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
1. D A. bǐng、bìng、bìng、bǐng;B.lí、lí、lì、lì;C.tuó、tuó、tuò、tuō;D. 均读yì。
2. C A项“译”应为“绎”;B项“事”应为“是”;D项“愁”应为“筹”。
3. B A项“非”应为“责备”的意思;C项“火”应为“紧急”的意思;D项“刊”应为“削除,修改”的意思。
4. B ①是拟物,把恶霸地主当作动物来写;②是借代,以人名代著作;③是比喻。
5. A 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或“同时民间力量在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也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C项不合逻辑,“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应为“谁又能确保他们不为权钱所动”;D项主语残缺,删去“根据”一词。
6. C 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依次为: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7. D (1)出自杜甫《登高》;(2)出自李商隐《锦瑟》;(3)出自李清照《夏日绝句》;(4)出自辛弃疾《菩萨蛮》。
8. A B项作者是明代人归有光;C项作者是清代人;D项作者也是清代人。
9. A B项南戏最早在南方兴起;B项应将“陌上桑”改为“木兰诗”;D项应将“冯梦龙”和“凌濛初”的位置换过来。
10. C A项中应为岑参;B项中应为晏殊;D项中应为《破阵子》。
11. A B项应将“辛弃疾”改为“陆游”;C项中应将“陈子昂”改为“杨炯”;D项中应将“《西厢记》改为“《白兔记》”。
12. C A项中青龙代表东方,白虎代表南方,朱雀代表西方,玄武代表北方;B项中“期颐”指一百岁。D项中应将“兔”改为“牛”。
13. D A项中是模仿拜伦的《哀希腊》而作;B项中《野草》不是杂文集;C项中《色戒》是张爱玲在国内时所作。
14. B A项中两者没有关系;C项中该小说是反思文学的代表作;D项中《太阳出世》是池莉的作品。
15. B 应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改为《奥赛罗》。
16. D 解答此题,需要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表述,然后逐个分析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文中并没有和D项吻合的表述。
17. C 文章并不是说草丛已经无欲无求,实际上前面“草丛都只在乎它们对水分和阳光的渴求,那是它们最本质的生命旅途”已经点明了草丛的分内之事。
18.B 文章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借对草丛一生的描写,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悟。
19. D 从文章的末尾可以看出,草丛是淡然面对自己所遭遇的一切的,超然是它的心情的主旋律。
20. ①第一次以老人割草,将草丛所遭遇的艰难具体化;②第二次写老人忘却了自己对草丛的伤害,既表现了草丛的卑微,又为引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③前后照应,突出了草丛执着坚定的形象。
21. D 原句译为“不关孩子们的事”。
22. B A项“语”的读音是yù;C项“徙”读xǐ;D项“咨”是“询问,商议”的意思。
23. B 其他三句的主语都不是许允妇,且不能表现出她的“聪慧”。
24. D 许允妇认为儿子的才能比不上许允许,因此不用害怕。而且,她还嘱咐儿子顺便打听一下朝廷里的情况。
25. A “未嫁从父”。
附译文:
许允的妻子是卫尉卿阮共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长相特别丑。新婚行完交拜礼,许允不可能再进新房去,家里人都十分担忧。正好有位客人来看望许允,新娘便叫婢女去打听是谁,婢女回报说:“是桓郎。”桓郎就是桓范。新娘说:“不用担心,桓氏一定会劝他进来的。”桓范果然劝许允说:“阮家既然嫁个丑女给你,想必一定是有想法的,你应该体察明白。”许允便转身进入新房,见了新娘,即刻就想退出。新娘料定他这一走再也不可能进来了,就拉住他的衣襟让他留下。许允便问她说:“妇女应该有四种美德,你有其中的哪几种?”新娘说:“新妇所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可是读书人应该有各种好品行,您有几种?”许允说:“样样都有。”新娘说:“各种好品行里头首要的是德,可是您爱色不爱德,怎么能说样样都有!”许允听了,脸有愧色,从此夫妇俩便互相敬重。
许允被晋景王杀害了,他的门生跑进来告诉他的妻子。他妻子正在织机上织布,听到消息,神色不变,说:“早就知道会这样的呀!”门生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许允妻子说:“不关孩子们的事。”后来全家迁到许允的墓地里住,景王派钟会去看他们,并吩咐说,如果儿子的才能流品比得上他父亲,就应该逮捕他们。许允的儿子知道这些情况,去和母亲商量,母亲说:“你们虽然都不错,可是才能不大,可以怎么想就怎么和他谈,这样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也不必哀伤过度,钟会不哭了,你们就不哭。又可以稍为问及朝廷的事。”她儿子照母亲的吩咐去做。钟会回去后,把情况回报景王,许允的儿子终于免祸。
26. 参考赏析:
古人有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居长江畔的夔州,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27. 例文:
感 谢 信
尊敬的苏州科技职业学院领导:
来信首先衷心感谢贵校广播编导系×××等两位同学的慷慨解囊和无私帮助。
我校×××等三名同学因为家境贫穷,几乎到了辍学的境地。其中×××的父母双双下岗,无力支付孩子的上学费用。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得到了贵校学生的无私帮助。他们的善行义举,极大地鼓舞了贫困的学生,也让他们的家人看到了希望。
×××等两位同学的行为,既反映了贵校的优良教育,又体现了新时代大学生们热心公益、关爱社会的精神风貌,更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都应该学习的榜样。恳请贵校对以上三位同学给予表扬。
最后,我们谨代表×××等三名同学及其家人再次感谢他们的热心帮助和贵校的积极支持。
苏州市育才小学校长办公室
2010年12月25日
28. 作文指导:
本文的写作属于话题作文,因此首先一定要抓住并落实“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这个关键要求。其次,导语内容提供了两个可写的角度:“虽易知而难行”和“须推陈而出新”。可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不必贪多求全。基础好的也可另外选择新的角度作文,甚至反向立意,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当然,能够辩证地去认知“常识”,充分体现立意的思辨色彩,是作文能够脱颖而出、赢得高分的重要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