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当一个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为零时,必为几何不变体系。( )
1-2, 具有多余约束的体系为超静定结构。( )
1-3, 图(a)、(b)、(c)所示三种类型简支梁的最大弯矩是相同的。( )
1-4, 当三铰拱的轴线为合理拱轴时,在任意荷载作用下的截面弯矩处处为零。( )
1-5, 功的互等定理适用于线弹性体系。( )
1-6, 图示两图的图乘结果为-9abl/48EI。( )
1-7, 当结构为小变形、材料为线弹性时,在任一力法基本结构上的力都能满足平衡
条件。( )
1-8, 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都可为正、负或零。( )
1-9, 用力法计算荷载作用下的超静定结构时只需知道各杆的相对刚度。( )
1-10, 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与超静定次数无关。( )
1-11, 位移法方程是平衡方程,所以用位移法计算超静定结构时,不需要考虑变形
条件。( )
1-12, 在多结点的力矩分配过程中,可以同时放松所有互不相邻的结点。( )
1-13, 在图示连续梁中,分配弯矩( )。
1-14, 在图示刚架中,若荷载只作用在DE上,则在任意的荷载情况下均有
MAC=MCA/2。( )
2-8, 用力法计算图示力法基本结构时,主系数δ11= 。
2-9, 位移方程中 与荷载无关。
2-10, 对图(a)所示超静定结构按图(b)所示基本结构建立力法方程时,自由项
Δ1c= ,Δ2c= 。
2-11, 图示结构的位移法方程为 。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2-12, 杆端转动刚度(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
2-1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时,结点C上的不平衡力矩MFC= 。
2-14, 图示刚架各杆EI=常数,当支座A下沉ΔA时,结点C上的不平衡力矩
MFC= 。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2-15, 图示刚架在D处受水平集中荷载P的作用,设各杆的EI=常数,则杆端弯矩
MCB= ,MBC= 。
2-16, 图示结构的QEF ,MED影响线为零的区段为 。
2-17, 影响线的主要用途是:(1) ;(2) 。
2-18, 图示简支梁在移动荷载组作用下的绝对最大弯矩发生在 ,其值等于 。
3-2, 图示刚架DB杆件D截面弯矩MDB=( )。
A.12KM·m(外侧受拉); 15KM·m(外侧受拉);
C, 27KM·m(内侧受拉); 12KM·m(内侧受拉)。
3-3,图示两刚架的M图为( )。
,(a)图错, (b) 图错; ,(a)图对, (b) 图对;
,(a)图对, (b) 图错; ,(a)图错, (b) 图对。
3-4,图示两刚架的M图为( )。
,(a)图错, (b) 图错; ,(a)图对, (b) 图对;
,(a)图对, (b) 图错; ,(a)图错, (b) 图对。
3-5,图示多跨静定梁的支座反力RD等于( )。
A,P; ,-P; ,0; ,2P。
3-9图示桁架杆1和杆2内力为( )。
A,N1=P,N2= -P; B,N1=P,N2= -P/2;
C,N1=-P,N2= P/2; D,N1=-P,N2= -P。
3-10,图示桁架杆1和杆2内力为( )。
A,N1=P,N2=-P ; B,N1=P,N2= P ;
C,N1=P,N2=2P ; D,N1=P,N2= -2P 。
3-11,图示伸臂梁,AC两截面的相对角位移为( )。
A();B,();C,(); D,()。
3-16,当图(a)所示结构发生支座位移时,取图(b)所示结构为基本结构建立力法方程为: ;则( )。
,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其基本未知量的个数为( )。
,2+1; ,2+2; ,2+3; ,3+3。
,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其基本未知量的个数为( )。
,2+1; ,1+2; ,3+2; ,1+1。
题图 题图
,用位移法求解图示结构,其基本未知量的个数为( )。
,2+1; ,2+2; ,3+1; ,3+2。
,图示结构各杆的线刚度均为i,其位移法方程的主系数为( )。
,r11=4i,r22=6i/l2; B,r11=4i,r22=6i/l2-EA/l;
C,r11=3i,r22=6i/l2+EA/l; D,r11=4i,r22=6i/l2+EA/。
题图 题图
四, 计算题
4-1,作图示刚架的M、FS图。
4-2,作图示刚架的M、FS、FN图。
题图 题图
4-3,作图示刚架的M、FS、FN图。
4-4,作图示刚架的M图。
题图 题图
4-5,试求图示刚架B点的水平位移ΔBH(各杆EI相同)。
4-6,图示梁EI=常数,在荷载F作用下,已测得截面A的角位移为0.001rad(逆时针)。试求C点的竖向线位移ΔCV。
题图 题图
题图 题图
4-17,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
4-18,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
题图 题图
4-19,图示简支梁及移动荷载,试求梁中点截面C发生的最大弯矩值及相应的荷载位
置。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二, 填空题 2-1, 在几何可变体系上增加二元体后形成的体系为几何 体系。 2-2, 已知AB杆件的弯矩图如图所示,则杆上的荷载P= 。 2-3, 当图示三铰拱的水平推力H=ql/2时其矢跨比f / l= 。
第2题图 第3题图 2-4, 图示多跨静定梁中,MA= 。 2-5, 图示结构中,1杆承受拉力,数值为 。 2-6, 图示桁架EA为常数,杆件AB的转角为 。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2-7, 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a) ,(b) 。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9题图 2-19, 图示超静定梁A支座发生位移时, 杆件内力为零。 2-20, 对图示超静定结构选取基本结构如图(b)所示,力法方程为 。
第20题图 三, 选择题 3-1, 图示多跨静定梁C截面弯矩Mc=( )。 A. 75KM·m(下侧受拉); 65KM·m(上侧受拉); C, 55KM·m(下侧受拉); 60KM·m(上侧受拉)。 3-6,图示刚架EB杆件E端弯矩MEB=( )。 A,.Pa(左侧受拉); Pa(右侧受拉); C,Pa /2(左侧受拉); Pa/2 (右侧受拉)。 3-7,图示刚架,截面B的弯矩MB=( )。 A.,Pa(外侧受拉); 2Pa(内侧受拉); C, 2Pa(外侧受拉); 3Pa(内侧受拉)。
3-8,图示结构,截面A的弯矩MA=( )。 A,-m; , m; ,-2m; ,0。
3-12,图示简支梁在荷载作用下B截面的竖向线位移ΔB=( )。 A,; ,; C,; D,。
3-13,图示结构K点的竖向位移ΔKV=( )。 A,; B, ,; D,。
3-14,图示桁架中若AB杆长度减少0.3cm,则JK间的距离增加( )。 A,0.08cm; B,0.15cm; C,0.12cm; D,0.10cm。
题图 题图 3-15,图示结构中,截面K的弯矩值为( )。 ,(下外侧受拉); ,(下外侧受拉); C,(下外侧受拉); ,(下外侧受拉)。 3-21,图示结构位移法方程中的自由项R1P为( )。 ,M; ,M/2; C,—M/2; ,3M//2。 3-22,已知图示结构结点1的转角(相对值)Z1=2.00(顺时针方向),则作用在该结点的外力偶m应为( )。 ,-14; ,0; ,14; ,28。
题图 题图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时,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为( )。 ,; B,; C,; D,。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时,结点B的力矩分配系数为( )。
题图 题图 3-2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时,结点E的不平衡力矩为( )。 ,14KN·m; B,22KN·m; C,23KN·m; D,32KN·m。
4-7,图示两跨简支梁l=16m,支座A、B、C的沉降分别为a=40mm, b=100mm, c=80mm. 试求B铰左右两侧截面的相对角位移。
题图 题图 4-8,试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设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 4-9,试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
题图 题图 4-10,试用力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 4-11,图示刚架支座B下沉位移量为Δ,由此产生内力,试作弯矩图。 4-12,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作M图。
题图 题图 题图 4-13,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 4-14,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 4-15,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刚架,作M图,设各杆EI相同。 4-16,图示刚架的基本未知量为Z1和Z2,试建立位移法方程,并求系数和自由项。 4-20,试求图示简支梁在垂直吊车荷载作用下,C截面的最大弯矩。已知F1=F2=195KN, F3=F4=118KN。 4-21,试求图示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
题图 题图 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