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进度表)
一、指导思想: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方向,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各级教育部门的教育方针,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1)班共有45名学生,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7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3个单元,主要包括小数除法、倍数与因数、分数的意义;“图形与几何”领域3个单元,主要包括轴对称和平移、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领域有1个单元,主要内容为可能性。此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根据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道路;能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寻找运算途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运用估算判断小数乘除法结果的合理性,会求商积的近似数。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具体安排了6个情境:在“数的世界”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倍数与因数,并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在“探索活动(一)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学生将学习找因数的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探索画平移图形方法的过程,加深理解;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会运用平移、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形的对称美,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可能性”
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通过游戏感受事件发生的随机性。
(四)“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
本教材在这三个内容上各安排了一部分。整理与复习主要回顾前三个单元内容,“数学好玩”主要是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在实践中应用;“总复习”是本学期领域知识的梳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除法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找出100以内的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难点:
1、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用割补法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过程,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
五、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引起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1、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教学情境。
2、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5、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6、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进度表: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 时间 | 进度计划 | 课时 |
第1周 | 9月1日至9月9日 | 1小数除法 | 7 |
第2周 | 9月13日至9月16日 | 1小数除法 | 7 |
第3周 | 9月19日至9月23日 | 2对称和平移 | 7 |
第4周 | 9月26日至9月30日 | 2对称和平移 | 7 |
第5周 | 10月1日至10月7日 | 国庆节假期 | 7 |
第6周 | 10月17日至10月21日 | 3倍数与因数 | 7 |
第7周 | 10月24日至10月28日 | 3倍数与因数 | 7 |
第8周 | 10月31日至11月4日 | 4多边形的面积 | 7 |
第9周 | 11月7日至11月11日 | 4多边形的面积 | 7 |
第10周 | 11月14日至11月18日 | 期中考试 | 7 |
第11周 | 11月21日至11月25日 | 5分数的意义 | 7 |
第12周 | 11月28日至12月2日 | 5分数的意义 | 7 |
第13周 | 12月5日至12月9日 | 5分数的意义 | 7 |
第14周 | 12月12日至12月16日 | 6组合图形的面积 | 7 |
第15周 | 12月19日至12月23日 | 6组合图形的面积 | 7 |
第16周 | 12月26日至12月30日 | 7可能性 | 7 |
第17周 | 1月2日至1月6日 | 8总复习 | 7 |
第18周 | 1月9日至1月13日 | 期末复习 | 7 |
第19周 | 期末考试 |
第20周 | |||
第21周 | |||
第22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