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南非世界杯上,每当自己的队伍进了球,我们看到巴西球迷敲着鼓,跳起了桑巴舞;而法国球迷双臂前伸,双手左右翻动,跳起了法兰西舞蹈;韩国球迷穿戴者典雅的高丽古装,敲响了鲜族长鼓。不同国度的球迷不同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世界文化的( )
A.多样性 B.继承性 C.同一性 D.稳定性
2.孔子的《论语》被公认为代表中国文化首屈一指的著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在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存续下来,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3.某校积极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提高校园文化的品位,把学校办成“文化的大观园”,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校方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 (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氛围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④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理论的创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 如何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文化素养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
A.思维方式 B.交往方式
C.行为选择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管理与创新”培训班上,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院长李伟林作了题为《招商引资创新与实践——中国招商引资研究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的报告,他指出:“招商引资最终靠筑巢引凤,筑巢引凤首先要进行战略发展策划。一个地区的战略发展,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下列对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
A.文化是基础,没有文化,政治和经济就不会存在
B.政治是基础,经济和文化服从于政治发展的需要
C.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基础,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6.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民族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这段话主要阐述了( )
A.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B.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D.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7.“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有 ( )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②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③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创新
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在那头”。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面四幅图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它们分别属于___________的继承。 ( )
A.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思想 传统文艺
B.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C.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习俗
D.传统思想 传统建筑 传统习俗 传统文艺
10.下列各项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
①经济理论 ②政治制度 ③哲学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12.抗战初期,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13.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教、天主教、东正教、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这表明 ( )
A.先进文化推动经济发展
B.文化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
C.与文化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
D.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14.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和先进文化 B.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C.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多GDP
1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领域第一个阶段性的国家发展规划纲领,其最鲜明的特色是重视理论创新和文化发展实践创新,重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需要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其理论依据是
①文化发展和创新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③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6.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要想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就必须
①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文化生活需求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主要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作灵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封建社会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的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现如今,我们党和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一变化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应因时而变,同时保留基本特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关于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又决定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动漫产业已被公认为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创意产业之一,是继IT产业之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众多国家二十一世纪优先发展的朝阳产业。回答28—29题
19.2008年4月28日,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第四届动漫节,吸引了2500个境内外机构参展,28万人次参观,成交额达37. 3亿元,成为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动漫产业博览会。2007年中国动漫产业已在各企业的努力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会将在的扶持下、资本的注入下打造出一片全新的天地。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走商业化道路才有生命力 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的中心工作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激烈碰撞、频繁交流。对此我们应有的正确态度是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反对封闭主义,吸收外国一切文化,改造民族文化
③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促竞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21.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航天员顺利完成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后安全返回,我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漫步太空的梦想终成现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分析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大意义。(12分)
22. 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京剧、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国家还将除夕、清明、端午和中秋四个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阐述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12分)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6分)
参
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1.A 不同国度的球迷不同的庆祝方式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D A、B、C说法都不科学。
3.A 题干没有体现“文化活动”与“文化理论创新”的关系。
4.D 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C A、B、D都没有正确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6.B 材料体现的是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7.C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说法太绝对,排除②。
8.D ①说法错误,排除。
9.B 由图形直接可以选出。
10.D
11.D
12.B
13.B
14.C
15.B
16.A
17.D
18.B
19.A
20.C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30 | |
C | B | A | D | B | A | C |
21.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分析我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重大意义。(8分)
①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力量。
②神七任务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我国的科技实力。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神七的成功将带动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其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④神七飞行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维护与利益。(每个要点2分,共8分)
2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阐述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及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10分)
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今天中国人的值观念、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价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会阻碍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一个民族或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③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能够传承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对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丰富人民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维护文化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每个要点2分)
对待传统文化应有的正确态度: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2分)
②书法、绘画、古典诗词、传统工艺等都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继承,并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2分)