轻轻敲打,若轻打后混凝土锥体渐渐下沉表示黏聚性良好,见下图b。若锥体突然倒塌,见下图c,或部分崩裂或发生石子离析现象,见下图a,即表示黏聚性不好。
②保水性的检查方法:提起坍落筒后,若有较多的稀浆从底部析出,而使混凝土试体因失浆造成骨料外露,则表示此类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不好。若无稀浆或仅有少量稀浆自底部析出,而锥体部分混凝土试体含浆饱满,则表示此类混凝土拌和物的保水性能良好。
4、混凝土泵送技术(坍落度)
①泵送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不宜小于10CM,对于各种入泵坍落度不同的混凝土,其泵送高度不宜超过表的规定。
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与泵送高度关系表
入泵坍落度(cm) | 10-14 | 14-16 | 16-18 | 18-20 | 20-22 |
最大泵送高度(m) | 30 | 60 | 100 | 400 | 400以上 |
Tt=Tp+△T
式中 Tt-试配时要求的坍落度值
Tp-入泵时要求的坍落度值
△T-试验测得在预计时间内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值
5、混凝土坍落度、维勃稠度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坍落度和维勃稠度的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拌土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有关规定;
②坍落度、维勃稠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③预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应在交货地点进行;
④坍落度大于220mm的混凝土,可根据需要测定其坍落度扩展度,扩展度的允许偏差为±30mm。
混凝土坍落度、维勃稠度的允许偏差表
坍落度(mm) | |||
设计值(mm) | ≤40 | 50~90 | ≥100 |
允许偏差(mm) | ±10 | ±20 | ±30 |
维勃稠度(s) | |||
设计值(s) | ≥11 | 10~6 | ≤5 |
允许偏差(s) | ±3 | ±2 | ±1 |
混凝土坍落度施工现场测试记录表
工程名称:
序号 | 结构部位(名称) | 强度等级 | 配合比编号及设计坍落度 | 测试日期 | 抽查车次号 | 测试结果 | |
试验员 | 质量员 | ||||||
施工员 | 监理工程师(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