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操作要点
1、技术准备要点
(1)所有需在结构预埋措施埋件的施工方案必须在构件图绘制前将每个埋件进行定位,便于反映在构件图中。
(2)构件模具生产顺序和构件加工顺序及构件装车顺序必须与现场吊装计划相对应,避免因为构件未加工或装车顺序错误影响现场施工进度。
(3)构件图出图后,第一时间必须构件图中的预留预埋部品认真核对,确保无遗漏、无错误。避免构件生产后无法满足施工措施和建筑功能的要求。
2、平面布置要点
(1)现场硬化采用20mm 厚钢板,铺设范围包括常规材料堆场(钢管、支撑、吊具、钢模等)外架底部和构件车辆行走路。使用钢板便于周转,利于环保节能。
(2)现场车辆行走通道必须能满足车辆可同时进出,避免因道路问题影响吊装衔接。
(3)塔吊数量需根据构件数量进行确定(结构构件数量一定,塔吊数量与工期成反比);塔吊型号和位置根据构件重量和范围进行确定,原则上距离最重构件和吊装难度最大的构件最近。
3、吊装前准备要点
(1)构件吊装前必须整理吊具,并根据构件不同形式和大小安装好吊具,这样既节省吊装时间又可保证吊装质量和安全。
(2)构件必须根据吊装顺序进行装车,避免现场转运和查找。
(3)构件进场后根据构件标号和吊装计划的吊装序号在构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出序号位置,这样可直观表示出构件位置,便于吊装工和指挥操作,减少误吊几率。
(4)所有构件吊装前必须在相关构件上将各个截面的控制线提前放好,可节省吊装、调整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
(5)墙体吊装前必须将调节工具埋件提前安装在墙体上,可减少吊装时间,并利于质量控制。
(6)所有构件吊装前下部支撑体系必须完成,且支撑点标高应精确调整。
(7)梁构件吊装前必须测量并修正柱顶标高,确保与梁底标高一致,便于梁就位。
4、吊装过程要点
(1)构件起吊离开地面时如顶部(表面)未达到水平,必须调整水平后再吊至构件就位处,这样便于钢筋对位和构件落位。
(2)柱拆模后立即进行钢筋位置复核和调整,确保不会与梁钢筋冲突,避免梁无法就位。
(3)突窗、阳台、楼梯、部分梁构件等同一构件上吊点高低有不同的,低处吊点采用葫芦进行拉接,起吊后调平,落位时采用葫芦紧密调整标高。
5、板构件吊装要点
二、质量控制
(一)预制构件质量控制
1、预制构件加工精度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的梁、板和楼梯等构件采用工厂预制,预制构件精度要求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精度无法满足要求将给后续的吊装工作带来巨大阻碍。下表是各类构件精度要求列表:
检测项目 | 要求 | 检测方法 | ||
主控项目 | 混凝土强度及外观质量 | 符合GB50204-2002 规范 | 检查构件查看报告 | |
一 般 项 目 | 吊装标识 | 清晰无误 | 按图检查 | |
截面尺寸 | 长 | ±6mm | 卷尺 | |
宽 | ±4mm | |||
高(厚) | ±3mm | |||
梁侧、底平整度 | 2mm | 4m 靠尺 | ||
板底平整度 | 3mm | |||
墙表面平整度 | 3mm | |||
对角线 | 2mm | 对角尺或高精度测距器 | ||
底部钢筋间距/长度 | 5mm/-3mm | |||
箍筋间距 | ±5mm | |||
焊接端钢筋翘曲 | 不大于2mm | |||
预埋件定位 | ±2mm | |||
埋件标高 | ±3mm | |||
预留孔洞中心线 | ±5mm | |||
预留孔洞标高 | ±5mm |
预制构件加工质量是工业化生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下道吊装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对预制构件的加工精度较高,在流程控制上对每道工序必须做到有可追溯性。
构件质量控制流程如下图:
(二)现浇部分质量控制
1、控制重点
柱网轴线偏差的控制、楼层标高的控制、柱核心区钢筋定位控制、柱垂直度的控制、柱首次浇筑后顶部与预制梁接槎处平整度和标高的控制、叠合层内后置埋件精度控制、连续梁在中间支座处底部钢筋焊接质量控制、叠合板在柱边处表面平整度控制、屋面框架梁柱处面筋节点施工质量的控制。
2、柱轴线允许偏差
柱轴线允许偏差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要求,测量控制由高至低的级别进行布控,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
3、标高控制
标高控制在建筑物周边设置控制点,以便于相互检测。每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15mm。
4、钢筋定位
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即将钢筋检讨图绘出,柱每侧竖向钢筋之间的间距必须按照钢筋检讨图进行绑扎,以利于预制梁的吊装,梁钢筋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5、现浇柱垂直度
混凝土柱浇注时周边无梁板支撑架体,在加固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本层叠合梁板混凝土浇注时须埋设柱模加固埋件,每根柱采用三个面进行斜拉,在浇筑完成后再进行一次垂直度的监测,最终监测结果不得大于3mm。
6、现浇柱顶同平整度
柱混凝土浇筑顶面与梁接槎处,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2mm,梁吊装时间尽量在柱浇筑完成的12h后进行,已避免吊装时对柱混凝土造成损坏。
7、预埋件
叠合层内后置埋件分为三种,见附表:
8、钢筋连接
预制梁底部钢筋在中间支座采用帮条熔槽焊,由于接头位置在支座中,焊接操作较困难。验收执行标准按照JGJ18-2003 要求进行严格的把关。
(三)吊装质量的控制
吊装质量的的控制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的重点环节,也是核心内容,主要控制重点在施工测量的精度上。为达到构件整体拼装的严密性,避免因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值而使后续构件无法正常吊装就位等问题的出现,吊装前须对所有吊装控制线进行认真的复检。
1、吊装质量控制流程
2、板吊装控制
(1)板吊装顺序尽量依次铺开,不宜间隔吊装。
(2)板底支撑与梁支撑基本相同,板底支撑不得大于2m,每根支撑之间高差不得大于2mm、标高不得大于3mm,悬挑板外端比内端支撑尽量调高2mm。
(3)每块板吊装就位后偏差不得大于2mm,累计误差不得大于5mm。
3、吊装注意事项
(1)吊装前准备工作充分到位。
(2)吊装顺序合理,班前质量技术交底清晰明了。
(3)构件吊装标识简单易懂。
(4)吊装人员在作业时必须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意识强。
(5)指挥人员指令清晰,不得含糊不清。
(6)工序检验到位,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做到有可追溯性。
三、安全措施
(一)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操作人员要持证上岗,严格遵守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年版)及本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和企业的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二)吊装前必须检查吊具、钢梁、葫芦、钢丝绳等起重用品的性能是否完好。
(三)严格遵守现场的安全规章制度;所有人员必须参加大型安全活动。
(四)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工具。
(五)特种施工人员持证上岗。
(六)对于安全负责人的指令,要自上而下贯彻到最末端,确保对程序、要点进行完整的传达和指示。
(七)在吊装区域、安装区域设置临时围栏、警示标志,临时拆除安全设施(洞口保护网、洞口水平防护)时也一定要取得安全负责人的许可,离开操作场所时需要对安全设施进行复位。
工人不得禁止在吊装范围下方穿越。
(八)梁板吊装前在梁、板上提前将安全立杆和安全维护绳安装到位,为吊装时工人佩戴安全带提供连接点。
(九)所有人员吊装期间进入操作层必须佩戴安全带
(十)操作结束时一定要收拾现场、整理整顿、特别在结束后要对工具进行清点。
(十一)需要进行动火作业时,首先要拿到动火许可证,作业时要充分注意防火,准备灭火器等灭火设备。
(十二)高空作业必须保持身体状况良好。
(十三)构件起重作业时,必须由起重工进行操作,吊装工进行安装。绝对禁止无证人员进行起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