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8分)
1.(18分)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你走进了绚丽多彩的初中大门。现在,请你与小玲一起参加“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
1.下面是小玲在“知识殿堂”环节写的一段话:
轻轻叩开图书馆的大门,我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时而与巴金躺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中半明半寐的星;时而与于漪畅雄伟险俊的梁山,陶醉于烟波浩淼的水泊;时而隋田晓菲漫步北大校园,安恬的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时而约平桥村是小伙伴穿梭在两岸都是豆麦的河流中,聆听Wǎn zhuǎn yōu yáng的横笛……漫步书海,徜徉语林,缕缕书香如醇醇杨柳风,朦胧杏花雨,在心田萦绕,让心花悄然绽放。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2)粗心的小玲在下面的这句话里写错了两个字。请帮她找出来并改正。
时而与巴金躺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中半明半寐的星;时而与于漪畅游雄伟险俊的梁山,陶醉于烟波浩淼的水泊。
改,改
(3请将上面画波浪线的句子规范、工整、美观地写在下面空格内。
2.请你与小玲在“诗词海洋啊”环节展开积累比赛,将下面的佳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王维《次北固山下》)
(2),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3)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浣溪沙》)
(4)常建《十五夜望月》中联想到天下人望月,又委婉表达思人怀远情思的两句是:“。”
3.在“图书漂流”环节,小玲想把自己的藏书《汤姆索亚历险记》投放到公共藏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请你补充完整小玲写在书的扉页上的内容。
(1)做汤姆一样的真英雄。既可以在杰克逊岛弯腰对(昆虫名)说“你家着了火,孩子们没人管!”,又能在洞中历险蜡烛燃尽后凭借探路。
(2)为了让这本书能正常、持久地“漂流”下去,请你设计一句温馨提示。
二、阅读(38分)
2.(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幼时记趣》(1)本文主体部分记叙了三件趣事,分别是:、、鞭打。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明.察秋毫明
②项为之强.强
③凹者为壑.壑
④鞭.数十鞭
(3)翻译下面句子。
①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作者是如何使生活小事变成幼时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3.(11分)阅读记叙文,完成下列各题。
童年时的那些事
杨洁
①童年应该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有父母的爱护、小朋友的陪伴,有上学的兴奋、放学
的快乐……但我却少了很多这样的童年时光,因为父亲太重视我的教育。我没有上过学校,父亲不让我上学,他觉得学校对我没用。还不到三岁,父亲就开始教我认字。
②我三岁时,识字不多,父亲就给我买了小学语文课本。我很快读完了三年级的语文书,
从中认识了不少字。后来,父亲又买来了《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
③我觉得看书是最大的乐趣。父亲的辛垦书店的二楼有一个仓库,堆着各种各样的书籍。
我像个耗子一样趴在书堆上翻找我读得懂的书。记得第一次看《红楼梦》就是在那里。
每次离开书店,我都是灰头土脸,一身脏。
④父亲规定我每天写日记,说有可记的事就记,没有的话就写感想、心得,什么都行,但
是必须最少写五百字,多则不限。他想以此锻炼我的写作能力。
⑤一次,父亲的一个朋友请吃饭。父母带着我去赴宴。酒店的楼上人很多,我觉得大人的
谈话听起来一点儿也没意思,就跑到楼下去玩。
⑥外面下着雨。我站在门口,望着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门口的水沟里,激起一个个小水泡。
水泡映着灯光,看起来五光十色,但马上就破了。我想起前几天,父母当着我的面,谈起过他们的一个朋友死去的事。我问父亲,“什么是死?”父亲说:“死就是一个人永远睡着,再也不会醒过来!”他还说“谁都会死的,这是自然规律,人人平等。”我蹲下看着一个个不断出现又不断消失的水泡……我思考:它们和人的生命一样!既然都是要死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既然知道结局就是死,大人们为什么不害怕?甚至还能快乐起来?……我脑瓜里闪现了无数个问题并且想出了几句押韵的小“诗”,内容大致是人生就像水泡,转眼就会消失……
⑦我急忙跑到楼上,把我的小“诗”告诉父亲。父亲就像不认识我一样,注视了我一会儿
说:“太悲观了!怎么有这种想法?”从这天起,父亲就抓紧了我的学习,不许我再看文艺书,说是要把培养成一个“专业家”!
⑧记得在五岁时我得了一场病,进医院住了两天。出院后,我把这次经历写了出来,取名
《一场大病》.父亲看了大为赞赏,马上寄到当时的流行刊物《小朋友》.文章不仅被登了出来,还寄来两块大洋的稿费!父亲说:“你是我们家第一个卖稿子的!”特地奖赏我看了一场电影。
⑨我喜电影,父亲规定我可以看进步电影,像《大路》《三毛流浪记》《塞上风云》等,但
要求我每看一部电影就必须写出里面的故事,写完了,才可以看下一部。所以我对于写电影故事特别积极。每次我写的东西到了父亲手里,他都认真地看,见到写得好的地方,就加以圈点,还写批语。就这样,写呀、写呀,我到了七岁时,这样的“文章”已经有五万多字了。⑩如今,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虽然少了几许追逐的欢闹,上学的愉悦,但在我记的深处,它依旧是最甜美的一页。
(有删改)(杨洁:中国电视剧第一代导演中国第一代女电视艺术家,曾导演电视连续剧《西游记》)(1)作者的童年时光是有缺憾的,但她为什么还觉得这依旧是自己记忆深处“最甜美的一页”?
(2)作者的父亲知道她的小“诗”后,为何不许再看文艺书?
(3)文章《一场大病》被刊登后,作者父亲奖赏她看一场电影,请你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4)童年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件童年趣事。(不少于80字)4.(14分)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喧嚣中品味祥和的年
①家乡腊月的天,忽而阴沉抑郁,刹那便又转了和煦阳光。漫山依旧是青葱翠绿。刺杉的
枝头悬垂着一个个球果,宛然便是喜庆的灯笼随风摇摆;紫铃木也新萌了芽,一簇一簇,仿似扎了辫子的姑娘,安静地在风中端详这大山的宁静。
②山里的新年是不一样的味道。老人们早早便准备了年货,或是就近商店新购柴米油盐,
或是背着背篓“赴山涉水”赶场。我也总是随着奶奶翻山越岭,穿行在这天与地的静谧氛围中。
③儿时的记忆里,新年的前几个日头,总是会这儿那儿地换屋子吃饭。爷爷,大爷爷,三
爷爷,还有四爷爷,也都凑和到了一起喝几盅小酒,没有花生,便让奶奶炒几样小菜下酒。三爷爷是不喝酒的,但也兴高采烈地就坐拉家常。年头总会放大串的鞭炮以示喜庆,我们这些孩子,总在这鞭炮声里高兴地迎接新的一年。
④想想,那也是多年前的事了吧!
⑤只如今上一辈的孩子已是身入城镇之中,或是买了房的,便将老一辈家人尽数接去住了
新房;或仍旧热血拼搏的,也是早早便接了父母城里过年。奶奶坐不得车,爷爷更是安逸于山中的静祥,而我,也是偏爱这大山的安宁,便辞了父母,奔赴大山和新的一年。
⑥最喜欢的,便是大年夜的晚上,短暂却甜蜜的热闹,家人们团坐在一起,丰盛的年宴,
喜庆的欢颜。吃过饭,生一垄碳火,老人们团团围坐,便是摆起了龙门阵,说着往年的喜趣故事,绘着来年的丰收蓝图。而我们这些孩子,便捧着几只果子,揣满口袋瓜子,各自拎着椅子板凳,围着电视,等待新年晚会。奶奶也总会端来一盆火热热的燃碳,为我们取暖。大山的静谧,安详;房内的温暖甜蜜。几星灯火,闪闪烁烁,为这新年的山又添几丝暖意。
⑦有时,正值年夜,会有一场缤纷的雪,漫山遍野。我们便是早早起身,探寻这别具风味
的景色。山里的树都开了素白的梨花田野上,也是素缟裹身,银晃晃好不怡人。那些四季长青的丫头小伙们,看来也是不禁这寒冷,不然,为何要如此这般,雪衣紧束呢?
⑧若是雪下得大了,小伙伴们便会赤裸双手,在风雪中,裹上许多小雪球,取来各自的鞭
炮,插一颗在雪球中,点燃,向天空扔去,砰砰砰﹣﹣一朵朵冬日的百合嫣然绽放,耳畔回荡着未的音响,嘴里满是欢呼。大山馈赠的烟花,童话世界般的美好,我们总不愿错过这一场欢。
⑨雪,在冬日最美,所以,她每每开放在冬季;笑,在雪上烂漫,所以,雪总因笑而更生
美丽;山是雪后童话,在笑中嫣然,所以,山里总会有一场散布欢笑的雪。
⑩而如今,雪灯辉映,夜风微醺,裹着重重思恋,把山前的小村染一笔墨色青痕。星空,也有了属于我们的爱恋。
(有删改)(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喧嚣”一词的含义。
(2)文中写到山里过新年的不少习俗,请你写出其中的三种。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刺杉的枝头悬垂着一个个球果,宛然便是喜庆的灯笼随风摇摆
(4)阅读第⑦、⑧段,选词完善一下对联。
上联:雪花缤纷,田野裹身;
下联:鞭炮砰响,天空绽颜。
(5)抢红包成为羊年春节的一道全新风景。请写一段话说说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少于80字)
三、写作(40分)
5.(40分)中学生活会把我们带进一个崭新的天地。“新天地”可以是新的学校和新的班级环境,可以是新的课程、新的教材、新的活动,也可以是自己新的精神状态、自身成长的新阶段。请以“我的一片新天地”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18分)
1.寐;昧;俊;峻;风正一帆悬;折戟沉沙铁未销;门前流水尚能西;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花大姐;风筝线;
二、阅读(38分)
2.观蚊如鹤;神游山林;眼力;同僵,僵硬。;山沟;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3.;
4.素缟;百合;
三、写作(40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