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代表第四党支部参加局机关组织的本次“两学一做”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信仰的力量”。
回想孩童时代对中国党的认识,脑海中唯有深刻印象的画面是闪闪红星里潘冬子向往的五角红星、是面对敌人铡刀振臂高呼的刘胡兰,是高举炸药包英勇就义的董存瑞。耳边回荡着那首世代传唱的歌:“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给我潜移默化影响的是我的爷爷,小时候只记得爷爷每天下午会在院子里看书读报,几乎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还有其他的一些日常行为举止感觉就是和农村的其他老大爷有那么点不太一样,一次小学六一儿童节活动,爷爷突然出现在了台,给小学生们讲战争年代的故事,长大后我才逐渐明白,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党员。
高中及大学时代,通过历史课本,思想政治课堂学习,我对中国党有了初步的认识,中国党之所以能够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联合绞杀下,由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壮大,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人民的伟大胜利,最终走向执政党,并将阔步迈向主义道路,靠的就是“理想大于天”的信念。党员坚定理想信仰,无疑守住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信仰是党人“安身立命之本”。
积极加入中国党,最初可能是由于虚荣,觉得入党很光荣,有种自豪感,好像比别人多了些光环,后来在大学时期通过党课培训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入党更是一种责任,党员不能等同于普通群众,因为党员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紧急关头要冲锋在前,困难面前要迎难而上,危急时刻要挺身而出,这是党员的责任,这是党员的灵魂与信仰。
西方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信仰的人是空洞、空虚的骷髅。两千多年前汉朝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下狱,受了宫刑,人世间最大的耻辱莫过于此。可是他并没有消沉,忍辱负重,披肝沥胆,专心术著整整十一年,终于写成了《史记》那部鸿篇巨著。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再来说说近代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他播放《国际歌》。当那磅礴的旋律回荡在病房时,总理的嘴唇分明还在颤动,在吟唱。虽然这个声音很细微,却给身边的人无比震撼。已近弥留阶段的他,最后唱这首歌,显示了坚贞不移的信念。他是真正称得上为他所信仰的主义事义奋斗一生的人。
战争年代党人有抛头颅洒热血的气壮山河,和平建设时期,更多的党员则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仰,它让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作为党人,我们要时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时时处处自觉的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一个合格的党党员。历史是漫长的,人生是短暂的,朋友们,请用牢固的信仰的桅杆,高高地扬起你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谢谢大家!
2016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