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系统或设备)概况及工程量
1.1 系统或设备概况(作业涉及的系统范围、设备简介)
1.2 工程量(范围、具体工作量等)
序号 | 施工项目名称 | 规格 | 工程量 | 备注 |
1 | ||||
2 |
2.编制依据
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3.1 技术准备:
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图纸会审,施工技术交底,安全交底等等
3.2 作业人员(配置、资格、职责)
序号 | 作业人员名称 | 人数 | 人员资格 | 职责 |
1 | 工程负责人 | 1人 | 具有搅拌站安装经验,有较强的工作协调能力。 | |
2 | 技术人员 | 1人 | 熟悉作业图纸,能对施工作业中的技术问题作出指导,具有搅拌站安装经验。 | |
3 | 测量人员: | 2人 | 要求熟悉导线测量定位测量的方法,能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 | |
4 | 安全员 | 1人 | 熟悉《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并经过安全员岗位培训,持证上岗。 | |
5 | 质检员 | 1人 | 要求有质检工作经验,经过培训,有质检员上岗证,持证上岗。 | |
6 | 焊工 | 4人 | 经过培训,有上岗证,持证上岗。 | |
7 | 铆工 | 4人 | 有钢结构的施工经验,熟练使用火焊,持证上岗。 | |
8 | 电工 | 1人 | 参加过劳动局培训并取的合格证者方可上岗。 | |
9 | 起重工 | 2人 | 熟练指挥吊装机械,持证上岗。 | |
10 | 小型机械工 | 1人 | 熟悉搅拌机性能及操作, 经过培训,有上岗证。 |
序号 | 作业机具名称 | 数量 | 规格等级精度 | 备注 |
1 | ||||
2 |
3.5 安全器具
序号 | 安全器具名称 | 数量 | 规格 | 备注 |
1 | ||||
2 |
3.7 工序交接
3.8 其他
4.作业程序的步骤和方法
4.1 作业程序的步骤流程
基础制作、基础找平、校核尺寸 →吊装搅拌机主体(包括底盘、减速机、电动机、搅拌机、提升卷扬机、上部支架、平台)→吊装轨道→安装水泥仓→吊装螺旋输送机→安装水路系统→安装外加剂系统→安装气路系统→安装电气系统→调试及计量认证
4.2作业方法
5.作业过程中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及预防
5.1质量通病及预防
参考其他作业指导书
6.1 控制点的设置及要求
序号 | 控制点 | 检验单位 | ||||
班组 | 工地 | 分公司 | 监理 | 控制点 | ||
1 | 混凝土浇注前对基础埋件安装尺寸进行检查 | ★ | ★ | ★ | H | |
2 | 水泥仓与底部支架焊接前对垂直度进行检查。 | ★ | ★ | ★ | H | |
3 | 料斗轨道坡度、平整度检验 | ★ | ★ | ★ | S | |
4 | 水、电、气(压缩空气和蒸汽)、外加剂等系统的检验 | ★ | ★ | ★ | S | |
5 | 计量检验 | ★ | ★ | ★ | ★ | S |
5.3 质量标准及要求
根据具体工程的质量整体目标分解该项目的质量分目标,并编写相应的保证措施
水泥仓的垂直度小于等于19mm。
基础埋件中心线对搅拌机轴线偏移小于等于5mm。
骨料计量精度:±2%;水泥计量精度: ±1%
水计量精度: ±2%;外加剂计量精度:±1%
6.作业的安全要求和环境条件
6.1作业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施工危险因素控制对策表
项目名称:混凝土搅拌站安装
序号 | 危险点因素描述 | 拟采用的风险 控制技术措施 | 实施 负责人 | 确认 签证人 |
1 | 起重运输 | |||
1.1 | 需临时加固的无加固措施或临时加固不牢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2 | 干斤绳的夹角过大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3 | 起重工作区域内无关人员停留或通过,在仲臂及吊物的下方有人员通过或逗留。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4 | 非专业人员操作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5 | 不进行检查直接开机启动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6 | 操作人员时,不进行检查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7 | 闭合主电源开关前,不进行检查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8 | 工作前不检查起重机的工作范围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9 | 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小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0 | 钢丝绳打结或扭曲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1 | 钢丝强与物体的棱角接触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2 | 钢丝绳在机械运动中与其他物体发生摩擦。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3 | 钢丝绳使用方法不当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4 | 随意使用钢丝绳,无专人管理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5 | 穿过滑轮的钢丝绳有接头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6 | 钢丝绳的断丝数达报废值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7 | 卸卡横向受力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18 | 使用自制卡具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1.19 | 无标识,或未经检验使用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20 | 吊钩无防止脱钩的保险装置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21 | 在受力方向变化较大的场合和高处作业中,未采用吊环式滑车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22 | 超负荷起吊或偏拉斜吊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23 | 起重机械的制动、限位、联锁以及保护等安全装置不齐全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24 | 在轨道上移动的起重机的轨道未设车挡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1.25 | 操作室无绝缘胶垫.或存放易燃物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2 | 雨季施工 | |||
2.1 | 接地不良 | 运行控制 | ||
3 | 现场防火 | |||
3.1 | 现场人员未进行消防知识教育 | 培训教育 | ||
3.2 | 房屋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3.3 | 挪用消防器材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3.4 | 密闭场所附近动火作业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3.5 | 消防通道不畅通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4 | 电焊作业 | |||
4.1 | 无可靠接地 | 运行控制 | ||
4.2 | 一二次线裸露 | 运行管制 | ||
5 | 工器具使用 | |||
5.1 | 电源线破损、带电体裸露,防护装置缺损 | 运行控制 |
5.2 | 不按操作规程或使用说明使用 | 运行控制 | ||
5.3 | 无漏电保护器,无专用防护面罩 | 运行控制 | ||
5.4 | 砂轮片破裂 | 运行控制 | ||
6 | 施工指挥 | |||
6.1 | 指派未经培训人员从事特殊工种人员作业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6.2 | 安全防护设施缺乏条件下,强行施工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6.3 | 对作业违章现象不予制止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7 | 施工人员操作 | |||
7.1 | 未经培训进行特殊工种作业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7.2 | 不懂操作规程或不具备安全操作技术 | 培训教育 | ||
8 | 施工用电及供电 | |||
8.1 | 电缆外皮破损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8.2 | 电缆接头处不防水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8.3 | 电缆接头处漏电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8.4 | 电缆直接绑在脚手架,钢筋等金属结构上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8.5 | 配电箱不合格 | 运行控制 | ||
8.6 | 配电箱安装不牢固 | 运行控制 | ||
8.7 | 外壳接地不可靠 | 运行控制 | ||
8.8 | 盘内设备缺损 | 运行控制 | ||
8.9 | 漏电保护器失效 | 运行控制 |
8.10 | 箱内负荷开关无标牌 | 运行控制 | ||
8.11 | 插座未标明电压 | 运行控制 | ||
8.12 | 照明线路随意敷设 | 运行控制 | ||
8.13 | 照明线路固定时不加绝缘子 | 运行控制 | ||
8.14 | 照明线路直接绑在金属构架上 | 运行控制 | ||
8.15 | 照明电线接触湿地面 | 运行控制 | ||
8.16 | 使用碘钨灯作照明 | 运行控制 | ||
8.17 | 夜间施工照明不足 | 运行控制 | ||
8.18 | 漏电保护器失灵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8.19 | 开关、插座、插头破损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8.20 | 电缆线破损 |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 ||
9 | 油漆工程 | 运行控制 | ||
9.1 | 易燃、易爆贮存易燃物品库无标志 | 运行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