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1期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它深刻揭示了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到的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还可以是系统,研究对象是单个物体和整体我们学生都比较熟悉,而研究对象是系统却是学生的薄弱点,下面我就研究对象是系统的情况给学生加以归纳总结。对于连接体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个物体所受合力的矢量和,即F合外=(m1a1+m2a2+m3a3+…+mnan)。注意:式中的“+”号表示矢量的合成运算。正交分解的表达式为Fx合外=(m1a1x+m2a2x+m3a3x+…+mnanx)和Fy合外=(m1a1y+m2a2y+m3 a3y+…+mn any)。应用系统牛顿第二定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
则表达式为:F=(m1+m2+…)a,这种情况往往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的合外力,求出共同的加速度。
例1.如图,质量为m1、m2的两个物体用一轻质细绳连接,m1、m2放在粗糙斜面上,现对m1施加一个外力F,m1、m2两个物体一起向前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试求绳上的拉力大小。
解析:对整体:F-(m1+m2)gsinα-μ(m1+m2)gcosα=(m1+m2)a
对m2:T-m2gsinα-μ(m1+m2)gcosα=m2a
二、系统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同
这种题目较难,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表达式为:
F=m1a1+m2a2+…,这是一个矢量表达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1.系统中只有一个物体有加速度,其余物体均静止或做匀速运动。
例2.如图示,飞轮上距轴r处有一质量为m的小铁块。当飞轮以角速度ω旋转时,基座对地面的最大压力与最小压力之差为多少?
解析:当物块转到最低点时(取向上为正方向):FN1-G总=ma=mω2r
当物块转到最高点时(取向下为正方向):G总-FN2=ma=mω2r
两式相加得:ΔF=FN1-FN2=2mω2r
例3.如图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时,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
A.F=mg B.Mg
C.F=(M+m)g D.F>(M+m)g
答案:D
解析:对系统:在水平方向,F合=max+M·0=F,如果ax水平向左,则压力F也向左,B处有挤压;如果ax水平向右,则压力F也向右,A处有挤压;如果ax等于零,则F=0,A、B两处均没有挤压;选D。
2.系统中所有物体均具有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
例4.如图示,天平最初处于平衡,当突然剪断细绳瞬间,则天平将:( )
A.向左倾斜 B.向右倾斜
C.仍处于平衡 D.无法判断
解析:在杯中取与木球等体积的水球,木球加速上升,水球以等大的加速度向下运动,由于水球的质量大于木球,故系统的合外力向下,所以左边容器处于失重,对盘底的压力变小,天平向右倾斜。
答案:B
3.系统中所有物体均具有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这类习题超过了高考要求,属于竞赛要求的范畴。所谓联接体是指通过某些相互作用力(一般是弹力或摩擦力)互相联系的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它们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存在着某些特殊关系,借助这些关系可以研究它们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
例5.如图示物体系,由于B受重力作用,使B球向下做加速运动,同时三角形劈A向右做加速运动。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1、m2。若A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向右运动的加速度是多大?
解析:令A、B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N,则
对A:FN·sinα=m1aA ①
对B:m2g-FN·cosα=m2aB ②
A、B两物体在接触面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加速度相等(否则二者必分离),即:aB·cosα=aA·sinα ③
运用系统牛顿运动定律需把握三个关键点:
(1)正确分析系统受到的外力。
(2)正确分析系统内各个物理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3)确定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列方程进行求解。
综上所述,用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处理连接体、尤其是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的动力学问题,对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解题能力、思维品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省勉县一中)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