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基础采用桩基梁板式筏形基础,地下两层,底板顶面标高为-8.4m,底板厚度为450mm,地下二层顶板面标高为-4.8m,场内自然地面标高约为-0.45m;
本工程基坑围护系统由钢格构柱支撑的三个环梁,外加辐射撑,以及四周围护桩和冠梁共同组成。在环梁周边与冠梁之间及两环毗邻处浇筑20cm 厚的钢筋混凝土连接板,使环梁支撑系统与冠梁形成一个整体。本次需拆除环梁的混凝土量约1800m3。
围护桩桩径800mm,长15500mm,桩顶标高为-2.85m,围护桩伸入基础底板下9.6m,桩顶设有1.2m×0.8m冠梁。止水帷幕为双排深层搅拌桩。
按照天津市天勘建筑设计院提供的支护设计图,地下室施工完成地下二层结构后,回填土方至地下二层顶板面标高(-4.8m)并形成素混凝土板带换撑后方可拆除环梁。
2、拆除范围
1)环梁及辐射撑,环梁半径分别:23.342m、46.024m、35.874m,截面尺寸为2300×800、1200×800;辐射撑长度不等,截面尺寸均为600×800。1#楼北侧的一号环梁仅拆除影响结构施工的部分,见后环梁拆除分段图中的阴影部分;
2)加强板,厚度20cm;
3)横跨基坑的对撑梁,截面尺寸为1200×800;
4)支护桩冠梁距地下室外墙靠近无法支模板施工地带;
5)环梁支撑体系的所有格构钢立柱。
3、区段的划分和施工程序
3.1施工段的划分
按照完成一个环梁的回填换载拆除一个环梁的原则,共分成5段拆除,分段情况见下图:
3.2施工程序
完成A-B-C-D段的土方回填换撑→拆除Ⅰ段支撑→A-H和D-E段土方回填换撑→拆除Ⅱ段支撑→H-G和E-F段土方回填换撑→拆除Ⅲ段支撑→F-G段土方回填换撑→拆除Ⅳ段支撑→拆除Ⅴ段支撑。
4、施工准备
4.1施工机具准备
机具设备准备计划表
序号 | 设备名称 | 型号、规格 | 数量 | 备注 |
1 | 混凝土破碎机 | 中型 | 4台 | |
2 | 大风镐 | TG-300 | 20台 | |
3 | 小风镐 | J10 | 10台 | |
4 | 气割设备 | 5套 | ||
5 | 移动电闸箱 | 4KVA | 30套 | |
6 | 氧气 | 15瓶 | ||
7 | 乙炔 | 15瓶 | ||
8 | 钢管 | φ48 | 20T | |
9 | 脚手板 | 50厚 | 300m2 | |
10 | 固定式支架 | 10 | 临时支撑砼块 | |
其它设备根据情况随时调配 |
序号 | 工种 | 人数 |
1 | 操作工 | 60 |
2 | 电工 | 2 |
3 | 气割工 | 6 |
4 | 辅助工 | 10 |
1)拆除条件
(1)地下二层顶板完成,防水施工完毕,外墙与围护桩之间按设计要求回填完毕,且地下室二层结构顶板砼达到设计80%强度。
(2)环梁防护脚手架已搭设并通过验收。
(3)基坑周边的材料、管线及围护已整理好,已具备拆除条件。
2)基坑监测
在拆撑期间加强基坑的位移监测,原环梁监测单位对拆撑施工期间每天定时进行监测,每天监测两次,连续监测不少于五天,对每天的监测结果随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总包单位。
3)应急准备
在基坑监测过程中,如遇位移较大的情况,在基坑周边立即卸载,同时在有墙的支护桩边加直撑或斜撑,以防止位移的进一步加大,同时增加监测次数,结果随时报设计单位,共同协商解决方法。
4)坑边堆载
在支撑拆除期间,基坑周边堆载,谨防过大静载和较大冲击荷载的作用影响基坑的稳定。
5、回填换撑施工
5.1换撑方案选择
按照支护设计图,本工程采用3:7灰土回填进行换撑。土方回填至地下二层顶板即-4.8m后才能拆除环梁和对撑。回填换撑图见下图:
5.2场内土方运输
在各大门附近设置土料堆场,A-B-C-D段、D-E段、E-F段、F-G段用小型推土机推土至回填施工点并铺平,G-H段和H-A段因推土机无法直接从土料堆场推土至回填施工点,采用小型翻斗车经环梁运土至回填段附近,再用推土机推土至各回填施工点。
5.3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基坑(槽)底清理→检验土质→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找平验收;
(2)填土前应将基坑(槽)底的垃圾杂物等清理干净;肥槽回填,必须清理到基础底面标高,将回落的松散土、砂浆、石子等清除干净。
(3)检验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4)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长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5)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连,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6)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坑;填至浅基坑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1.0m。
(7)回填土每层填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6、拆除工艺流程和方法
6.1环梁拆除方案选择
根据本工程基坑支护内支撑的特点,采用以机械拆除为主,人工拆除为辅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选用4台中型混凝土破碎机(啄木鸟),主要拆除大截面梁和环梁间有混凝土加强板的部位,机械无法到达的部位及环梁与冠梁连接部位采用人工进行破除,人工破除采用风镐分段截断,用塔吊将混凝土块吊运至集中堆场,而后在堆场将混凝土块集中破碎;为满足塔吊吊运作业的要求,每段混凝土块不得超过1.2T。
6.2环梁拆除操作工艺
6.2.1操作平台搭设
根据本工程支撑梁的特点,搭设如下脚手架为拆撑施工的安全防护设施。
(1)搭设原则:延支撑梁的横向、纵向、斜向均搭设防护操作脚手架;
(2)操作平台宽从支撑梁两侧向外各不小于500mm,高度低于梁底300mm;
(3)脚手架立杆间距1000mm;
(4)脚手架横杆步距为1000mm;
(5)脚手架防护栏杆1200mm高,两道水平栏杆,外侧挂密目安全网;
(6)操作台上满铺脚手板,板下满挂密目安全网和大眼网;
(7)外立杆必须搭剪刀撑。
6.2.2机械拆除
根据本工程支撑梁的特点,为了减少拆除对护坡桩的扰动,先用小型风镐分离冠梁与环梁的混凝土连接板,再切断与之连接的辐射撑及其它结合部。此时支撑系统与冠梁全部分离。
以支托桩上的格构柱将环梁分成多个拆除单元,拆除时按拆除单元进行,在每个单元中,先拆除加强板,再拆除支撑连系梁,最后拆除环梁。按拆除单元自西向东分块拆除,破碎机置于环梁上边破边退。
在进行单元块拆除时,破碎机的重心不要置于本拆除单元,现场设分界标志。
每个拆除单元拆除前,在其下方搭设操作架并满铺脚手板,在正在拆除范围下的楼面上铺设脚手板进行保护,禁止混凝土块直接下落于主楼结构实体上。
6.2.3人工拆除
(1)首先拆除板,再拆除联系支撑梁,最后拆除环梁和对撑。
(2)施工人员首先站在支撑梁上破碎支撑梁的上半部混凝土,依次向后退,将梁剔成斜坡行,然后再站在操作平台上,剔除下半部混凝土体,从中间往两端凿除混凝土。
(3)每剔除2m左右必须将操作台的垃圾清运走,以防平台堆载过重。
(4)清理钢筋:用气割机分段割除钢筋,把割除的钢筋整理好后,堆放在不影响施工的地方。
6.3渣块清运
人工拆除时分段定位拆除,每破除一段600×800梁长度不要超过1m(重量在1.2T以下),用塔吊吊运至基坑东侧,外运后集中破除。
机械破除部分的渣块和人工破除的少量渣块采用铁料斗装好后用塔吊吊运出基坑集中堆放,再用自卸汽车运出施工现场。外运车辆应封闭或覆盖。
7、工期安排
环梁拆除安排在春节期间,计划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