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要求
•【掌握】这一时期中医在药物学、温病学说、临证医学各科的新成就。
•【熟悉】这一时期方剂学的成就及人痘接种术的贡献。•【了解】尊经复古思潮对中医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和经典医籍注释繁荣的文化问题。
社会背景:
•明(1368-14)~清代前中期(14-1840)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城市形成,人口集中,易于传染病流行。
2.造船技术进步,中外航海贸易,促进科学文化技术交流,而医学之传播,为各学科之先。
•3.明清时期,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有重要著述问世,如文学方面四大小说,自然科学三大巨著。
此外,¡°¡±使得学术界人士埋头书本,不问政治,形成了著名的考据学派.产生了数部内容丰富的大型全书、类书、丛书.
1.《永乐大典》
2.《四库全书》
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类书)——陈梦雷
4.《古今医统大全》(全书)——徐春甫
5.《医宗金鉴》(丛书)——吴谦
理学盛行,如王守仁的阳明学派.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唯物主义和进步观点的思想家,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一.药物学与方剂学的发展1.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山人,
湖北蕲州人。
《本草纲目》成就:
①总结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载药1800多种,附药图1000余幅,附方1万首。
②提出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方法,从低到高,从贱到贵。(水、火、土、金石、
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
③系统记述各种药物知识。(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
④纠正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
⑤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
⑥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
方剂学著述:
第二节温病学说与人痘接种术
一.温病发展简史
脱离伤寒体系时期(宋金元)
热病只能作热治——宋元时期
(刘完素)
温病不得混称伤寒棗元末王履
的温病学说体系形成(明清)
“戾气”学说——吴有性二、温病四大家
•清代中叶以后
清代对温病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医家是叶、薛、吴、王温病四大家。
1、叶天士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著《温热论》。
⑵提出温病发展四个阶段及治疗原则:
卫气营血2、薛雪
薛雪,字生白,号一瓢,江苏长洲人,著《湿热条辨(病篇)》,是治疗湿热(温)病的专门文献。
3、吴瑭
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著《温病条辨》。
(4)救治温病危重症,善用¡±三宝¡±
•紫雪丹——热甚动风
(乒乒乓乓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善于开窍,用于中风昏迷
(稀里糊涂牛黄丸)•至宝丹——用于痰迷心窍
(勿声勿响至宝丹)4、王士雄
•王士雄,字孟英,浙江钱塘人,著《温热经纬》。
“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
集温病名家著述之大成,推广普及了温病学说;重视对伏气温病的辨治;
临证善用三石(石膏、滑石、寒水石)四竹(竹茹、竹叶、竹沥、竹黄。蚕矢汤为治疗霍乱名方。
人(牛)痘与新中国种痘
•痘衣法•鼻苗法棗浆苗法、旱苗法、水苗法
第三节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1.内科
特点:围绕医学理论与宋金元医家学说及其医疗经验,出现不同学术流派的争论;
(河间学派)
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王履——温病学派
(易水学派)
张元素——李杲——罗天益——温补学派
薛己、李中梓、脾胃学说孙一奎、赵献可、张介宾…
肾命学说
同时还表现在对内科病症诊治的总结与内科综合性医著的空前增多。如“风幻灯片3、劳幻灯片4、蛊幻灯片5、膈幻灯片6”内科四大证的概念,就在明清时期形成。
温补学派
•明代薛己(号立斋)《内科摘要》幻灯片8,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著。
•明代张介宾(字景岳),著《景岳全书》幻灯片8,学术上主张温补肾阴肾阳。
•明代赵献可,著《医贯》幻灯片8,发挥命门学说,强调保养命门之火在养生与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脾为先天之本,肾为后天之本”。与之争鸣者(补偏救弊者)有:
与之争鸣者(补偏救弊者)有:
•清代徐大椿,字灵胎,吴江人,晚年号洄溪,著《医贯砭》;幻灯片10
•清代陈修园,名念祖,长乐人,著《景岳新方砭》;幻灯片10
•清代岭南名医何梦瑶,后人赞誉“南海明珠”,著《医碥》。幻灯片10明清内科综合性医著:
明清内科综合性医著:
•明代虞抟,著《医学正传》幻灯片12,立论平正不偏。
•明代王伦,著《明医杂著》幻灯片12,主张“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幻灯片12,强调补气活血逐瘀治法,创立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名方。
•清代姜天叙《风劳蛊膈四大证治》。2.外科与伤科
2.外科与伤科
特点:
一是临床理论知识提高,如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二是发明了一些外科手术与外伤科医疗用具;幻灯片7
三是外伤科著作空前增多,出现了著名的外科三派。明清外科三派
明清外科三派
•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详述中医外科用药理论、多种外科病症及手术治疗方法,被称为“正宗派”。幻灯片9
•清代王维德,字洪绪,著《外科证治全生集》,把外科病症分为阴阳两类,创制“阳和汤”治疗阴疽,被称为“全生派”。幻灯片10
•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主要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心得体会写成,被称为“心得派”。幻灯片11幻灯片19
其他外科成就
•现存最早的麻风病专著:明代沈之问《解围元薮》。
•最早的梅毒病专书:明代陈司成《梅疮秘录》。
3.妇产科
中医妇科经、带、胎、产四大证,在明清
时期形成。
•明代武之望,字叔卿,关中人,著《济阴纲目》幻灯片15
•清代傅山,字青主,阳曲人,著《傅青主女科》幻灯片154.
•《达生篇》亟斋居士撰,提出临产时“睡、忍痛、慢临盆”六字诀。
4.儿科
中医儿科麻、痘、惊、疳四大证,在明
清时期形成。
•明代万全(号密斋)幻灯片24《万密斋医书十种》,又名万氏儿科。•清代陈复正(字飞霞),岭南医家,著《幼幼集成》。幻灯片245.眼科
•明代傅仁宇,字允科,《审视瑶函》幻灯片26,记载眼科病症108证,有《眼科大全》之称。
•清代黄庭镜《目经大成》,眼科名著。“睑废”病名出自本书幻灯片276.喉科
6.喉科
•清代郑梅涧,字纪原,著《重楼玉钥》,喉科名著。幻灯片30
7.针灸科
•明代高武,字梅孤,宁波人,著《针灸聚英》幻灯片31•明代杨继洲,名济时,衢县人,著《针灸大成》幻灯片21
反映了明代针灸学成就。第四节其他
第四节其他
1.古典医籍考证注释
明代马莳,字玄台,绍兴人,著《素问注证发微》、《灵枢注证发微》幻灯片33
清代张志聪,字隐庵,钱塘人幻灯片33《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
明代李中梓,字士材,上海人,著《内经知要》。幻灯片33幻灯片34①错简重订派
明末方有执(著《伤寒论条辨》)首先提出,清初喻嘉言(著《尚论篇》)大力倡导之。幻灯片35
②维护旧论派
张遂辰、张志聪、张锡驹、陈修园等,主张维护世传成本宋本《伤寒论》。
③辩证论治派
以柯琴(著《伤寒来苏集》)幻灯片35、徐大椿为代表的以方类证派,
以尤怡(著《伤寒贯珠集》幻灯片35《金匮心典》《金匮翼》。)、钱潢为代表的以法类证派,
以陈修园、包诚为代表的分经审证派。2.医学全书、
2.医案及医学入门书
明代江瓘,字民莹,歙县人,
著《名医类案》
清代魏之琇,字玉璜,钱塘人,
著《续名医类案》幻灯片27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幻灯片39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
清代程国彭,字钟龄,著《医学心悟》幻灯片39
清代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医学三字经
4.最早的中医杂志
医学三字经
医之始,本岐黄;
灵枢作,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有南阳。
六经辨,圣道彰。
伤寒著,金匮藏。
垂方法,立津梁。
李唐后,有千金;
外台继,重医林。……
迨东垣,重脾胃,
温燥行,升清气,……
若河间,专主火,
一二方,奇而妥,……
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
丹溪出,罕与俦,
阴宜外,阳勿浮,……
四大家,名声噪,
必读书,错名号,……3.医案及医学入门书
4.最早的中医杂志
————清代唐大烈《吴医汇讲》。
5.外国人编写的中医著作:
•明代朝鲜医家金礼蒙《医方类聚》、幻灯片44许浚《东医宝鉴》;
幻灯片44
•清代日本医家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幻灯片44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明清时期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
2.明清时期中药学、方剂学有哪些成就?
3.简述温病学发展史*及温病四大家。
4.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著名内科医家及著作?
5.明清时期中医外伤科学有什么特点?出现哪些外伤科医家及著作?
6.列举明清两代妇、儿、五官、针灸著作各两部,并简述其学术成就。
7.何谓医学全书、类书、丛书?并各列举一部加以说明。
8.列举明清时期由外国人编写的中医著作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