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儿童发展心理学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
教材名称:《儿童发展心理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金花
一、课程的性质、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儿童心理学是普通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教育观;了解各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儿童的群体差异和个别差异,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本课程的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继续学习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和从事幼儿教育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儿童心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理解中外心理学家的重要理论,在批判吸收别人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
3.综合运用学过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利用到幼儿园见习和课余的时间,尝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导论 |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 第一节: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 第二节: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 第三节: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第四节:儿童动作的发展 |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 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 |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 | 第一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第二节:维果茨基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第三节: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研究 |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新进展 | 第一节: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信息加工研究 第二节: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研究 |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 第一节:语音发展 第二节:词汇发展 第三节:句子发展 第四节:语用技能的发展 第五节:语言获得理论 |
第七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 第一节:智力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智力的发展 第三节:智力测验 |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 第一节:情绪的概述 第二节: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三节:儿童情绪的获得 |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 第一节: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第三节: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 第四节:自我意识的发展 |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 第一节: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第二节:性别差异的表现与原因 |
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 | 第一节:依恋——最早出现的关系 第二节: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游戏与交往技能 |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 第一节: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第二节: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 第三节: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第四节:儿童的自我控制 |
第十三章:儿童发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 第一节:攻击和退缩 第二节:与学业有关的问题——注意和焦虑 第三节:儿童和青少年逆反 |
第一章:导论 | 4课时 | |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 4课时 | |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 6课时 | |
第四章:儿童认知发展:传统研究的视角 | 4课时 | |
第五章:儿童认知发展:研究新进展 | 4课时 | |
第六章:儿童语言的发展 | 4课时 | |
第七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 6课时 | |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 6课时 | |
第九章:儿童个性的发展 | 4课时 | |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 4课时 | |
第十一章:儿童交往的发展 | 4课时 | |
第十二章:儿童道德的发展 | 4课时 | |
第十三章:儿童发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 4课时 |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课程是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教师首先要讲解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学生理解了基本的理论概念以后,鼓励学生对前人的心理学理论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
尽量给学生多提供参考书目,鼓励学生阅读心理学的相关论著,并交流阅读后的心得体会。
安排学生深入幼儿园一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与一日生活流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拟采用闭卷考试,分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从教务处题库抽题,试卷二由任课教师出题。成绩比例:期末考试70%,期中和平时30%。
六、主要参考书:
《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刘金花,2013年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电芝,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