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9 18:56:59
文档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

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班别1111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1、法律2、社会公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2、道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社会标准,它存在于人们的、和的一切领域之中。3、文明礼让是维持人际交往、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个人道德和的表现。4、文明礼让主要表现在、、、等方面。5、职业素养的内容一般分为、、、、。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题号123456710答案1、下面不会造成偷窃行为的是()
推荐度:
导读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班别1111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1、法律2、社会公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2、道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社会标准,它存在于人们的、和的一切领域之中。3、文明礼让是维持人际交往、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个人道德和的表现。4、文明礼让主要表现在、、、等方面。5、职业素养的内容一般分为、、、、。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题号123456710答案1、下面不会造成偷窃行为的是()
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

班别   1111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

1、法律

2、社会公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          、          、         、           。

2、道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社会标准,它存在于人们的             、

           和           的一切领域之中。

3、文明礼让是维持人际交往         、          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个人

道德          和           的表现。

4、文明礼让主要表现在         、          、          、          等方面。

5、职业素养的内容一般分为           、           、           、          、

          。

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1、下面不会造成偷窃行为的是(     )。

A、贪图享受     B、从小就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C、经济困难     D、自我控制能力低

2、(     )是公民道德宣传日。

A、9月20日       B、9月25日       C、8月20日       D、8月25日

3、“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这句话说明了(    )的重要性。

A、自信心        B、理想       C、自尊心        D、自强

4、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保护环境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开发任何资源          B、把空调调高一度

C、出门骑单车              D、少用一次性塑料袋

5、(     )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A、不满十四周岁                           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

C、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D、不满十八周岁

6、以下属于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是(     )。

A、犯罪动机的经常性、模仿性强

B、涉案类型中,暴力侵害、偷盗侵财的案件居多

C、团伙犯罪较少,社会危害小

D、自制力差,犯罪动机机智

7、对于网络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用于查阅电子邮件  

B、沉迷于电子游戏,在虚幻世界中寻找满足感无法自拔

C、用于与朋友聊天          

D、用于网上购物

8、下列不是积极心态的是(     )。

A、内心的平静     B、信心     C、成功的意识     D、浮躁

9、法律意识既表现为一种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和尊重,更表现为对法律规范的内在(     )。

A、敬畏        B、服从        C、向往        D、理解

10、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中(     )的行为。

A、侵犯人身权利               B、侵犯财产权利    

C、妨害公共安全               D、扰乱公共秩序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我们只能和那些表现好的同学交往。(     )

2、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非原则性问题,就应该容忍退让。(     )

3、虐待和遗弃父母、孩子都是违背道德的行为,严重时甚至会触犯法律,应该受到的谴责和法律的严惩。(     )

4、保护环境主要靠国家和专业人士,老百姓的力量是很有限的。(     )

5、和其他法律一样,都是法律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也都和其他法律是一样的。(     )

五、简答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共14分)

1、请说说你对“家和万事兴”“家齐平天下”的理解。

2、简述“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六、案例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题20分,共30分)

案例一

14岁的学生小龚与同学小彭,课间模仿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的打斗场面,嫌使用的扫把板凳不过瘾,小龚竟拿来了私自在街头小贩手里购买的弹簧刀,在对打的过程中不慎刺伤了小彭。

问:本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案例二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一个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人去世的时候,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给孩子做了一个大匾额,上写着“勤俭”两个大字。孩子埋葬了父亲,便商量分家,他们把匾额锯开,哥哥要了“勤”,弟弟拿走了“俭”。哥哥照父亲的遗训,每日辛勤劳作,但不知节俭生活,虽然收成很好,一年下来,两手空空。弟弟照父亲的遗训,省吃俭用,却不知勤苦劳作,结果坐吃山空。后来两兄弟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们把匾额合在一起,高高挂在家中,照着去做,又“勤”又“俭”,终于创造出了丰厚的财富。

问:1、这个故事启示了什么?

2、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文档

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

11(1)《德育》期末考试试卷B班别1111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分)1、法律2、社会公德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际交往的四个原则是、、、。2、道德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社会标准,它存在于人们的、和的一切领域之中。3、文明礼让是维持人际交往、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个人道德和的表现。4、文明礼让主要表现在、、、等方面。5、职业素养的内容一般分为、、、、。三、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题号123456710答案1、下面不会造成偷窃行为的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