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系 10091550104 刘燕霞
摘要:实验室制取乙烯的传统方法是乙醇催化脱水,采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但是,由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发生严重的炭化现象,在制取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副反应,并且生成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环境,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所以该法有很大的弊端。本次探究分别将各种催化剂用于乙醇脱水制乙烯,实验表明:当用中性氧化铝作为催化剂时,产气量大,性质试验快,没有炭化现象,无副反应,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因此,氯化铝是实验室制取乙烯的最佳催化剂。
关键词:乙醇、乙烯、催化剂、氧化铝
在中学化学课本中所演示的实验室制取乙烯,采用95%乙醇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脱水剂,二者以3:1的比例混合加热至1700C来制取乙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气体,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碳化现象严重产生的气体污染环境。
针对以上问题,本次实验主要采用95%乙醇作为反应物,浓硫酸、五氧化二磷(s)—浓磷酸、中性氧化铝(S)、浓硫酸-浓磷酸(1:1)、氯化铁(s)做催化剂,通过记录产生的乙烯气体通入相同浓度的溴水中其褪色情况、从开始加热到产生气体所需时间、反应所需的温度、反应液炭化情况以及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情况及褪色时间,来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实验室制乙烯的催化效果,从中找出最佳催化剂。
表一 乙醇的用量和催化剂用量表
变量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五 |
催化剂 | 浓硫酸 | 五氧化二磷(s)—浓磷酸 | 中性氧化铝(s) | 浓硫酸-浓磷酸(1:1) | 氯化铁(s) |
催化剂 用量 | 30mL | 20mL磷酸+4g五氧化二磷 | 4g | 15mL硫酸+ 15mL磷酸 | 4g |
95%乙醇用量 | 10mL | 10mL | 10mL | 10mL | 10mL |
表二 不同催化剂对用95%乙醇制备乙烯的催化效果记录
催化剂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实验五 |
反应温度(0C) | 170左右 | 120左右 | 360-400 | 140左右 | 87左右 |
从开始加热到产生气体所用时间(s) | 45 | 50 | 35 | 47 | 59 |
反应液炭化情况 | 非常严重 | 无炭化 | 无炭化 | 稍有炭化 | 无炭化 |
相同浓度溴水是否褪色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相同浓度酸性高锰酸钾是否褪色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使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酸性高锰酸钾完全褪色所需时间(s) | 150 | 195 | 62 | 182 | 215 |
五氧化二磷(s)—浓磷酸、浓硫酸-浓磷酸(1:1)和氯化铁(s)作催化剂时反应速度不够快,不适合课堂实验;中性氧化铝(s)作催化剂反应反应速度快、无炭化。故综合以上数据,得出中性氧化铝(s)是实验室制乙烯的最佳催化剂。
参考文献:
王卫明:《对实验室制乙烯实验的浅探》;《数理化学习(高三)》2010年第12期
张春艳:《实验室制取乙烯新方法》;《科技信息》2010年第29期
周仁鸽:《乙醇在活性氧化铝催化在脱水制乙烯的实验研究》;《化学教学》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