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LTE优化大部分工作主要集中在前台测试验证方面,后台关注的内容较少,随着网络的进一步的建设和放开,以及后续运营商网络放号,后台数据支撑变得非常重要。
目前后台支撑主要在单站测试方面(关注基站状态、告警、RSSI、驻波等),由于用户较少,对用户使用的情况不做过多的关注。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用户使用的情况就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了解(用户的感知速率、感知性能),通过用户使用的情况,可以获知网络中存在不足的地方(覆盖不足、导频污染、若覆盖、参数设置不合理),这些对于后续优化方向及优化目标的制定非常重要。
这里简单介绍后台NASTAR使用工具使用,希望后续优化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帮助。
一、NASTAR网元的组成及介绍
系统 | 功能单元 | 功能描述 |
Nastar系统 | SAU (Service Aware Unit) | 业务感知单元,是Nastar系统可选组件之一。以单板(SAUa、SAUc或ESAUa)的形式安装在GSM/UMTS/TD-SCDMA制式下的基站控制器中。其主要用于将GSM/UMTS/TD-SCDMA网元生成的原始数据,预处理成符合Nastar要求的分析数据。 |
说明: | ||
数据预处理的含义:按一定的规则要求,将原始数据进行过滤和解析,从而得到预处理后的数据。 | ||
LTE SAU | LTE制式下的业务感知单元,是Nastar系统可选组件之一。以服务器(ATAE或HP PC Server)的形式部署在LTE制式的OSS侧。其主要用于将LTE网元生成的原始数据,预处理成符合Nastar要求的分析数据。 | |
eSAU (evolved Service Aware Unit) | 数据汇总单元,是Nastar系统的必选组件之一。以服务器(ATAE或HP PC Server)的形式部署在OSS侧。其主要用于将SAU、LTE SAU等组件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的度汇总,汇总后的MR/CHR数据供Nastar服务器使用。 | |
PS SAU | 核心网侧的业务感知单元,是Nastar系统可选组件之一。以服务器(ATAE或HP PC Server)的形式部署在核心网机房。其主要用于将核心网侧信令面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成符合Nastar要求的分析数据。 | |
Nastar Server | Nastar服务器,是Nastar系统的必选组件之一。以服务器(ATAE或HP PC Server)的形式部署在OSS侧。其主要用于分析数据,并生成数据分析结果供Nastar客户端展现。 |
三、NASTAR任务制定及目标
四、NASTAR任务制定及目标
网元建立、优化策略、优化内容制定均有华为工程师完成,这里不做介绍。(这方面暂不开放权限。)
五、NASTAR数据准备
数据类型 | 必选/可选 | 说明 | |
配置数据 | 必选 | 作用:网络优化的最基础信息,帮助Nastar从数据源中正确的提取各小区的数据。 | |
获取方式:在Nastar上配置OSS信息后,系统自动从U2000/M2000/OMC的指定路径下获取配置数据。 | |||
数据格式:与网元版本相关,主要支持.xml.gz格式、MML格式和.dat格式。 | |||
工程参数 | 可选 | 作用:网络优化的最基础信息,包含站点经纬度、天线方向角、下倾角等信息,帮助Nastar实现精确的地理化显示。 |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 | |||
数据格式:支持.xls、.xlsx和.csv格式的工程参数文件。 | |||
地图文件 | 可选 | 作用:分析区域的电子地图,帮助Nastar实现精确的地理化显示。 |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 | |||
数据格式:支持.wor格式、.tab格式和.sxwu格式的地图文件。若您的电脑可以连接到Internet,也可以通过Google Earth地理化查看分析结果。 | |||
说明: | |||
通过Nastar提供的地图转换功能,可以将.wor格式或.tab格式的电子地图文件转换为.sxwu格式的电子地图文件。 | |||
网元组信息 | 可选 | 作用:将网元分组管理,便于现场分析。在进行LTE分析时(投诉辅助分析除外)必须创建,进行其他制式分析时可根据需要创建。 | |
获取方式:按需自行创建,也可以在GIS窗口中通过区域圈选来创建网元组。 | |||
数据格式:支持导入导出.xls、.xlsx和.csv格式的文件。 | |||
终端信息 | 可选 | 作用:在终端分析时使用,包括终端的型号、制式、厂商等信息。 |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 | |||
数据格式:支持导入导出.xls、.xlsx和.csv格式的文件。 | |||
VIP用户信息 | 可选 | 作用:在VIP分析时使用,包括具体的VIP用户及其IMSI信息。 | 说明: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 | |||
数据格式:支持导入导出.csv格式的文件。 | 通常情况下,请直接获取用户真实的IMSI和MSISDN(即手机号)输入Nastar系统。 | ||
但是,如果运营商对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非常高,对Nastar系统所在网络启用了个人信息匿名化安全方案,则网络中所有分析数据中的用户个人信息(IMSI、MSISDN、IMEI等)都会被匿名化处理。Nastar系统为严格保护用户敏感信息,也不再支持输入用户真实的IMSI和MSISDN信息。此时,您需要联系运营商获取匿名化后的IMSI信息。Nastar不支持匿名化后的MSISDN信息。对于运营商而言,请联系华为技术支持工程师通过如下地址获取华为提供的匿名化工具,方便的完成用户个人信息的匿名化转换:“华为Support网站 > 软件中心 > 受控工具(小工具软件) > 核心网 > 无线网管子系统 > iManager M2000–Ⅱ > HMACUtil”。 | |||
检查用户个人信息匿名化开关或者网络加密密钥是否发生变更,如果发生变更请参考如何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匿名化开关或加密密钥变更。 | |||
投诉用户信息 | 可选 | 作用:在投诉辅助分析时使用,包括具体的投诉用户及其IMSI或MSISDN信息,或投诉用户的对端号,以及投诉的时间地点信息。 |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 | |||
数据格式:IMSI、MSISDN或对端号支持导入.xls、.xlsx和.csv格式的文件。对于已经录入的用户信息,可将其另存为.xls、.xlsx和.csv格式的文件。 | |||
用户邮箱信息 | 可选 | 作用:在自动发送分析报告时使用,目前仅适用于VIP分析和PS Core性能问题根因分析。包括发送人邮箱、收件人邮箱等信息。 |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 | |||
数据格式:支持导入导出.xls、.xlsx和.csv格式的通讯录。 | |||
知识库信息 | 可选 | 作用:查看PS Core网络分析异常时的失败原因值、失败原因描述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信息时使用,帮助用户迅速查看维护经验。 | |
获取方式:默认已经存在知识库信息。若需更新,建议联系华为技术工程师获取。 | |||
数据格式:支持导入导出.xls、.xlsx和.csv格式的文件。 | |||
地理化定位参数信息 | 可选 | 作用:在地理化呈现时使用,合理的参数设置可以尽可能减小地球体变形和数据失真。 | |
获取方式:默认以第一条工程参数信息作为定位参数。若需修改,请自行设置。 | |||
数据格式:无 | |||
数据业务服务器信息 | 可选 | 作用:在VIP分析时使用,用于分析数据服务器的负荷情况。 |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 | |||
数据格式:支持导入导出.xls、.xlsx和.csv格式的文件。 | |||
自定义数据源 | 可选 | 作用:为PS Core性能根因分析提供小区信息,用于TopN小区和流程时延分析中小区信息的显示。 | |
获取方式:联系现场管理员获取。若需修改,请自行设置。 | |||
数据格式:支持导入.xlsx格式的文件。 |
以下内容以投诉辅助分析为例进行介绍:
IMSI需要通过核心网的M2000来查询。 |
选择“MML信令”------选择“USN”---命令输入“DSP IMSI”----MSISDN内输入“86+用户注册号码,如861581391”。 |
通过看接入原因可知用户接入业务类型、主叫或被叫。 |
M0主叫业务 |
MT被叫业务 |
目前还不支持将用户详细的接入释放、切换等测量项在一行中呈现,只能点击汇总表中单项后,在相应的表中体现。后续版本将支持。
这种布局有利于在分析异常事件时将前的所有信息统一呈现出来。从接入到释放。有详细的测量报告。有详细的信令流程可以知道释放时用户全流程处在哪个阶段。
VIP分析是对VIP用户使用的情况进行指标汇总呈现。可以点击深度分析进行详细的辅助分析界面。投诉辅助分析是对VIP用户或者其他单用户详细的业务流程的记录。包含信令,测量、事件等等。
在承载分析时,单项右键可以看到详细承载信息。承载分析---异常释放分析E-RAB,移动性管理信息-切换失败分析,可以通过加载确认内外部干扰,E-RAB异常释放次数/(E-RAB异常释放次数+E-RAB正常释放次数)=掉线率,投诉受理注意收集用户终端类型,用户保障分析下的VIP分析和投诉辅助分析,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指标类统计汇总,后者是细化分析异常原因结果。
目前还不支持将用户详细的接入释放、切换等测量项在一行中呈现,只能点击汇总表中单项后,在相应的表中体现。后续版本将支持。
异常释放也需要结合告警和RSSI统一结合来看。NET 切换相关,RRC连接相关,PS 业务承载相关,E-RAB相关。
七、NASTAR异常原因说明
参数 | 范围 | 单位 | 说明 |
资源分配失败 | N/A | N/A | 由于资源分配失败导致的非业务RRC建立失败的异常次数。 |
UE无应答 | N/A | N/A | 由于UE无应答导致的非业务RRC建立失败的异常次数。 |
资源分配失败 | N/A | N/A | 由于资源分配失败导致的业务RRC建立失败的异常次数。 |
UE无应答 | N/A | N/A | 由于UE无应答导致的业务RRC建立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同频切换出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同频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异频切换出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异频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同频切换出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同频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异频切换出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异频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同站切换出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同站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X2切换出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X2接口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S1切换出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S1接口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同站切换出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同站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X2切换出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X2接口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S1切换出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S1接口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间切换出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间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间切换出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间切换出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同站切换入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同站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X2切换入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X2接口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S1切换入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S1接口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同站切换入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同站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X2切换入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X2接口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内基于S1切换入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内S1接口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间切换入准备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准备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间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系统间切换入执行失败 | N/A | N/A | 由于切换执行阶段失败导致的系统间切换入失败的异常次数。 |
RRC接入时延超长(非业务) | N/A | N/A | 用户发起非业务RRC接入时时延超长的情况。 |
RRC接入时延超长(业务) | N/A | N/A | 用户发起业务RRC接入时时延超长的情况。 |
系统间切换出时延超长 | N/A | N/A | 用户执行切换出到异系统时延超长的场景。 |
系统内切换出时延超长 | N/A | N/A | 用户执行系统内X2接口,或S1接口切换出时延超长的场景。 |
系统间切换入时延超长 | N/A | N/A | 用户执行切换入到异系统时延超长的场景。 |
系统内切换入时延超长 | N/A | N/A | 用户执行系统内X2接口,或S1接口切换入时延超长的场景。 |
MME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 | N/A | N/A | 由于MME侧触发的E-RAB异常释放。其中,E-RAB异常释放详细原因为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和E-RAB RELEASE COMMAND等携带的异常原因。 |
eNodeB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 | N/A | N/A | 由于eNodeB侧触发的E-RAB异常释放。其中,E-RAB异常释放详细原因为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和E-RAB RELEASE COMMAND等携带的异常原因。 |
切换出执行失败触发E-RAB异常释放 | N/A | N/A | 由于切换出执行失败触发的E-RAB异常释放。其中,E-RAB异常释放详细原因同切换出执行失败的异常原因。 |
E-RAB建立时延超长 | N/A | N/A | 用户接入网络并成功发起E-RAB建立的时延超长的情况。 |
八、NASTAR事件及信令
异常类型及细类
业务类型 | 评估类型 | 异常类型 | 异常细类 |
网络级 | 接入性评估 | 接入失败 | RRC建立失败(资源分配失败)(业务) |
RRC建立失败(UE无应答)(业务) | |||
RRC建立失败(资源分配失败)(非业务) | |||
RRC建立失败(UE无应答)(非业务) | |||
RRC重建失败 | |||
移动性评估 | 切换失败 | 系统内切换出准备失败 | |
系统内切换出执行失败 | |||
系统内切换出准备失败(有数传) | |||
系统内切换出执行失败(有数传) | |||
系统间切换出准备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出执行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出准备失败(有数传) | |||
系统间切换出执行失败(有数传) | |||
系统间切换出CSFB准备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出CSFB执行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出CSFB准备失败(有数传) | |||
系统间切换出CSFB执行失败(有数传) | |||
系统间切换出SRVCC准备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出SRVCC执行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出SRVCC准备失败(有数传) | |||
系统间切换出SRVCC执行失败(有数传) | |||
系统内切换入准备失败 | |||
系统内切换入执行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入准备失败 | |||
系统间切换入执行失败 | |||
时延评估 | 时延问题 | RRC建立时延超长(业务) | |
RRC建立时延超长(非业务) | |||
系统内切换出时延超长 | |||
系统间切换出时延超长 | |||
系统内切换入时延超长 | |||
系统间切换入时延超长 | |||
GBR(QCI=2) GBR(QCI=3) GBR(QCI=4) Non-GBR(QCI=5) Non-GBR(QCI=6) Non-GBR(QCI=7) Non-GBR(QCI=8) Non-GBR(QCI=9) 注:数据业务 | 接入性评估 | 接入失败 | E-RAB建立失败(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保持性评估 | 异常释放 | MME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eNodeB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切换出执行失败触发E-RAB异常释放(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MME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有数传)(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eNodeB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有数传)(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切换出执行失败触发E-RAB异常释放(有数传)(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业务质量评估-时延 | 时延问题 | E-RAB建立时延超长(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E-RAB持续时长超短(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业务质量评估 -速率 | 速率问题 | 下行平均吞吐率较小(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上行平均吞吐率较小(QCI=N) 注:N为具体的QCI值 | |||
GBR(QCI=1) 注:语音业务 | 接入性评估 | 接入失败 | E-RAB建立失败(QCI=1) |
保持性评估 | 异常释放 | MME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QCI=1) | |
eNodeB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QCI=1) | |||
切换出执行失败触发E-RAB异常释放(QCI=1) | |||
MME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有数传)(QCI=1) | |||
eNodeB侧触发E-RAB异常释放(有数传)(QCI=1) | |||
切换出执行失败触发E-RAB异常释放(有数传)(QCI=1) | |||
业务质量评估-时延 | 时延问题 | E-RAB建立时延超长(QCI=1) | |
E-RAB持续时长超短(QCI=1) | |||
业务质量评估-语音质量 | 语音质量问题 | DL VQI差 | |
UL VQI差 | |||
业务质量评估 -速率 | 速率问题 | 下行平均吞吐率较小(QCI=1) | |
上行平均吞吐率较小(QCI=1) |
流程 | 关键事件 |
RRC建立/释放流程 | RRC 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REQUEST |
RRC CONNECTION REJECT | |
RRC CONNECTION REQUEST | |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 |
RRC CONNECTION RELEASE | |
E-RAB建立/释放流程 | E-RAB SETUP REQUEST |
E-RAB SETUP RESPONSE | |
E-RAB RELEASE INDICATION | |
E-RAB RELEASE COMMAND | |
E-RAB MODIFY REQUEST | |
E-RAB MODIFY RESPONSE | |
E-RAB RELEASE RESPONSE | |
上下文建立/释放流程 | 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 |
INITIAL CONTEXT SETUP RESPONSE | |
INITIAL CONTEXT SETUP FAILURE | |
UE CONTEXT RELEASE REQUEST | |
UE CONTEXT RELEASE COMMAND | |
UE CONTEXT MODIFICATION FAILURE | |
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SPONSE | |
UE CONTEXT MODIFICATION REQUEST | |
切换相关流程 | HANDOVER REQUIRED |
HANDOVER REQUEST | |
HANDOVER COMMAND | |
HANDOVER FAILURE | |
HANDOVER CANCEL | |
HANDOVER NOTIFY | |
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RE | |
MOBILITY FROM EUTRA COMMAND | |
X2 HANDOVER REQUEST | |
X2 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RE | |
X2 HANDOVER CANCEL | |
PATH SWITCH REQUEST | |
PATH SWITCH REQUEST FAILURE | |
S1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 |
S1 PATH SWITCH REQUEST ACKNOWLEDGE | |
CELL TRAFFIC TRACE | |
X2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 |
X2 SN STATUS TRANSFER | |
其他 | 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
INITIAL UE MESSAGE | |
MEASUREMENT REPORT | |
UPLINK NAS TRANSPORT | |
NAS NON DELIVERY INDICATION |
NASTAR中的事件,在切合实际的基站运营状态外,可以参考用户接入前后的状态来综合判定。NASTAR的信令是全过程的信令,并且标注了事件的所有信令点,方便我们判断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容易入手进行优化调整。
它还可以对用户的终端进行使用性能配比,通过大量数据采集获知那款终端的性能最优。
其他学习相关的内容,后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