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目录(1-6都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7:14
文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目录(1-6都有)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目录及知识要点教学目标总结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1.数一数2.比多少第二单元 位置 1.上、下、前、后2. 左、右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2.比大小3.第几4.分与合5.加法6.减法7.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拼一拼,搭一搭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加减法3.6、7的加法与减法应用4、8和9的认识5、8和9的加减法6.8和9的加减法应用7.10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目录及知识要点教学目标总结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1.数一数2.比多少第二单元 位置 1.上、下、前、后2. 左、右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2.比大小3.第几4.分与合5.加法6.减法7.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拼一拼,搭一搭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加减法3.6、7的加法与减法应用4、8和9的认识5、8和9的加减法6.8和9的加减法应用7.10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目录及知识要点教学目标总结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 数一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位置 

1.上、下、前、后  

2. 左、右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 1-5的认识 

2. 比大小  

3. 第几  

4. 分与合 

5. 加法 

6. 减法  

7. 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一)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 拼一拼,搭一搭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 6和7的认识  

2. 6、7的加减法 

3. 6、7的加法与减法应用 

4、8和9的认识 

5、8和9的加减法 

6. 8和9的加减法应用

7.10 的认识 

8.连加连减

9.加减混合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 11-20各数的认识(一)

2. 11-20各数的认识(二)

3. 10或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 9加几  

2. 8、7、6加几  

3. 5、4、3、2加几  

第九单元 总复习:

1. 20以内的数  

2. 20以内的加法、10以内的加减法  

3.认识图形  

4. 认识钟表

一年级上册知识点:①数一数 ②比一比 ③1~~5的认识和加减法 ④认识物体和图形 ⑤分类 ⑥6~~10的认识和加减法⑦11~~20各数的认识 ⑧认识钟表 ⑨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⑩总复习

 

第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十几减9  

2. 十几减8  

3. 十几减7  

4.十几减6、5、4、3、2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数的组成  

2. 读数、写数  

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4.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1. 认识人民币   

2. 简单的计算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七单元 找规律:

1. 找规律(1)  

2. 找规律(2)

第八单元 总复习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①位置 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③图形的拼组④100以内数的认识 ⑤认识人民币 ⑥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⑦认识时间 ⑧找规律 ⑨统计 ⑩总复习

第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惜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和米  

3 认识线段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3.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4.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5.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应用题  

6. 连加 

7. 连减  

8. 加减混合  

9. 加、减法估算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 角的认识  

2. 直角的认识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 5的乘法口诀 

3. 2、3、4的乘法口诀   

4. 乘加乘减  

5. 6的乘法口诀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1. 7的乘法口诀 

2. 8的乘法口诀 

3. 9的乘法口诀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分的认识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搭配

第九单元 总复习: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①长度单位 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③角的初步认识 ④表内乘法(一) ⑤观察物体 ⑥表内乘法(二) ⑦统计 ⑧数学广角 ⑨总复习

第三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版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米 、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 =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1. 平均分  

2. 除法  

3.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轴对称图、平移、旋转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1.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 解决问题(1)  

3. 解决问题(2)

第五单元 混合混算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

1 .1000以内数的认识  

2.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3.近似数  

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①解决问题 ②表内除法(一) ③图形与变换 ④表内除法(二) ⑤万以内数的认识 ⑥克与千克 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⑧统计 ⑨找规律 ⑩总复习

第四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据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经历从生活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辩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克 和 1千克 的质量观念,知道 1千克 =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2. 千米的认识 

3.吨的认识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 加法  

2. 减法  

3. 加减法的验算

第三单元 四边形:

1. 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3. 周长  

4.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 估计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五单元 时、分、秒:

1. 秒的认识  

2. 时间的计算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 几分之一  

2. 几分之几 

3. 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八单元 可能性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搭配问题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①测量 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③四边形 ④有余数的除法 ⑤时、分、秒 ⑥多位数乘一位数 ⑦分数的初步认识 ⑧可能性 ⑨数学广角 ⑩总复习

第五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会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千米 的长度观念,知道 1千米 =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秋,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此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决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口算除法  

2. 笔算除法(1)  

3. 笔算除法(2)  

4. 笔算除法(3) 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第三单元 统计:

1. 简单的数据统计  

2. 平均数

第四单元 年、月、日:

1. 年、月、日  

2. 24小时计时法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 口算乘法 

2. 笔算乘法(1) 

3. 笔算乘法(2)

第六单元 面积:

1. 面积和面积单位  

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 公顷、平方千米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 认识小数  

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1. 包含与排除

2. 等量代换

第十单元 总复习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①位置与方向 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③统计 ④年、月、日 ⑤两位数乘两位数 ⑥面积 ⑦小数的初步认识 ⑧解决问题 ⑨数学广角 ⑩总复习

第六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面三刀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次),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一) 

2.亿以内数的认识(二) 

3.亿以上数的认识(一) 

4.亿以上数的认识(二) 

5.用计算器计算 

6.亿以上数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1.直线 射线和角(一)  

2.直线 射线和角(二)

3角的分类

4画角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一)

3.笔算乘法(二)

4.常见的数量关系

5.积的变化规律

6.估算(一)

7,估算(二)

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一) 

2.垂直与平行(二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 

2.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一)

3. 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二) 

4.笔算两位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一) 

5. 笔算两位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二)

6.笔算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7.商的变化规律

9.用两位数除的练习

第六单元 统计:

1.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横向复式统计图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1.合理时间  

2.运筹

第八单元总复习:

1.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一)  

2.总复习——多位数的认识(二)

3.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一)  

4.总复习——空间与图形(二)  

5.总复习——统计图(一)  

6.总复习——统计图(二)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①大数的认识 ②角的度量 ③三位数乘两位数 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⑤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⑥统计 ⑦数学广角 ⑧总复习

第七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面三刀位数,除数是两面三刀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等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解决总是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1)  

2. 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2)  

3.含括号的四则运算  

4. 有关0的运算

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1. 位置与方向(1) 

2. 位置与方向(2) 

3.位置与方向(3)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 加法交换律  

2. 加法结合律  

3.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 乘法分配律  

5. 减法的运算性质  

6.除法的运算性质  

7. 乘法的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小数的意义  

2. 小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4. 小数的性质  

5. 小数的大小比较  

6.小数点移动  

7. 生活中的小数  

8.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 三角形的特性(1)  

2. 三角形的特性(2) 

3.三角形的分类  

4. 三角形的内角和  

5. 图形的拼组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1)  

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  

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3)

第七单元 统计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1. 数学广角(1)植树问题 

2. 数学广角(2)方阵问题  

3..数学广角(3)

第九单元 总复习

四年级下册知识点:①四则运算 ②位置与方向 ③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⑤三角形 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⑦统计 ⑧数学广角 ⑨总复习

第八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2.小数乘小数  

3.积的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   

5.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以整数  

2.一个数除以小数  

3.商的近似值  

4.循环小数  

5.连除、除加、除减  

6.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2.解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应用题  

4.列方程稍复杂应用题

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3.梯形面积的计算  

4.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1.身份证,

2.邮编

第八单元 总复习:

1.小数的乘除法 

2.简易方程 

3.多边形的面积  

4.观察物体  

5.可能性 

6.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①小数乘法 ②小数除法 ③观察物体 ④简易方程 ⑤多边形的面积 ⑥统计与可能性 ⑦数学广角 ⑧总复习

第九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小数的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

  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二)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   

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二)  

6、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三)  

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四)   

8.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  

2.分数的意义(二) 

3.真分数和假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  

5.约分(一)  

6.约分(二)   

7.通分(一)  

8.通分(二)

9.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0、整理和复习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 

3.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4.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  

5、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二)

第六单元 统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1.包含与排除

2.益智趣题

第八单元 总复习:

1.因数与倍数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4.图形的变换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①图形的变换 ②因数与倍数 ③长方体和正方体 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⑤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⑥统计 ⑦数学广角 ⑧总复习

第十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级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上册

1、分数乘法

2、位置与方向(二)

3、分数除法

4、比

5、圆

 ★确定起跑线

6、百分数(一)

7、扇形统计图

 ★节约用水

 8、数学广角—数与形

 9、总复习

六年级上册知识点:①位置 ②分数乘法 ③分数除法 ④圆 ⑤百分数 ⑥统计 ⑦数学广角 ⑧总复习

第十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下册

1、负数

 2、百分数(二) 

 ★生活与百分数

 3、圆柱与圆锥

 4、比例

 ★自行车里的数学

 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6、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

(4)数学思考

(5)综合与实践

六年级下册知识点:①负数 ②圆柱与圆锥 ③比例 ④统计 ⑤数学广角 ⑥数与代数 ⑦空间与图形 ⑧统计与概率 ⑨综合应用 ⑩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十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两种不同的折线分别表示两组数量的变化情况,会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文档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目录(1-6都有)

人教版小学数学1-6年级目录及知识要点教学目标总结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1.数一数2.比多少第二单元 位置 1.上、下、前、后2. 左、右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1-5的认识2.比大小3.第几4.分与合5.加法6.减法7.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拼一拼,搭一搭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6和7的认识2.6、7的加减法3.6、7的加法与减法应用4、8和9的认识5、8和9的加减法6.8和9的加减法应用7.10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