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林业工程的整体健康性关系到国家生态建设的效果。对于长久以来一直危害林业健康的病虫害问题,需要结合不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应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关系到林业发展,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探讨,积极引入不同的病虫害防治途径,构建起全面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维护森林植被健康生长,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林业工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林业发展已经在改善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林业发展中也会面临一些较大的挑战,其中以林业病虫害最为显著。林业病虫害是严重威胁林业植被生存和健康成长的因素,一旦林木遭遇严重的病虫害,不仅会导致林木大量死亡,对实现我国长期的生态保护目标也是极为不利的。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工作者需要深入探讨的,也是国家林业领域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2.当前林业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2.1不可防备性
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无规律性、多样性等特点,所以在预防工作上无法做到全面性。突发性,林业病虫害发生速度快且破坏力大,在某时间段内会立即造成大面积林业损失。无规律性,病虫害现象的发生,没有固定规律,其发生几率较为随机,如在部分时间段的预防工作完成后,病虫害现象没有发生,而是随机在某一时间段突然发生。多样性,在林业常见虫害问题上,有松毛虫、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天目毛虫、杨干虫等,而每种病虫害皆有相应的防治措施,但由于病虫害种类过多,所以无法保证预防工作的全面性,只能针对最为常见的病虫害现象实施针对性预防。
2.2传播广泛性
由于森林区域较为集中,所以发生病虫害现象时,会
出现传播广的特点,其不仅对林业产业造成大量损失,而且还会导致林业工作无法发挥应有成效。如果林区种植单一树种,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则更快。当林区步入冬季后,可利用温度杀死一部分害虫,但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持续,冬季林业虫害的死亡率也逐渐走低,不利于林业预防病虫害工作的开展。
2.3进化速度快
传统杀虫措施和预防措施,皆会使用到化学药物,该方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但长此以往,虫害会对化学药物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使传统药物无法发挥应有药效。这就需要更换新型杀虫药剂,但时间一长,虫害对此药物也产生了一定抗药性,周而复始,出现恶性循环,所以进化速度快也是当前林业病虫害的主要特点之一。
3.产生林业病虫害的原因3.1发展环境影响
依据我国现有的林业发展建设条件,在初期阶段进行区域规划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导致后期植物生长出现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原因。现阶段人们对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多,但是在林业建设阶段,还会由于其他问题导致在区域规划管理阶段出现诸多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单位容易在经济效益管控阶段忽视生态均衡发展的要求,只考虑林木的经济价值,忽视区域内林木种类的多样性,无论是在植株密度、类型设置方面以及珍稀树木栽培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初期阶段未能实现对环境的考察,出现同区域内频繁地出现病虫害问题,导致林木自身的防护系统建立所面临的困难增多。病虫害拥有良好的繁殖空间,则树木受到病虫害侵袭的问题也会普遍存在。
3.2林木抵抗力有限
森林资源自身的抗病虫能力有限,当一棵树木出现病害问题后,周边的树木也会出现相应的感染,这种情形通常会存在于单一的林木种植环境之中。商品林种植阶段,由于林区管理的负责人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不具备科
林业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漆瑞国
(重庆保绿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林业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然后分析了产生
林业病虫害的原因,最后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业;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20-21-0065
学种植管理的基本意识,导致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后续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还会导致整个林区都受到灾情的影响,对森林资源的整体生长都极为不利。
3.3病虫害抗药性
抗药性是病虫害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林业产业难以根治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因为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同种类的病虫害问题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在林木采伐与木材售卖的过程中,病虫会残留在其中,通过运输途径深入到其他环境地区,致使生长环境中的土壤、空气、养分等都可能成为其大量繁殖的沃土。当病虫体残留在有毒物质中,通过市场进行扩散,对居民的现实生活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4.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4.1生物防治措施
4.1.1 微生物。林业病虫害是部分微生物的宿主,利用病虫害与微生物的这种关系,可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如白僵真菌与毛虫幼虫和天牛之间存在寄生关系,通过在这些害虫中寄生白僵真菌,可以直接降低害虫的活性,达到灭杀虫害的目的。
4.1.2天敌捕食。害虫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天敌,可以利用这些天敌来捕食害虫,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并进行繁殖,使病虫害发生区域天敌昆虫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降低害虫密度,更好地维护林业生态环境。
4.1.3 鸟类捕食。部分鸟类也会捕食一些害虫,因此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鸟类捕食的天性来减少害虫数量,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具体可以将益鸟引入到林业病虫害区域,设置人工鸟巢,使益鸟能够在病虫害区域内筑巢和产卵,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同时还可避免污染生态环境,对林业区域内生态结构的完整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1.4 生物学农药。利用生物学农药来防治林业病虫害。需要将生物技术与提纯技术相结合,积极开发生物农药。生物农药不仅具有低残留和污染轻的特点,而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农药质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其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具有较好成效。
4.2物理防治措施
4.2.1机械捕杀林业害虫。在林业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中,机械捕杀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如捕鼠夹和粘鼠胶对于林业鼠害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处理害虫的卵块和茧蛹时可以采用机械深翻的方式;对于成虫的防治宜采用机械诱捕的方式;部分林木食叶害虫其卵为块状,初孵幼虫具有群集性的特点,在具体防治过程中,可以组织人员集中剪下树条上的卵块和虫苞进行灭杀,不仅能够降低虫口密度,还能够进一步减轻害虫对林木正常生长带来的危害。
4.2.2物理阻隔。采用物理阻隔方法时,需要掌握害虫的繁育规律和迁徙路径,合理设置阻隔装置,并将毒剂喷涂在装置上,以此来阻隔害虫的幼虫迁徙或成虫繁育,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如将塑料布或胶带绑扎在树干上,可以对相关成虫的繁殖起到阻隔作用;也可以利用菊酯类药剂浸泡细绳,并将其沿树木主干进行缠绕,灭杀向上爬行的幼虫。
4.2.3高温处理。在培育树种过程中,可以将种子在高温设备中进行加热处理,或是将种子在烈日下进行暴晒,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高温处理,不仅能够灭杀种子中隐藏的虫卵,同时还能够对各种幼虫或成虫进行驱逐。
4.2.4诱杀。采用信息素和光照的方式来诱杀林业害虫。在诱杀过程中,需要充分掌握林业害虫的生物习性,从而达到灭杀林业害虫的效果。在实际针对林业害虫进行诱杀过程中,由于害虫对信息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可以在林业害虫繁殖季节,通过释放大量的人工信息素,降低林业害虫的繁殖机会;还可以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杀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以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控。
4.3化学防治措施
化学方式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是最常见的,化学防治病虫害方法,主要利用化学试剂对病害进行去除,对虫卵和成虫进行杀灭。化学试剂是通过研究化验,总结出能够应对病虫害的一些化学成分,以此为关键调配出来的。目前,市场上的化学试剂可以针对一种或者几种林业病虫害达到防治目的。化学试剂进行病虫害防治,并结合现代喷洒设备,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率。但化学试剂对土壤、水源等也有着明显的污染,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之间,需要进行平衡和协调,在必须使用化学试剂时,尽量选择污染性较弱的类型。
结束语
林业建设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在林业建设中要提高森林植被的健康生长效果,就要积极采取措施来防范病虫害侵袭。在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中,利用营林方式、化学方式和生物方式都取得了较好效果,随着林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必然会出现更为有效的技术方式,降低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 波,刘 静,马井新,徐 丽,任 鹤.林业常见
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0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